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印缅战场时,由黄埔出身的将领指挥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是根据1941年12月《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组建成立的,远征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入缅作战。远征军第一次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国内。1943年4月,重建滇西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后有一部分退到印度称为“中国驻印军”。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远征军撤销。

中国远征军先后共出动31万余人赴缅作战,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当然,中国军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伤亡官兵共约6.7万人。

在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占参战部队军官总数的70%,那么,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指挥了那些著名的战役呢?

接下来就来盘点盘点:

一、同古战役。

同古保卫战是由第5军第200师少将师长、黄埔3期生戴安澜指挥的,此役创下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战斗记录。

同古战役从1942年3月19日开始到3月30日远征军撤出战斗而结束。

戴安澜的200师,在没有制空权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与兵力比自己多4倍的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不但掩护了英军撤退,还为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此役的意义更在于矫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军队的歧视和偏见。

二、仁安羌大捷。

仁安羌大捷是由第66军新编第38师第113团长、黄埔6期生刘放吾指挥的,此役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数千英军,取得了仁安羌大捷。

仁安羌大捷从1942年4月17日起19日止。

刘放吾率113团的1100余人与日军33师团214联队4000余人经过两天多的苦战,成功解救7000余英缅军。仁安羌大捷的意义:一是表现出中国军队是有严格的训练和旺盛的士气;二是增强国人对中国军队对抗日本军队的信心;三是扭转西方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国军队固有偏见和歧视心态,得到英军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认同和尊重。

三、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是由第8军军长、黄埔1期生何绍周指挥的。中国军队先后连续10次围攻松山,最终爆破攻克松山主峰高地,取得了松山战役的胜利。此次战役第1次是由71军军长钟彬指挥,后9次均是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军长何绍周指挥的。

松山战役从1944年6月4日起至1944年9月7日结束,历时3个多月。

此役战斗异常惨烈,在经过10次围攻我方以伤亡7783人的代价,取得了胜利。此役的意义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拉开了中国对日大反攻的序幕。

四、腾冲会战。

腾冲会战是由第20集团军总司令、黄埔1期生霍揆彰指挥的,收复古城腾冲。

腾冲会战自1944年5月11日起至同年的9月14日收复腾冲,历时历时127天,发生大小战役40余次。

此役共毙日军6000余人,我方也付出了伤亡18000多人的代价。腾冲会战的意义在于它是抗日战争以来国军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

五、龙陵会战。

龙陵会战是由第11集团军总司令、黄埔1期生宋希濂指挥的,他在经过三次围攻后终于攻克龙陵。

龙陵会战发生在1944年6月4日至7月9日。

此役我国军队以伤亡29000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3000余人。此战的意义在于基本将在中国滇西的日军全部歼灭,不仅收复滇西4万平方公里土地,还为打通中印国际交通线创造了条件,更好地支援了华中华南的战场。

盘点了上述黄埔军校出身的中国远征军将领指挥的著名战役后,大家有什么补充的,请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黄埔军校   腾冲   松山   战役   龙陵   远征军   大捷   作战   日军   将领   中国   出身   战场   著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