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医用科学的地位,到底何其重要?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中华民族在医药卫生方面做出了许多优秀的贡献。中国医药学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疾病认识、医疗技术、诊断技术还是在药物知识方面,都曾走在世界医药学发展的前列。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医疗体系,然而,中国传统医学凭借其完整的医学理论、完善的医疗经验、卓越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医药学典籍,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传统医学之冠。

在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国传统医学越来越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医学家所重视,成为世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从一存在就迫于生存需要,逐步的积累医学知识,先秦时期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医学理论体系,两晋南北朝时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开始探索新的医疗方法,这为隋唐时期医学的全面兴盛奠定了基础。

唐代中国医药学无论是在医学基础理论、药物学、方剂学、临床医学还是医学教育方面都获得重大发展,这得益于唐帝国的统治稳定、国力强盛,更得益于统治者对医学的重视,直接参与对医学事业的组织和领导,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医药学发展的措施,使医学发展出现了新局面。

唐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著作由于战乱和割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唐代大一统局面下,医学经验的交流空前活跃,不仅各民族间的交流空前频繁,同东亚、西域的交流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全面综合整理以前医学成就的基础上,吸取当代医家、人民群众、来自外国和兄弟民族的有效方药经验,继往开来,为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唐代医学的成就在历代最为突出,不仅医疗机构非常健全,医事制度也比较完善,在中央及地方都设立了医学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唐代医学事业的发展。关于医疗机构和医学教育的情况,后面在相关章节中专门论述,这里只就医事制度和医学发展情况作一介绍。

在唐朝之前,医生的选任大多是通过官方征召入仕或个人自荐,在唐代通过官方征召入仕的也仍然还有,如孙思邀,由于医术精良,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唐太宗、唐高宗曾数度征召欲赐其官职。

孙思邀由于声名在外,所以受到了太宗、高宗两朝皇帝的征召。但这种由于医术高明而被统治者直接赐以官职的传统方式在唐代只是选取医官的一种方式,更多的则是通过明确的考核方法。如医术特别优良之人,也可通过制举入仕。

对于从各级医学校毕业的学生,zf则在常举中设置了相应的科目,经过考试录用合格的人员入仕,保证了从医人员皆有一定的出路。这种通过考试选拔医官的制度,有利于医学人才学得所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疗队伍。


唐朝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以规范医生的行为。唐人认为医生的职责不再仅仅是救死扶伤,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由于医师职业的特殊性,还应受到一定的法律约束,若其不能在法律规定下履行职责,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些在《唐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如果一旦出现医师违规,则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罚。同时,也意识到医能救人,亦能害人,相应的处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预防职业犯罪。不仅是zf从法律的高度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医学工作者也己经意识到,一个好的医生不仅仅要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


同时医生看病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要一视同仁,决不可带着感情色彩去治病。而且更不能受外界金钱、名利或个人安危等影响,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分夜晚白天、春夏秋冬,不顾饥渴劳累,只为救死扶伤,如此,才能真正成为大医,否则就是苍生之罪人了。

医学分科是医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隋唐时期的临床医学分科已十分明确,太医署中设有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而医科又分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角法,实际上就是内科、儿科、外科、五官口腔和拔火罐疗法等。

此后,宋、元、明、清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细的分科。医学分科的发展,是我国古代医学水平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的一个表现,阿拉伯国家在公元世纪左右才开始进行医学分科,而不少其他国家则比其更晚。

唐代妇产科发展迅速,开始向专科化深入发展。唐代医家对妇女和儿童疾病非常重视,名医孙思邀尤为重视妇女疾病,他撰写的《备急千金方》中,就有妇人方六卷。他认识到女子除了可能因为天气或冷热变化引起与男子同样的疾病外,还有两个原因容易导致女性患上不同于男性的疾病。

所以为了女子的身体健康,他在书中除了详细阐述妇人多病的原因外,还系统地阐述了胎前、产后、月经不调、崩伤、带下等多种产科和妇科疾病的防治。对于孕妇,除了强调注重产前检查及节制嗜欲、调和性情外,还论述了如何处理难产、胎死腹中和各种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

同时,还对妇产科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接生人员工作中不可面露惊慌或忧惧,以免影响产妇心情而导致难产。其后,成书于一年的咎殷的《经效产宝》成为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治疗疮疡等外科疾病的专科医生,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就是以其高超的外科手术而闻名于世。

唐代外科有了更大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于其它各科的分科。此时已有许多专书出现,并在临床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唐代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治疗痈疽为重点,当时在化脓性感染等疾病的诊治方面也己达到相当的水平。

后两汉至魏晋,按摩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被用于健身、养生术中。隋唐时期,按摩术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成为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按摩学的作用得到了极大重视,太医署中设置了按摩科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隋唐的按摩法使用尤其广泛,妇儿科的临床中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孙思邀非常推崇小儿按摩疗法,即把捣熟的豉团成鸡蛋大小,用来按摩孩子的额头、手脚心、心脏及肚脐数遍,就可治愈。此外,还可用按摩法治疗小儿鼻塞、夜啼等疾病。

唐初,甚至有人将民间验方多个刻在了龙门石窟药方洞,可治疗多种疾病,以便于邻近和来往旅客应急之需。为了解决许多地方医药知识贫乏、医师力量薄弱的问题。

唐朝统治者也多次张榜公布的这些药方本草都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的。普及医药知识一方面可以缓解由于医学工作者的不足而带来的百姓看病难问题,能过了解医学知识,一些常见病百姓可以自己解决,增强了百姓应急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医学知识匾乏而错误使用药物带来的伤害。

古代中国,草为药之本,从而产生了本草这个词。药物中草木占有很大比例,此外,鸟、兽、虫、鱼等动物和矿物有相当一部分也作为药用。本草学就是以作药用的动植物、矿物为对象,弄清其名称、真伪、气味、毒性等,确定其效用的学术,相当于今天的药物学。

在古代的东西方国家,药物学在最初并不是做为一种独立的学问出现,而是作为治疗上必须掌握的知识,作为医学的一个分科而发展起来的。

本草学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出现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说明本草学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著于公元前世纪的《山海经》中,己分门别类记载有动物种、植物巧种、矿物种。此后经过历代的发展,至南朝梁时,陶弘景集古今之大成,修成《神农本草经》,记述了大量可供药用的动植物和矿物。

至唐朝时,zf对药物学非常重视,公元年,高宗命苏敬等人编撰成《新修本草》,全书共分卷,分药图、药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种,修正过去本草经籍记载有差错的药物种,增补新药多种。

书中详细记述了药物的味性、产地、功效和主治的疾病,还广泛记载了当时民间的用药经验,以及一些外国传入的药物知识。其编撰者许多人都是当时的名医,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此外,作为饮料的酒和治病强身的药溶为一体的药酒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饮酒后有身体舒畅的感觉,开始视酒为药,酒逐渐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中。

饮用药酒在商周时代己开始风行,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记载了如何用药酒治病,出土的秦汉之际的药方中也有不少药酒的配方。魏晋南北朝时期,药酒的配方逐渐增多,并且在配方水平、制备方法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交通发达,中外医药的交流空前繁荣,中国医学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日本、越南、印度和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而外国医药知识也在此时传入中国,使得中国的医药知识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也对促进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中日两国医药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世纪,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曾派徐福等去东海寻找仙药。唐代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日本曾多次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这其中也包括了学习医药知识。随着中国的医药学知识越来越多的传入日本,中国的医事制度也为日本所效仿。

在其医师的设置、医学的分科以及医学教育体制方面,都有明显的中国医学的特点。日本科学文化的传入有两个系统,一是经半岛而传入的系统,二是从中国直接输入的系统。

在古时代,日本医学的发展主要靠半岛传入的医学知识。如《日本书纪》中多次记载了从新罗和百济招聘良医入朝,如雄略朝三年百济献良医德来,其子孙也以医为业,称为难波药师钦明朝十四、五年,百济应日本的要求,将医博士王有陵和采药师潘量丰、丁有陀一起献上。

进入推古朝后,日本改变过去以半岛和归化人为媒介间接接受大陆文化的方式,转而通过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学问僧、留学生等方式积极系统地直接移植中国文化。

在公元至世纪的二百多年间,日本共派遣唐使十九次三十八船,共计有五千人左右。这些遣唐使除了肩负政z任务外,还要学习和引进唐代的文化,学习医学知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这些遣唐使或留学生的不断回国,中国医学知识也越来越多的传入日本。

唐前期雕板印刷术尚未全面普及,印刷术涉及的内容还比较狭窄,所以医药书籍主要靠手抄本流行。日本的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一方面学习医学知识,一方面还手抄了大量的中国医药典籍带回日本。当时中国医药学知识和医药典籍虽己相继传入日本,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指导,知识掌握的并不良好。

鉴真倾其所学,将所积累的医药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日本的医药人员。鉴真东渡日本时还带去的大量的药材和药方,据朱最研究,药材有庸香、沉香、甘松香、安息香、零陵香等,药方如“奇效丸”、“万病丸”、“丰心丹”等。

因此,可以说鉴真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和中日医药交流的先驱。其所引用、参考的中国医书达余部,此书对日本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医药学及隋唐时期中国两国医学及其交流的重要参考资料。

这些药物都产自拂林国,唐人对这些药物的形状、药性都有很具体的描述,推测其在中国境内己较常见,这些外来药物大大丰富了中国的医药事业。

阿拉伯人还把一些药方传入了中国,如唐初己有的治疗痢疾的悖散汤,就是从大秦东罗马、波斯传入我国的,张澹曾因用此方治愈了唐太宗的痢疾而获重赏。

中国化了的波斯人及其后代对中国的医药学发展也曾做出了贡献。如《海药本草》的作者李殉,其父李苏沙就是波斯商人,以贩卖药物为主,李殉总结经验撰成了《海草本草》一书。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介绍和研究国外输入药物的本草学著作,书中所收录的种海外药材都标明了产地,对中外医药文化的交流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阿拉伯的医学是吸收了希腊、印度、波斯和中国医学的成就后形成的。其医生需要经过考试才能任职,世纪时仅巴格达一地就有开业医生人以上。

有的医院还兼收学徒,类似于医学学校。当时最著作的波斯医生兼哲学家拉兹一年具有很高的医学理论教养和临床经验,著有上百种医学著作。其中册的金医学集成》是阿拉伯临床医学的经典著作,还有关于天花的著作《论天花和麻疹》。

有学者认为他的这些著作受到了中国人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的影响,因为他曾与一位懂阿拉伯语的中国医生相处,所以有可能受其影响。

此外,拉兹还著成《医学秘典》,这是对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等希腊作者医书的一个汇编,但可贵的是他并非原搬照挪,而是在书中对这些权威做了理性的批判。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静翻译的《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经》、于闻三藏实叉难陀翻译的《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陀罗尼神咒经》等,其中都有不少医学内容。再加上隋代就已经被翻译传入中国的医书如《龙树菩萨药方》、《西域诸仙所说药方》、《西域名医所集重方》等,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印度的临床医学在中国影响很大,特别是眼科医术,对中国的影响非常突出,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专门作诗《赠眼医婆罗门僧》一首赞颂印度眼医,其诗句中提到的金蓖术尤其重要,表明诗人在充分的研究了印度眼科医书后,可见这种金针拨障术在唐代已经开始流行了。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唐代的医药学在很多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并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唐代的医疗机构及医事制度最为健全,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在这些方面与唐朝相比拟。东亚各国虽然也建立了官办医疗机构和医事制度,但都是仿效唐朝而来的,其地位自然不能与唐朝相比。

至于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印度,在这些方面甚至远不如、日本等国,更不用说与中国相比了。阿拉伯虽然这一历史时期比欧洲发达,但尚未发现其有类似制度出现,这一时期的欧洲各国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根本谈不上健全医疗机构和医事制度。

其二,唐代的医学水平居于当时的世界前列。从现在掌握的所有中外资料看,,只有中国有如此细密的分科资料,其他诸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尚未出现。

实际上唐代的分科并不仅限于此,以上只是医学教育的分科而已,从唐人咎殷的《经效产宝》一书看,当时有了妇产科的划分。

此外,唐代在伤寒、糖尿病、肺病、肾病、肝病、胃病等的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外科与儿科方面也有许多创新,比如整形外科已经在唐代出现,外科缝合与止血手术已相当的高超。

在儿科方面除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中医理论外,还对新生儿的护理、乳母的选择、婴幼儿的发育、哺乳等问题都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孙思邀的《备急千金方》中就有这方面的大量论述。至于按摩、针灸更是中国所独有的医术。

再就是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贡献颇多,其不仅建立有大量的医院,亦建立起医事制度,著有不少医学著作,并在传染病、出血病和使用麻醉药方面有独特的成就。

但是阿拉伯的这些成就大都比中国晚一些,而且不少方面还是受中国影响才发展起来的,比如在脉术、妇科、胚胎学、药物学等方面,都是如此。至于这一时期的其它各国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均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

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药学方面的成就可以和唐朝相媲美。唐代药学成就突出的原因,除了历史的积淀深厚,善于收集和整理各种药物外,还与唐人积极访求海外药物的进取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朝在不断收集外来药物的同时,还向外国积极地输出中国药物,除了日本、等东亚国家外,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西域、欧洲,都程度不同地接受过中国医学和药物的输出,从而使中国的医药学成就造福于当时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本草   医药学   医学知识   药方   日本   唐代   唐朝   中国   药物   时期   地位   医学   医药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