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长安被吐蕃攻破 ,郭子仪苦苦支撑,宦官蚕食皇权

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九月,唐和回纥联军收复了长安,十月,收复了洛阳。两京收复了之后,肃宗、玄宗先后回到长安。为了便于处理政务,肃宗入居大明宫。玄宗则退居兴庆宫,这是他做临淄郡王时的潜邸,园林幽美。

马嵬事件中,唐玄宗不得已让杨贵妃缢死,这对玄宗精神上打击很大。贵妃死时,年三十八,这时玄宗已经七十二岁了。入蜀途中,感情凄怆,他对近侍说:“此去剑门,鸣啼花落,水绿山青,无非助朕悲悼妃子之由也。”

“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及居兴庆宫,“夜阑登勤政楼,凭栏南望,烟月满目”,玄宗“因自歌曰:“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四顾凄怆,其后上复与妃侍者红桃歌凉州之词”,“上亲御玉笛,为之倚曲,曲罢相视,无不掩泣”。自是玄宗心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吟罢寂无 事,还似人生一世中””(《太真外传》)。

玄宗从成都返长安,从兵六百人,将至长安,命悉以甲兵输之凤翔郡库。居兴庆宫,尚有马三百匹,宦官李辅国以肃宗名义调用,只留下十匹,供兴庆宫使用。玄宗在兴庆宫,常登长庆楼徘徊远眺,长安父老过楼下,往往瞻拜呼万岁,玄宗往往赐以酒食。又尝召大将郭英乂等上楼赐宴。

宦官李辅国当时掌握禁兵,干预政事,气势熏天。他“欲立奇功以固其宠”,在肃宗面前言“上皇(玄宗)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又令六军将士,号哭叩头,请迎上皇居西内(太极宫)”。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秋七月,李辅国矫用唐肃宗名义,率禁兵五百骑,“迎上皇迁居西内”。接着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被勒令致仕,内侍监高力士流巫州(治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南),内侍王承恩流播州(治遵义,今贵州遵义),旧宫人如仙媛于归州(治秭归,今湖北秭归)安置,玉真公主(肃宗妹)出居玉真观,唐玄宗左右的旧人,全被撤换了。表面上“四方所献珍异,先荐上皇。然上皇日以不悦,因不茹荤,辟谷,浸以成疾”(《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元年)。到了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他就病死了(年七十八)。

唐“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武则天“虽女主,宦官亦不用事”。中宗时,“宦官七品以上至千余人, 然衣绯(五品以上绯,三品以上紫)者尚寡”。

及唐玄宗即帝位,“宦官稍增至三千余人,除三品将军者浸多,衣绯紫至千余人,宦官之盛自此始”(《资治通鉴》唐开元元年)。可以说,唐代宦官之祸,和唐玄宗的重用宦官,不无关系。

关于高力士,现在有不少人对他太肯定了。高力士虽参与了唐玄宗即位前的平韦后之乱和平太平公主之乱,立了一些功劳。但从玄宗时代起,宦官“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帝城中甲第,畿甸上田,果园池沼,中官参半于其间”。高力士“资产殷厚”,权力尤大,“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进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

尝“于来庭坊造宝寿佛寺,兴宁坊造华封道士观,宝殿珍台”,穷极奢丽。高力士又“于京城西北截沣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碾麦三百斛”。“初,宝华寺钟成,力士斋庆之,举朝毕至。凡击钟者,一击百千(十万),有规(迎合)其意者,击至二十杵(二百万),少尚十杵(百万)。”可见高力士在玄宗时期,是最红的宦官,炙手可热,当时将相宇文融、李林甫、盖嘉运、韦坚、杨矜慎、王供、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都通过他这个渠道,经他推荐而被重用。

唐肃宗为太子时,称呼他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而且为人狡狯,“虽至亲爱,临覆败皆不之救”(《旧唐书·宦官高力士传》)。比起其他宦官来,凶狠虽不及,狡猾则过之。高力士的最高官衔是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内侍监、齐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李辅国以宦官事肃宗于东宫,及肃宗即位灵武,李辅国大被信用。肃宗长子广平王俶(后改名豫)为天下兵马元帅,以李辅国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侍直帷幄,宣传诏命,四方文奏,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到长安收复以后,“专掌禁兵”,权力更大,“制敕必经辅国押署,然后施行,宰相百司非时奏事,皆因辅国关白、承旨。常于银台门(在大明宫内)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权力之大,可以想见。李辅国平常长斋吃素,不近荤腥,经常手持念珠,装成和尚模样,别人见了也都认为他是“善行人”,其实他比谁都要凶狠。

肃宗北奔灵武,艰难之际,广平王俶和皇三子建宁王货,都立下大功。肃宗妃张良娣(后来立为皇后)勾结李辅国,诬潜建宁王淡委谋杀广平王俶,以致建宁王倓被杀。其后广平王俶收复两京,被立为皇太子,与张后之间,矛盾非常尖锐。


这时李辅国站在太子一边,和张后亦有嫌隙。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玄宗病逝,同月,肃宗病危。张后召太子杀李辅国和另一宦官程元振,太子不从。张后别令越王係(肃宗次子)伏甲于长生殿后,欲诛李辅国等。程元振知其事,密告辅国。他们乘夜勒兵收捕越王係,幽张皇后。

第三天,肃宗病死(年五十二),辅国等杀张后及越王係,太子即帝位,是为代宗。代宗即位之后,“李辅国恃功益横,明谓上(代宗)曰:“大家(称天子为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上(代宗)内不能平,以其方握禁兵,外尊礼之”(《资治通鉴》唐肃宗宝应元年),号为尚父而不名,除司空,兼中书令。

不久,代宗利用程元振和李辅国之间的矛盾,免除了李辅国元帅行军司马和兵部尚书的官职,削夺了他指挥禁军的权力,令其出居外第。不久,又罢免了他兼中书令的职位,由郕国公进爵博陆王。同年十月十八日夜,有盗入辅国宅内,杀辅国,携其首及右臂而去。据说是代宗指使刺客将他刺杀的。

肃宗时尚有一个炙手可热的宦官叫鱼朝恩。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命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步骑数十万,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的时候,不置元帅,而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九节度的兵力都归他协调指挥。结果唐军大败,诸节度各溃归本镇。鱼朝恩在肃宗面前毁谤郭子仪,肃宗罢郭子仪兵柄,以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以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副使。

不久史思明复取洛阳,肃宗又根据鱼朝恩的错误判断,敕命李光弼、仆固怀恩出兵袭取洛阳,中使相继,督使出兵。光弼不得已与怀恩等会攻洛阳,大败于邙山,死者数万人,光弼、怀恩渡黄河走保河东。光弼旋又移镇临淮(泗州临淮郡治盱眙,今江苏盱眙北),失去北方军事的指挥权。


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起,郭子仪罢兵柄历时三年之久。及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太原、绛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兵变迭起,唐肃宗才不得不起用郭子仪为汾阳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以镇抚诸军。郭子仪刚把唐王朝在河东的统治稳定下来,可是宦官程元振乘代宗初即位之际,又在代宗面前毁谤郭子仪,郭子仪又再度被解职,留居京师。

唐代宗出兵取河朔,进讨史思明、史朝义,以雍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欲以郭子仪为副元帅,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竭力阻止,结果把这重任交给朔方军大将铁勒部蕃将仆固怀恩。

怀恩的官衔是河北副元帅,加左仆射兼中书令、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朔方行营的精兵劲旅,都归怀恩指挥。唐再度借兵回纥,回纥登里可汗娶仆固怀恩女为可敦。怀恩与回纥联军败史朝义,取河北,分树河北降将薛嵩、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四帅为节度使。


怀恩以为河北平定,自己的重要性就削弱了,因此想保留安史的残余势力,作为自己讨价还价的资本。唐王朝也“厌苦兵革,苟冀无事”(《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就接受了怀恩的建议。从此迄唐之亡,河北就分成几个独立小王国,强梁不可复制。

程元振以宦官专掌禁兵,官至骠骑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内侍监,封邠国公。他比李辅国、鱼朝恩更坏。山南东道节度使(镇襄阳,今湖北襄樊)来瑱因拒绝过程元振的请托,值来瑱内调长安,元振诬奏来填“言涉不顺”,致来瑱坐罪流于播州(治遵义,今贵州遵义),中途赐死。同华节度使李怀让亦因得罪元振,为元振所谮,恐惧自杀。

左仆射裴冕兼肃宗山陵使(主管肃宗陵墓修造事务),因议事和元振不合,元振借小事诬陷裴冕,贬为施州(治恩施,今湖南恩施)刺史。这几件事,使得朝野切齿,藩镇解体。

安史之乱,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节下的边兵精锐,皆应征人援,称为“行营”。诸镇所留兵力,非常单弱,吐蕃贵族乘机蚕食唐西北边境,数年之间,连陷数十州,尽取唐河西、陇右之地。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七月,吐蕃贵族集结了劲旅二十万,攻入大震关(今甘肃清水东、陇山东坡),边将告急,文书迭至,宦官程元振隐匿军情,不向代宗如实汇报。


十月,吐蕃攻陷泾州(治安定,今甘肃泾水北),泾州刺史高晖开门迎降,并为之向导。吐蕃军过邠州(治新平,今陕西彬县),唐代宗才获悉吐蕃这个军事行动。十月初七日,吐蕃前锋进至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今陕西武功西),距首都长安不到一百多里地,长安震骇。十月十一日,吐蕃兵渡便桥(即西渭桥,亦称咸阳桥,在今咸阳南),代宗来不及集兵,次日逃出长安,依神策军于陕州(治陕县,今河南陕县西南)。

十月十四日,吐蕃兵进入长安,拥立章怀太子孙广武王承宏为皇帝,承宏姊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所以吐蕃拥立他。吐蕃兵进入长安以后,剽掠府库市里,焚烧庐舍,长安城中萧然一空。士民避乱,皆入山谷。代宗狼狈出走时曾发诏征召诸道入卫京师,大将李光弼等畏程元振谗言,都不愿出兵。

当吐蕃兵逼近长安之际,代宗任命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出镇咸阳抵御吐蕃。郭子仪已经罢免兵权,闲废日久,部曲离散,只招募得二十骑,赶往咸阳,见吐蕃二十余万众,弥漫数十里,向长安推进。郭子仪见长安危急,匆遽赶回,代宗已出奔陕州。


郭子仪了解到六军逃散的士卒都逃往商州(治上洛,今陕西商州),同时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还驻有戍防的士卒可以调用,于是退至商州,集兵得四千人,军势稍振。

十一月初四日,郭子仪自蓝田至浐水(在长安东),廊坊节度使(镇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白孝德、邠宁节度使(镇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张蕴琦也将兵屯驻长安附近。吐蕃将领怕受唐军夹击,整军退走,长安就很快被郭子仪收复了。郭子仪又召白孝德、张蕴琦两节度使率兵入驻长安,“京畿遂安”。十二月二十六日,唐代宗也从陕州回到长安来了。

吐蕃进攻长安时,分兵攻陷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维(州治薛城,今四川理县东北)、保(州治定廉,今四川理县西北)三州,严重威胁成都的安全。唐任命严武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严武大破吐蕃七万之众于保州一带,成都的威胁,随着也就解除了。


这次长安的一度陷落,是和宦官程元振居中用事,忌疾诸将,壅蔽军情,以致方镇离心分不开的。代宗在陕州行在时,有太常博士柳伉上疏切谏诛元振以谢天下,代宗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不得已削除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

吐蕃退兵之后,程元振从故里三原(今陕西三原)衣妇人服,乔装私入长安,复图任用,被京兆府逮捕,代宗下令长流溱州(治荣懿,今四川綦江东南)。未几,代宗又因程元振有拥立自己为皇帝的功劳,改为江陵安置。

吐蕃攻陷长安的事刚了结,仆固怀恩和回纥联军攻唐的事接着发生。仆固怀恩有平河朔的大功,以河北副元帅兼朔方节度使,屯军汾州(治隰城,今山西汾阳),朔方行营的军队,都归他指挥。他的女儿嫁给回纥登里可汗,他曾奉诏与回纥可汗相见于太原,后又送可汗出塞,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怕怀恩和回纥可汗合谋袭据太原,所以紧闭晋阳城自守,既不犒赏军队,也不相闻问,怀恩因而愤怨在心。


及代宗避吐蕃之难,逃至陕州,怀恩有众数万,不遣一兵一卒“勤王”,他一方面放谣言,说朔方军老帅郭子仪已为鱼朝恩所杀,一方面积极谋取太原。吐蕃既退,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镇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蒲州),不久又兼朔方节度大使。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仆固怀恩命其子仆固玚进攻榆次(今山西榆次),还想夺取太原。可是朔方将士都是郭子仪旧部,听说郭子仪奉命镇抚河东,都说:“吾辈从怀恩为不义,何面目见汾阳王!”乃杀仆固玚,归附郭子仪。仆固怀恩只带麾下三百骑,西渡黄河,北趣灵武(朔方军根据地)。

以后仆固怀恩还联合回纥、吐蕃,骚扰唐的西北边境。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病死,回纥、吐蕃联军进犯,郭子仪和回纥大帅结盟,分化了回纥和吐蕃的关系,他们很快就退兵了。


吐蕃攻陷长安时,代宗奔陕州依神策军,时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率神策军。及吐蕃退走,神策军护送唐代宗回长安,雄盛在北门六军之上。代宗以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封郑国公。“权宠无比”。鱼朝恩粗通经义,自谓“才兼文武”,代宗遂命令他判国子监。

尝在国子监执《易》升座,言《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悚”(悚,糁也),说有些人担任宰相职务,“智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一定会遭到凶灾,以讽刺当时宰相元载、王缙。元载听了,谈笑自若,王缙气得脸色发紫,鱼朝恩便对人说:“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鱼朝恩擅权,朝廷有大事裁决,朝恩倘不预闻,辄怒曰:“天下事有不由我乎”(《新唐书·宦者鱼朝恩传》)。

宰相元载劝代宗诛朝恩,郭子仪也认为鱼朝恩久典禁兵,如不早图,且生大变。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三月寒食节,代宗宴近臣于禁中,宴罢,留朝恩议事,因命左右缢杀之。元载建议杀鱼朝恩后,权任特重。元载初以依附李辅国得为宰相。辅国死后,他又结交宦官董秀,藉以刺探代宗意向,故言必称旨,由是深得代宗宠信。

元载居相位有十五年之久,“权倾四海”,“恣为不法”,“货贿公行”,“侈僭无度”。“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旧唐书·元载传》)。

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代宗勒令元载夫妇自尽。家产被查抄,单是胡椒就有八百石之多,可见其搜刮无度。

大历十四年,代宗病死,年五十二,皇太子适继位,是为德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吐蕃   长安   宦官   河东   朔方   安史之乱   节度使   皇权   陕西   元年   元帅   唐朝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