亚洲原最大黑枪基地,世代以仿制枪支为生,政府介入后现状如何?

时势造英雄,自古以来,美好与暴力的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特定环境下人文与事物变迁碰撞的产物。

我国人民生活一片幸福平和,而世界上依然有很多地区饱受战乱后遗症的痛苦,恐怖分子的侵扰,暴力事件频生,人民生活在一片胆战心惊之中。

甚至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抛弃道德底线且毫无共情地怜悯。

在亚洲就有这样一个地方,是上世纪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孕育而生的。

那里是亚洲原最大黑枪基地,世代以仿制枪支为生。

那里因何成为暴力的起源?人民又过着怎样的生活?政府因何对他们放任自流?下面让我们共同揭开那里神秘的面纱。

以圣战之名

1979年,苏联打响了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战争,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世界强国的发展策略,还酝酿出了很多影响后世的人物和组织。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本·拉登的“基地”组织,还有后续因阿富汗内战割据形势而崛起的塔利班。

苏阿战争中,同属于伊斯兰教义国家的巴基斯坦,对这场战争的援助是巨大的。

整个战争过程中,巴基斯坦有近10万人,参加了美国组织的参战培训,后进入到战场。

伊斯兰教徒们称这场反抗之战为“圣战”。

本·拉登就是早期参加圣战培训的一员,他出身富商家庭,父亲早逝,他继承了丰厚的遗产。

在大学期间受两位伊斯兰学者的影响,他非常崇拜《古兰经》的教义,且执着于圣战论。

于是,本·拉登变卖家产,将全部家当都投入到他心中的圣战之中。

他丰厚的经济援助和忠诚的伊斯兰信仰,带动身边很多人,那些人对他很是尊重和信从,这也是本·拉登创建后续“基地”组织的雏形。

这场多国参战的战争,最痛苦的莫过于阿富汗的百姓,在这场战争中,阿富汗有近600万难民流离失所,被迫背井离乡。

而没有离开的人民也是在为了求生苦苦挣扎,而支持圣战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同样有一群人因“圣战”而痛苦。

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与阿富汗接壤,所以最先受到战争的牵连。

当时很多投身于圣战的人,并不是正规的国家武装部队,而是很多民间团体和组织,他们依靠在战场中收集的武器进行反抗。

所以对于这些民间组织,武器很是重要,为了获得更多的武器,但从敌人那里缴获和战场中搜集是不够的。

武器的仿制就是他们武装的很重要的来源,武器仿制很早就出现,早在二战时期德军攻占波兰时,波兰的反抗武装就曾仿制过冲锋枪系列的武器,而且做工精湛。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武器短缺的情况下,巴基斯坦西北部作为通往阿富汗境内比较便捷的地区,这里成了武器补给的后方。

而补给的方式便是各种以村镇为单位的“地下兵工厂”。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白沙瓦下辖的达拉镇等地,这里在武器仿制方面尤为厉害。

几乎所有常用的武器型号,都能在这里找到。

手枪、霰弹枪、冲锋枪等,各种枪支弹药十分全面,当时的人们以这种方式来支持圣战,也通过这种手艺来维系生存。

受圣战之缚

很多人都会疑惑,苏阿战争时期,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并不先进,人民的知识水平也是有限的,为何能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学会仿制枪械呢?

相传最多的原因就是,巴基斯坦的达拉镇居民在苏阿战争初期救了一名英国士兵,而这位英国士兵是枪械方面的行家,为了报答达拉镇居民的救命之恩,便教会了很多居民枪械结构和材料方面的知识。

换句话说,就是非常委婉地在传授当地居民仿制枪械的技艺,这名英国士兵的出发点其实很单纯,战乱年代,强悍的战斗力是保命的基本。

他是想让当地的居民,做些枪械以自保。

当然,巴基斯坦达拉镇居民这项技艺到底是不是因上述原因得来,并没有实际的证据来佐证。

但是这项技艺,却成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因素。

达拉镇居民,在圣战时期,做了很多枪械,自保的同时,也有很多枪支流入到真正的战场。

而缺枪少炮的战场组织,便追根溯源地找到他们。

半强迫半利诱的,使这一区域的人民成为他们后方的“兵工厂”。

当地居民那一手精湛的仿制武器技艺,更是在十年的圣战时期练就得炉火纯青。

随着圣战的结束,达拉镇的居民想要回归正常的生活,但是他们发现,他们不仅已经失去了耕种的土地,也失去了自主生活的能力和自由。

反苏联的圣战后期,很多民间武装组织,逐渐偏离本心,他们肆无忌惮地在战场上杀虐,很多平民都遭到他们的毒手。

这些恶魔般的武装组织,遭到各国的屋里镇压和驱散,然而还有很多零散的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组织,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游荡。

而以达拉村为中心的地下兵工厂区域,就成为他们武器的主要来源。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后期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恐怖组织,“基地”组织。

在苏阿战争刚刚停战不久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海湾战争又开始了。

由于北约和美军在苏阿和海湾战争中的种种明显植入的表现,使得对伊斯兰教义无限痴迷的本·拉登很是不满。

他觉得西方人不应长期呆在伊斯兰国境内,并且试图干涉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这种想要主导的思想,是对伊斯兰教义国家的极度不尊重。

在苏阿战争结束后不久,本·拉登创立了自己的组织,也就是后世臭名昭著的“基地”组织。

而这个以反美反西方的武装组织,行事非常乖张,倡导以暴力解决问题。

而那时“基地”组织很大一部分武器来源,便是巴基斯坦西北部的达拉镇。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达拉镇的居民却没有自由,反而被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很多武装组织所威胁强迫,继续制造仿制枪等武器,以解决他们武器贫乏的状况。

苏阿战争结束后,各个武力援助的其他国家军事力量陆续撤出战场,而停战后的阿富汗,依旧没有迎来春天,各种势力下的政权纠缠在一起,争权夺利的政治内战正式打响。

在这种混乱的时局中,塔利班应运而生,不仅在阿富汗地区势力如燎原般扩大,巴阿边界也被塔利班势力入侵。

那时候的达拉镇村民,开始了被塔利班“绑架式”的军火仿制。

曾经以支持圣战为由的枪支仿造基地,慢慢变成被圣战遗留问题所束缚的营生,即使传承百年,也未必是出于本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拉镇对各种枪支弹药的仿制技术越发精湛,口碑也传到其他国家和区域,黑军火的市场需求和暴利,使达拉镇居民和当地的武装控制,尝到甜头。

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武器仿制更加广泛,在达拉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仿制枪械,而且种类繁多,到了只要你想要,没有你找不到的程度。

于和平中凋落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11”事件后,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勃然大怒,发动国际化反恐清剿。

而嫌疑最大的“基地”组织,最大的活动中心就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处。

巴基斯坦迫于美国的压力下,开始对境内的恐怖组织进行清剿,这种断断续续地清剿,并没有将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组织消灭,反而造成了大股势力的反弹。

2011年,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基地”组织群龙无首,这才给巴基斯坦政府大规模剿灭恐怖分子契机。

但是“基地”组织的覆灭,并不代表恐怖组织的彻底消亡,反而让塔利班更加活跃猖獗。

这也是达拉村一直有市场需求的一个原因,而这片区域也被巴基斯坦政府严格管控起来,完全禁止外国人入内,除非有军方陪同。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政府不出面取缔这种黑军火制造工厂?反而让他们无限制地为恐怖分子提供武器?

巴基斯坦政府当然想要端掉这个黑军火制造窝点,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并不是简单地以村镇为规模的仿制枪械制造地,而是恐怖组织的“军火库”。

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恐怖分子,明里暗里在监控和管制着这片区域。

所以说这里的村民是在胁迫状态下,被迫营业也不为过。

毕竟经过百年的传承,在黑军火利益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这里也并不是想象中的富庶之地。

这说明其中的利益都被背后的恐怖组织所吸纳,只有少数利润能够流到掌握着技艺的村民手中。

随着本·拉登被击毙,巴基斯坦消灭恐怖分子的决心也在加大,随着2013年底开始的与塔利班组织和谈的崩坏,巴基斯坦政府的血性被激发出来,决定彻底用武力解决。

2014年6月15日,代号为“利剑”的武装清剿活动,在巴基斯坦境内按下启动键。

此次行动的目的就是将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势力彻底拔除。

而这次行动,虽然不可能彻底根除恐怖势力,但是给塔利班分子造成了非常沉重的打击。

恐怖分子势力的减弱,直接导致了达拉镇军火生意的惨淡,之前琳琅满目的枪械商店,从四千余户骤减到不到2千户。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枪械的管控,进出村镇的关口都派军队把守,对过往行人和车辆进行严查,不允许私自携带军火。

这一政策又给达拉镇的军火生意,一记力量超强的过肩摔,使这个曾经亚洲最大的枪械仿制基地的生意冷若冰霜。

原本在恐怖势力控制下能够维持生活的村民,在政府这一举措下彻底断了生计。

由于政府管控严格,很多外国客户提货困难,使得生意越发惨淡。

随着世界形势日渐和平,恐怖主义的衰落是必然趋势,而巴基斯坦达拉村军火基地的衰败,也终将会如同他形成一般,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逐渐衰败。

这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走向,也是巴基斯坦想要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的友好伙伴,在中国更是对其有“巴铁”之称,但是我国推行“一带一路”的贸易发展策略,在巴基斯坦时常遭受恐怖主义的威胁。

所以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的角度,是受美国的压力还是自身经济发展的渴望,巴基斯坦敏感地区的恐怖势力,都是要积极打击和清除的。

最无辜的莫过于长期受恐怖主义迫害的当地居民,长期经历战火的洗礼,除了发“战争财”,他们已经失去了适应这个社会的基本技能。

如果想要将恐怖主义彻底从国内剥离,巴基斯坦政府不仅要靠武装打击,更是要顺从民心,从文化教育方面进行软入侵,从根本上改变宗教极端主义思维,并给予特殊地区政策性及基本生活上的保障性援助。

毕竟武力打压只是一时之和平,民心所向才是政府统治的基石。

亚洲原最大黑枪基地,世代以仿制枪支为生,政府介入后现状凄凉,手心手背都是肉,相信当地政府会通过感化和努力,给这片敏感区域带来真正的光明。

参考资料: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文《巴基斯坦反恐机制研究》2019年12月;

新疆大学硕士论文《巴基斯坦塔利班研究》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军火的黑市交易》2009-5

社会科学文摘《中巴经济走廊沿线恐怖威胁分析及对策》2018-3-1;

轻兵器《“塔利班造”轻武器不完全记录》2010-12;

印度洋与经济体研究《“利剑行动”与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命运》2015-4-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塔利班   阿富汗   巴基斯坦   黑枪   基地   政府   枪械   枪支   亚洲   军火   世代   圣战   现状   武器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