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千金”原是指男子,为何逐渐成为女子的代名词?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习以为常的词汇,其含义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变化。

弱水三千独取一瓢,今天就从“千金小姐”一词出发,一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可以看到“千金”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很多的财富,其二则是对别人女儿的一种敬称。

无论是刚刚呱呱坠地的女童,还是年方二八的豆蔻少女,只要未到适婚年龄,都可以用“千金”称呼。

古时的戏文中还随处可见“千金小姐”一词,充满尊贵之意。但是你知道吗,“千金”这个词最初并不是用来称呼女子的,而是专门用来指代男子,这里面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呢?

一、“千金小姐”的由来: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情结的投射

“金”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货币单位,直到今天全世界依然通行的是金本位制。不过这个“金”并非现在所说的黄金,古时候的“金”指的是黄铜。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采矿业远远不及现在发达,所以即便是黄铜,也是一种非常稀缺昂贵的金属,从价值上说,丝毫不亚于今天的黄金。

前秦时期20两黄铜为一金,又称“一镒”,“千金”就是千两黄铜,自然是相当贵重的一笔钱,由之衍生出的“一诺千金”“一刻千金”等成语典故,大都形容某物十分贵重。

《南史·谢宏微传》记载,南朝时有个叫谢庄的宋国人,喜得贵子,起名谢旺。谢旺从小就天赋异禀,三岁识字十岁作赋,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甚至传到了天子的耳朵里。

有一次宋孝武帝到姑熟(今安徽当涂)一带巡游,特地叫上谢旺随驾陪同。谢庄大喜过望,觉得光耀门楣,此后逢人便夸儿子出息,一边夸还一边抚摸谢旺的背说:“真吾家千金!”表现出其对儿子的疼爱。这就是关于“千金”称男儿最早的记载。

随着朝代更迭和历史发展,“千金”一词的含义逐渐发生了改变,最早作为女孩的专称则是从元朝开始的。

当时有一位叫张国宾的元曲作家,有杂剧代表作《薛仁贵荣归乡里》一篇,当中有这样一句戏文:“你乃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从那以后,明清两代的戏曲、小说当中,就时常拿“千金”指代女孩了。

另一个版本则更为久远,公元前522年,也就是春秋末期,伍子胥遭到政治迫害,受到楚平王的猜忌,派大军要将他赶尽杀绝。

无奈之下,伍子胥只得往吴国逃去。逃亡路上饥困交加,偶遇一位浣纱姑娘,求她施舍一些汤饭。

吃完饭后,伍子胥为了不暴露行踪,恳求姑娘不要将此事告诉任何人。不料那姑娘极重义气,竟抱石投水而死。

伍子胥万分伤感,以指血在大石上写书立誓,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必将以千金报德!多年后,伍子胥成为吴国国相,率劲旅大举进攻楚国,并掘开楚平王坟墓,鞭尸三百以报仇泄愤。

随后,伍子胥没有忘记当年铭誓,携千金回到当年姑娘投水之地,但怎么也找不到她家住在哪儿。于是,伍子胥就将千金投入水中,感念其重于千金的美德。

“千金”和“小姐”通常一起出现,这里顺便提一嘴“小姐”这个词。众人皆知,今天的“小姐”一词含有隐晦的贬义色彩,通常暗指那些出卖肉体换取钱财的青楼女子,所以21世纪以来,这个词已经很少听到了。

但有趣的是,“小姐”一词从诞生之日起就并非美称,原本就含有不敬的意味。

清代史书《陔余丛考》记载,宋朝未出嫁的闺阁女子称“小娘子”,只有那些地位轻贱的丫鬟、侍女才叫“小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有七言诗《成伯席上赠所出妓川人杨姐》传世,就是赠予一位杨姓妓女的。明清时“小姐”一词逐渐作为尊称,如《西厢记》第一本中就有一句“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

二、“千金小姐”的形象内涵:才貌兼备、养尊处优、忠于爱情、品德出众

前文提到,“千金”用来指代未婚女性的用法,最早是从中国古典戏曲当中出现的,而纵观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千金小姐与底层妓女也是最具话题性的两大女性角色形象。

前者大都出生于有权有势的富贵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外貌清纯唯美,爱情观念往往笃定坚韧;而后者则大都出身寒微,为生计所迫沉沦在灯红酒绿的物欲世界,但内心深处同样保有一份精神世界的孤芳自赏。

(一)才貌兼备

以《西厢记》中的主角莺莺为例,文中描绘她年方一十九岁就精于女红,而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通。

《墙头马上》中李总管之女名字就叫李千金,年方二九同样生得花容月貌、“容颜出世”,而且深通文墨、志胜男儿。《娇红记》中写书生申纯初见王娇娘,但见其“云霞满裳”“国色非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啧啧,这妹子长得也太俊了!

(二)养尊处优

戏文中的“千金小姐”,十有八九都长在富贵人家,家境殷实不愁吃穿,所以对世俗社会的金钱地位看得很淡,大都不食人间烟火、十指不沾阳春水。

对于生活在封建男权社会的她们而言,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一位如意郎君,与俊朗有才但是囊中羞涩的穷书生们,谱写一场轰轰烈烈的缠绵爱情。

回想古代戏剧当中的始乱终弃的“负心”角色,往往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穷书生在仕途失意、穷困潦倒之际,得到了富家千金的青睐,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后来书生一朝得志,迅速移情别恋,全然忘却往日百般恩爱山盟海誓,空留旧情人独自垂泪。即便是那些红杏出墙的女性角色,也大都是贫家女子,一辈子荆钗布裙、烧饭洗锅,过惯了苦日子。真正的千金小姐,又有几个薄情寡恩的呢?

(三)忠于爱情

古代社会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于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现状,几乎不会产生反抗的意识,行为举止上也受到一系列道德规范的约束。

但是,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们,长期独处深闺,造就了其单纯率真的性格,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极度渴望,成为女性群体中自主意识最强的一批人。

《墙头马上》里面的李千金,在墙头上一眼相中了裴少俊,当即唱歌表白,没有一丝一毫的遮掩做作,大胆程度恐怕连今天的大多数女性也不能及。

《倩女离魂》中的倩女与王文举私会,王文举心有顾虑,担心倩女之母前来寻衅,劝倩女尽早回家,但倩女却毫无惧色,笃定要与王文举厮守终身,体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

“千金小姐”们对于爱情的忠诚与追求,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面对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她们往往会采用惊世骇俗的非常手段,有时即便以死相拼也在所不惜。

如黄梅戏《女驸马》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说的就是冯素贞为了与青梅竹马的李兆廷在一起,十分大胆地替他去考状元,万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竟然还真给她考上了。

(四)品德出众

这一类的代表作如《荆钗记》。千金小姐钱玉莲同时接到了两门议婚,一个是大财主孙汝权,一个是一贫如洗的书生王十鹏。

孙汝权送上的聘礼有金钗、银器,而王十鹏只送来了一支荆钗。

然而,钱玉莲并非嫌贫爱富之人,她更看重的是王十鹏的人品,断然接受荆钗而拒绝了金钗。嫁入王家以后,钱玉莲过的是清贫寡淡的穷苦日子,但她却甘之如饴,与王氏母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关汉卿《绯衣梦》中,地主王得富看重钱财,要求上门提亲的李庆安拿出高昂的聘礼,否则绝不会将女儿嫁给他。

王家千金王闺香知道李庆安家里穷,无论如何凑不齐聘礼,于是安慰他说,两人之间的情爱非常人所能“等闲视之”,绝不会因为对方穷就悔弃婚约。

最后,王闺香收拾了一包袱自己的金银财宝,偷偷送给李庆安作彩礼。试想,这样一位单纯善良、美貌动人的千金小姐,又有几个年轻书生能不心动呢?

三、“千金小姐”背后的“穷书生”梦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西方童话中有“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中国古典文化里则常见“千金小姐”与“落魄书生”的组合。

且看古代文学作品当中,千金小姐下嫁的例子比比皆是,却极少有贵公子贱娶,可见在婚姻嫁娶这件事情上,中国古代的男性要比女性现实得多,凸显了封建等级社会中,男性攀附权势的大众心理。

对于穷书生们来说,平生最大的愿望无非两个,其一是抱得美人归洞房花烛夜,其二则是金榜题名时平步上青云,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千金小姐”正好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幻想。

比如《西厢记》中,当莺莺家以“俺家三辈不招白衣秀士”为由拒绝婚约时,张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愤怒,因为他心里原本就底气不足,处在一种自尊和自卑强烈冲突的复杂情绪中。

以张生为代表的广大落魄书生,他们的内心里深深明白,只有上京赶考才是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后来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老夫人临行前殷殷嘱托,说今日且做主将女儿交付于你,到了京师不要辱没了俺孩儿,考一个状元郎回来,骑着高头大马风风光光地娶走心上人。

结语:

“千金小姐”一词的含义演变,折射出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下,人们对于婚姻、家庭、子女等观念的变化,细细品来意趣盎然余味不绝。

受限于男尊女卑的利益束缚,“千金小姐”向往美好纯真的爱情,“穷书生”渴望实现人生的理想价值,二者之间处在一种势均力敌的微妙平衡,催生出一大批耐人寻味的爱情故事。

参考:

1、《南史》

2、《西厢记》

3、《陔余丛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西厢记   千金   戏文   聘礼   千金小姐   黄铜   代名词   书生   古代   小姐   男子   女子   女性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