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口,棉花大王善筹谋

整修前的咸安坊鸟瞰

在老汉口,做棉花生意的不乏其人,除了黄帮有“白老虎”之称,再就是时有“棉花大王”之称的监利商人黄少山。

此人出生1881年,卒于1954年,享年73岁。他幼读私塾,后辍学种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随父做棉花生意,肩挑步担去湖南贩卖棉花,带回湘货,积攒了第一桶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监利县朱河镇开办商号“洪茂林”棉花行,收购当地棉花。不久,又开办“震昌”轧花厂,将棉花去籽加工成皮棉,销往湖南。最初为人力轧花,购置轧花机80台,后改为机械动力轧花。由于经营有方,生意购销两旺,后因业务发展需要,于1913年将“震昌”轧花厂迁往汉口,并新设商号“松茂长”棉花行。

此时,洋务运动兴起,汉口、上海等地纷纷开办纱厂,棉花需求与日俱增,供不应求,黄少山乃扩大收购规模,将棉花销往上海、陕西宝鸡、甘肃天水等地,获利颇丰。

1915年,34岁的黄少山,携家带口从监利来到汉口,他独具慧眼,看中了地产生意,出资买下汉口南京路即英租界边缘一片空地,决定建设一片当时最顶尖的,仿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住宅区,盖上一批高档住宅(两层砖木结构。有钢制窗户和打蜡的地板及卫生间,为当时高级住宅区。

为打响品牌,黄少山追求设计上尽善尽美,建设足工足料,推出之后,受到汉口权贵(洋行和银行职员及富商、名人)的追捧,前后一共建设了60多栋,黄少山取富贵咸安之意,将这片住宅群命名为"咸安坊"。那套样板房,黄少山留给了自己,它就是咸安坊15号。

“咸安坊”属民国早期里坊式建筑群(面积4.5万平方米),由汉兴昌、袁端春、阮顺兴、永茂隆等营造厂承建,若干华商业主集资采用“挂旗经租”的方式进行经营(黄少山在咸安坊拥有12栋住宅的产权,进行出租经营)。1993年武汉市将其列入优秀历史建筑名录。

1917年黄少山又在家乡朱河开办天昌轧花厂,从汉口购进轧花机来扩大生产规模。尤其是1933年夏,江河水涨,汉口闹涨水十分恐慌,农民唯恐1931年汉口大水灾悲剧重演,就低价抛售棉花,棉价大跌。

黄少山嗅出“商机”,从汉口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公司、盐业公司、上海银行筹集资金大量收购,库存在汉口。不久水位下落,上海、武汉等地棉价陡涨,黄将所库存棉花抛售,因此获大利,一跃成为汉口极富影响大商人。时有“棉花大王”之称。

由于黄少山经营有方,至1937年,黄少山已有资金700万元。除继续扩大经营“松茂长”棉花行外,还大量购置房地产,拥有汉口山川里、咸安坊、德林公寓等处30余栋房屋和京汉铁路外数千亩土地(今中山公园、新华路一带)。 一侧紧临胜利街,右侧靠近南京路,属英租界,与江汉路、花楼街、沿江大道和中山大道相邻,偏商业区一隅,闹中取静。他也逐渐成为汉口巨富。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邀黄少山出面主持商会,遭断然拒绝。日方遂征用其隆茂打包厂约20万元资产和山川里、咸安坊全部房产,黄乃避居法租界隐居,拜佛念经。

抗战争胜利后,黄重操旧业,将松茂长棉花行改名为长康棉花行,业务逐渐得到恢复。至武汉解放前夕,其财产已达240万美元。1949年移居香港,与友人合办朋亚公司,经营棉花,旋响应政府号召,携长孙黄顺之回武汉。1950年秋与随州人秦育之共同创办武汉第一家商转工企业“开明油厂”(今武汉油厂),1954年病故。

黄生活俭补,长年素食,常济人困。曾于1929年向洪湖苏区捐赠银元8000元。1931年大水灾,监利江堤溃口,灾情严重,黄捐资20万元救灾,并组织轮船为灾民运送粮食,时人以"黄善人"誉之。"张南溪的驳船,黄少山的银元,国民党的空愿。"是那时灾民口中流传很广泛的顺口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汉口   监利   光绪   棉花   南京路   山川   轧花机   租界   武汉   上海   大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