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晋籍武英传一李承嗣

李承嗣,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卒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920),代州雁门(山西代县)人,唐末、五代时,曾为河东镇的著名骁将。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李承嗣随从李克用到关中镇压黄巢起义,担任前锋。事毕,李承嗣因功受封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年(885),李承嗣又随李克用到河南陈州、许州一带,去攻打割据蔡州的藩镇秦宗权。当时,唐僖宗被宦官田令孜裹挟到宝鸡,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等拥立李煴为皇帝。李克用派遣李承嗣率军万人支援鄜州,至渭河桥迎接扈从僖宗。唐僖宗还朝后,赐封李承嗣为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并赏钱两万贯犒军。又因当时社会秩序非常混乱,三辅一带盗贼特别猖獗,僖宗返京后,全赖李承嗣按兵警御朝廷,保卫国都安全。

在中原,有朱全忠和李克用两位强大的争雄割据者,他们之间发生过一连串恶战。起初是朱全忠派保义镇节度使孟方立进袭河东镇之辽州(山西左权),李承嗣奉李克用命在榆社设伏兵,截袭其归路,大败邢州兵,俘获邢州将领奚忠信,因功授洛阳刺史。大顺元年(890),唐昭宗在朱全忠和宰相张濬的怂恿下,决定对河东用兵,并任命张濬为河东行营都招讨使,率兵5万攻入河东境。李承嗣奉李克用之命率一军攻之,张濬所率之凤翔兵大败而夜逃,李承嗣连夜追至赵城,并会合河东大军围攻张濬亲自坐镇的平阳(山西临汾),又大败张濬所率的唐军,连朱温所率的汴军也退回河南。李承嗣以此战功改任教练使、检校司徒。

当时割据兖州的朱瑾、郓州的朱瑄,因连年遭到朱全忠的攻击,向李克用求救。因此,乾宁三年(896),李克用又派李承嗣率3000骑,假道于魏博镇(河北大名、魏县一带),渡过黄河去援救兖、郓两州。但由李克用亲自率领的后续部队,被魏博将领罗弘信击败,致使李承嗣同河东隔绝。兖州、郓州失守后,朱瑄被杀,李承嗣与朱瑾以及河东将领史俨便投奔了割据淮南的杨行密。淮南镇得到李承嗣、史俨这两位河东的著名骁将后,如虎添翼,军声大振。

乾宁四年(897)九月,朱全忠派遣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希图一举削平淮南。当时,葛从周屯驻寿州,庞师古扎营清口,因此杨行密拟先赴寿州迎敌。李承嗣认为先对付清口,打败庞师古,葛从周就会自动败走。杨行密从其见,于是李承嗣与朱瑾率兵3万,在清口设伏,大败汴梁兵,生俘庞师古。这是朱全忠与杨行密的第三次大较量,此次大败后,朱全忠再也无力南下,淮南吴国因之得以保存。

清口大捷后,杨行密置酒高会,赏赐李承嗣钱万缗,以嘉其雄才,并对李承嗣留而不遣,保举授检校太尉、领镇海军节度使。天祐九年(912),淮南人听到后唐庄宗在柏乡大捷的消息,就以李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成犄角之势,遥相呼应。天祐十七年(920)七月,李承嗣卒于楚州,时年55岁。

李承嗣戎马一生,不论跟随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还是追随李克用与朱全忠抗争,以至后来为淮南杨行密阻挡朱全忠南下,他都表现得有勇有谋、英勇善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凤翔   兖州   河东   淮南   清口   黄巢起义   骁将   节度使   大捷   将领   古代   武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