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远征打下一个战备省,令中国受益至今

汉武帝刘彻在史书上一直备受争议。

虽然他帮助大汉王朝扩张了两倍土地,但是由于其经常出兵打仗,很多的史学家认为他劳民伤财。

每位被记入史书的历史人物都会被后人评论,武则天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

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汉武帝的成就也是很耀眼

虽然汉武帝很小的时候就没有父亲在身边教导,但是他的远见却不输于任何王公子弟。

从他坐上王位开始,他就立志要将汉王朝发展辉煌。

北击匈奴,南收云南,使得华夏民族有了雏形。

并且汉武帝还进行了多次远征,曾经远赴1.5万公里去攻打西域。

也就是从汉朝开始,西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西域主要是现在新疆、青海两省,就算是在今天的中国,西部省份也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去攻打西域呢?

野心膨胀

汉武帝的母亲王氏在宫中是近乎透明人的存在,所以汉武帝小时候是不受宠的。

坐上王位这件事情本身跟他离得很远,所以大家几乎不对他抱有希望。

也正是这种心情,让他在坐上王位以后为大汉王朝画出了一幅富有前瞻性的蓝图。

张骞出使西域便是汉武帝的意思

当张骞从西域牵回一匹汗血宝马以后,彻底的打开了汉武帝的眼界。他从来都没有想到世界是这么的大,大到还有他不认识的物种。

正是这次出使西域,引起了汉武帝对西域各国的野心。

由于当时的汉王朝深受北边匈奴的困扰,虽然每隔几年都会有公主嫁过去和亲。

但是匈奴人生性多疑,根本就对汉朝的这一行为不放在眼里。

并且他们的部落时常会因为内斗而更新换代,所以跟汉朝的盟约几乎是不能够持续进行。

所以这个时候汉武帝急需能够带兵攻打匈奴的将军

有了带兵打仗的将军,但是不能没有进攻的武器。

曾经张骞带回的汗血宝马映入了眼帘,但是这种马只有远在西域的大宛国才会有。

所以汉武帝立马就派使臣前去大宛国借马。

但是当时的大宛国和匈奴都关系较近,在得知汉王朝借马的意图以后随即便斩杀了使臣。

并且还向匈奴通风报信,将汉朝借马一事传达给了匈奴。

匈奴在知道这一事件之后对汉朝北部边境骚扰的更加频繁。

这一行为将汉武帝的面子打在了地上,一怒之下派兵前去攻打。

接下重任的是大将军李广利

因为李广利常年征战,对于北部环境很熟悉,并且有着超出常人的辨别方位技能。

所以汉武帝在选择他的时候非常放心,但是李广利在攻打大宛国的路上遇到了沙尘暴,大部分的粮食都损失了。

所以他在汉武帝催他的时候就回复迷路了。

尽管汉武帝知道李广利在欺骗他,但是他没有降罪。

而是又增加了五千兵力前去支援,在这些兵力的加持下李广利的大军顺利的向前出发。

但是漠北地界太大了,地广人稀的特点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在大军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精力跟不上了。

当时的位置正处于轮台国附近,本着两国交好的初心,李广利派使者去和轮台国王去借地方让大军整顿。

轮台国王作为和匈奴同根的远房亲戚,对于李广利的要求并没有拒绝。但是同时他在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在汉朝大军驻扎以后,匈奴派人告诉轮台国王如果能够打败汉军,那么漠北一带就会拱手相让。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轮台国王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仅没有考虑自己的真正实力,还对汉军的实力没有正确的认知。

他一直认为汉军现在已经精疲力尽可以与之一战,但是并没有想到汉朝会立马派援军到达。

匈奴猖狂

汉高祖刘邦在位的时候,北部的匈奴就闹得很厉害

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汉朝嫁公主才能够解决,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战神霍去病。

霍去病一踏上漠北便将匈奴一分为二,北边的匈奴归顺了汉朝,而另一部分则举家搬迁到了欧洲。

搬到欧洲的匈奴一度称为欧洲人的噩梦,直到现在很多的欧洲人还认为匈奴所向披靡,称其为上帝之鞭。

由此可见当时的匈奴有多猖狂。

但是就算是再猖狂,也不能冒犯华夏民族。

汉武帝秉持着虽远必诛的理念,大败匈奴为汉王朝写下了浓厚的一笔。

所以轮台国王决定攻打汉朝军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汉武帝在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对李广利下了军令状,告诉士兵们但凡是往后退一步格杀勿论。

并且还在原有的军队基础上,又派出了三万精兵,如此庞大的阵容,即使是不能够攻城,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让轮台国王喝一壶。

面对如此庞大的军队,轮台国王不得不以身殉国

因为他深知如果落到汉军队的手上会受到更大的侮辱。

但是他一命博来的结果,却是整个王城被汉军血洗,这也是史书上记录的李广利将军唯一的黑历史。

解决轮台之后,李广利将军的北上之路越来越顺。

在汉武帝的支持下,李广利一路北上到了大宛国

在这一路上由于汉朝军队过于庞大,很多的小国家都纷纷捐出粮食和财力来资助汉军。

并且还有很多小国家上书汉朝想要与之结盟,攻打大宛国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攻下大宛国之后西域的格局彻底发生了改变。

西域部分的国家大多数都归顺了汉朝,并且在公元65年的时候汉朝正式的在西域地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一直持续到元朝的时候才被用省代替,自此为中华地区打下了近1/3的土地,为后续的王朝更替提供了更大的疆土。

大宛国的覆灭也为中华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我国现在疆土区域提供了参考。

并且为我国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地区优势,为之后的丝绸之路做出了铺垫。

让丝绸之路能够在几千年后还经久不衰,成为一番美谈。

如今的新疆地区,成为欧亚大陆的连接地带,也是我国和中东地区交流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颇具风情的异域文化,还能够看到汉元素融合的民族风情。

如果没有汉武帝的坚持,华夏文明可能就会缺少一颗闪亮的星。

并且新疆地区也是欧亚大陆贸易交易必经之路,在军事战略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目前我国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政治上,汉武帝都是做了最正确的决定。

这也是部分史学家推崇他的原因之一。

联合大月氏

为了打败匈奴,汉王朝一直在积极的寻找合作伙伴

当得知在西域的大月氏曾经被匈奴打劫过,并且被侵占了部分土地,汉武帝便派张骞作为使臣前去谈判。

但是如果想要到达大月氏,必须要经过其他的西域小国。

当时的西域诸国大多数都是投靠匈奴的,如果想要有一条去往大月氏的路,那么必须要将旁边的小国收服。

所以大宛国的灭亡也是情理之中,尤其是当大宛国明确的表示出偏向匈奴的意思时,汉武帝便对其有了杀心。

但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路却没有那么顺利

早在张骞准备出使西域的时候,匈奴人便接到了线报,所以张骞在路上就被匈奴人抓住了。

张骞在西域一呆就是十多年,由于没有办法向外传递信息,所以张骞只能先保住自己。

虽然在西域呆了十多年,但是张骞始终没有忘记对汉武帝做出的承诺

当他被匈奴放出来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事情便是寻找大月氏。

但是当他找到大月氏的时候,大月氏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那份心气。

当时的他们只想过安稳的生活,不想再次卷入战争的纠纷中。

大月氏的态度让张骞觉得无可奈何

所以他就决定另谋出路,在回朝的途中,开始逐渐的联系周边小国。

由于大宛国的没落,让周边的小国纷纷的投靠汉朝。

张骞回到国内以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汉武帝,可他不知的是,汉武帝早在张骞失去联系的时候便开始着手练兵。

在这十几年中,汉朝的兵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匈奴也能够与之一战,不再像以前那样惧怕。

张骞的回国让汉武帝更加坚定了攻打匈奴的决心,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命军队收服匈奴,在前前后后李广利、卫青和霍去病等将士的努力下,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几年。

这十几年的战争将国库几乎掏空国民的赋税也一直在涨,战争影响的不仅仅是战败国。

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皇帝,不会为平民百姓考虑,只一味的去实现自己的大国梦。

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不去征战就有可能被别人踩在脚下。

匈奴不除,何以为家。

这是方面霍去病在出证前跟汉武帝说的一句话,虽然霍去病的年纪不大,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到了史书中。

在这些为汉朝立下赫赫功劳的将军过世以后,汉武帝都分别给他们修了陵寝,并且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亲自下车祭拜。

结语

西域的加入使得汉朝国力更加的强盛,并且还为汉朝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将西域原有的部分优势带到了汉朝,向内陆人民展示了不一样的生活。

至今新疆部分地区还有从汉朝时期就迁过去的中原人,很多的中原人和西域人融为一体。

国家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人民

汉武帝在打下西域以后,并没有因为西域诸国弱小而盛气凌人,每年都会给予各国一定的经济补助。

并且还通过开创丝绸之路为西域各国注入新的经济活力。

丝绸之路至今已经延续了千年,汉武帝功不可没。

虽然汉武帝好战,但是每一场战争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帝王也是普通人,如果不是方面汉武帝坚持要将西域收入囊中,现在的中国就会失去新疆这块宝藏之地。

我们现在吃的葡萄干也需要去中东进口,丝绸之路也不会那么顺利的出现。

总体而言汉武帝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一生的政绩功大于过

不愧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对于国家的治理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如果你是汉武帝,在当时的国力下会选择和匈奴决一死战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汉武帝   轮台   汉王   西域   月氏   汉军   战备   汉朝   新疆   匈奴   中国   国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