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后一位压寨夫人,16岁嫁给山大王,改革开放后却没被枪毙

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关注”架起与历史沟通的桥梁,让文字活跃现实。


1950年3月3日湘西军区积极响应政府的剿匪政策,剿灭了当地素有“湘西魔王”之称的匪首张平

在当时,湘西本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见张平,日月不明;地见张平,草木不生;人见张平,九死一生”连天地日月都为之变色,可见张平的罪孽深重。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张平一伙恶贯满盈的土匪全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偏偏只有他的压寨夫人却被政府无罪释放,这究竟是为何?

张炳莲

邻家有女初长成

坐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的张家坨,是一个风景如画、水天一色的村庄。

虽然张家坨不像外面世界那般繁华似锦,但这里天然浑成的自然风景,却让人流连忘返,如今这里的人还保持着淳朴风情,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因此很多厌倦了城市喧嚣的人,都愿意来这里享受片刻的安宁。

来这里的每位游客,除了会欣赏美如画的风景外,还会特意来光顾当地一家杂货铺

杂货铺的老板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人,而她则正是“湘西魔王”张平的压寨夫人张炳莲。

张炳莲与游客

1919年,张炳莲出生在湖南湘西古丈县,她从小就初显绝色,清秀的脸庞白皙的皮肤,再加上那对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美得让人无法自拔。

张炳莲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关注的焦点,可正所谓红颜祸水,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的社会,长得好看有时也并非是一件好事。

张炳莲的父母为此也深感烦恼,如果女儿可以嫁给一个大户人家,那生命安全就会得到保障,可如果不幸被居心叵测的人看上,那将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1935年16岁的张炳莲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已经到了可以成家的年纪。

附近的十里八村都知道张家有个漂亮的女儿,所以很多年龄合适的男人都想来碰碰运气,万一能抱得美人归呢?

因此来张炳莲家里提亲的人,都能在街上排成长队,可张炳莲的父亲挑来挑去却一个都没有看上。

可也正是因为父亲的挑剔,张炳莲未来的命运才有机会和张平捆绑在一起。

1906年,张平出生在张家坨,他祖上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而张平作为家里的独苗,从小就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

在张平15岁时,家人就让他成了亲,但脾气暴躁的张平对妻子又打又骂,最后竟硬生生的将妻子逼的上吊自杀,后来张平又凭借家族势力成为了当地团防局的局长

团防局说白了就是地主们自己成立的武装组织,表面上是保护当地百姓,背地里却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

张平在来到团防局那简直是如虎添翼,变得更加无法无天,烧杀抢掠、欺压民女就是家常便饭,因此当地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可碍于其背后的势力,也只能忍气吞声。

1928年,张平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当地作威作福,他心里明白在这乱世当中,只有强大自身,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后来经人介绍,张平带着团防局的手下加入了128师,而他则成为舒安卿手下的副官。

1935年,张平跟随舒安卿到永顺保靖一带驻扎,而他的老家张家坨就在此地。

当初百姓们知道张平离开家乡时非常高兴,家家户户像过春节一样狠狠地庆祝了一番,可如今他不仅又回来了,而且似乎比以前更厉害了,这让百姓们的心里更加担忧。

张平回来后,当地百姓都不敢让子女出门,生怕被张平撞上,可事无绝对,张炳莲的运气就稍差了一点。

自古红颜多祸水

1935年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张平如往常一样骑着高头大马,像个地痞流氓一样在街上闲逛。

当张平路过一家杂货铺时,无意间看到了正在干活的张炳莲,张炳莲身着朴素布衣,但仍然遮不住她出众的气质。

张平一眼就被张炳莲的容貌吸引,不由自主的翻身下马走进杂货铺,当时杂货铺里只有张炳莲一人,而涉世未深的张炳莲根本不认得张平。

张平在杂货铺中环视了一周后,将目光定格在张炳莲的身上,而张炳莲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但也不敢出声反抗。

好在张平只是盯着张炳莲看了一会,并没有做出不善的举动,张炳莲心里也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可张平接下来的行为,让张炳莲百思不得其解。

张平在店里只买了一根针却给了一块银元,当时一块银元的购买力相当大,张炳莲家的杂货铺一个月到头都不一定能挣到一块银元,所以她当即就表示钱太大了找不开。

可张平却一句话都没说,扔下银元后扭头就走,张炳莲心里很是疑惑,但天上掉馅饼的事谁不喜欢,为此她还将此事向父亲炫耀了一番。

父亲却觉得不图小利必有远谋,所以她交代张炳莲下次再遇见这样的事一定要及时拒绝。

16岁的张炳莲哪里能听懂父亲的言外之意,但她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

果然,在两天后,张平又一次出现在张炳莲家的杂货铺中,张炳莲谨遵父亲教诲,将提前准备好的零钱交给张平。

可张平不仅拒绝了张炳莲归还的零钱,并且又用一块银元买了一根线,张炳莲不敢忤逆父亲的话,于是连忙追出门去,但此时张平却早已扬长而去,无奈之下,张炳莲只能将此事告诉了父亲。

三天之内扔下两块银元,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因此张炳莲父亲在感到惴惴不安的同时,心里又有一丝的期盼,他想亲自见识一下这个奇怪的顾客。

过了几天之后,张平果然又出现在杂货铺中,但这次他却是和驻防永绥的司令员舒安卿一起来的。

这次张炳莲的父亲正好也在杂货铺中,虽然张平许久未归,但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张炳莲的父亲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张平,随后一把将张炳莲拦在身后,非常警惕地看着对方。

当张炳莲说那位奇怪的顾客就是眼前的张平时,父亲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不用想张平一定是看上了张炳莲才会这样做。

杂货铺中的气氛有些紧张,舒安卿见状便充当起了和事佬,张炳莲父亲见有军官在场,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可舒安卿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感到惊讶。

舒安卿表示,他是来为张平提亲的,这不禁让张炳莲的父亲感到万分诧异,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张平做事从来都是不择手段,如今竟会按照规矩办事,但事出反常必有妖,张炳莲的父亲还是连声拒绝。

张平见状连忙出声以示真心,舒安卿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因此张炳莲父亲的立场也逐渐开始动摇。

虽然张平此前坏事做尽,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家族势力却在当地首屈一指,如今又有司令员做媒,如果能同时傍上两棵大树,岂不是再好不过。

但张炳莲的父亲并没有被利益冲昏头脑,他对张平提出条件,那就是张平必须八抬大轿、明媒正娶的将张炳莲娶回家,张平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老丈人的要求。

过了一个多月后,张平带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出现在张炳莲家的门前,如此风光的事情,自然是令人羡慕不已,但同时也有人为张炳莲捏一把汗。

张炳莲嫁过去后,张平对她非常好,不仅不会打骂张炳莲,还会整日带她赏花赏月。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张炳莲还是从外人口中得知了张平以前的行为,因此她的心里也有些不安。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平却始终没有像别人口中那种对待张炳莲,所以张炳莲心里的担忧也渐渐消散。

婚后第二年,张炳莲为张平产下一子,但张平还没来得及与儿子亲近,就被调到了宁波抗日前线。由于张炳莲刚刚生产,身体还未恢复,所以张平就将她安置在张家坨。

为了在乱世之中寻得一份安全保障,张平不惜花重金收买古丈县的国民党军官,而张平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的干部。

1938年12月,张平从浙江回来,成为古丈县警察局的一名队长,但县城鱼龙混杂,为了保证妻儿的安全,张平没有将张炳莲带在身边,可他隔三岔五的就会从县城赶回家,而且每次都是深夜回去,就是为了查证张炳莲是否与野男人鬼混。

事实证明张炳莲一直保持着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始终对张平忠心不二,对于张平在外的恶行,张炳莲也只是道听途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但不管真实与否,张炳莲还是经常嘱咐张平要与人为善。

可野心勃勃的张平永远都会回答“男人的事,女人少管”,因此他在外面依旧为非作歹、危害百姓,最后百姓们不堪其扰,纷纷向永顺专署告状。

因此在1940年10月,张平被撤去队长职务,带着妻儿来到了李家洞,想要称霸一方。

善恶到头终有报

张平来到李家洞后便开始招兵买马,组织了一支百人武装队伍,为了防人暗算他将根据地建在化江溪边悬崖绝壁上的崖洞里,平时张平带着手下烧杀抢掠、打家劫舍。

1944年,随着张平的武装势力越来越大,他以蛮横的姿态杀回古丈县,成为了古丈县自卫团的司令

有了更大的权力后,张平开始用他所谓的“正规手段”开始压榨百姓,他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有人头税、土地税、出谷税...等等,因此才有了“天见张平,日月不明...”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炳莲也一跃成为了司令太太,并且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平时就是溜鸟、逗狗、玩牌、看戏。以前家里只有做饭和打扫卫生的佣人,如今不仅有人站岗,就连家里的猫猫狗狗都有专门的佣人来照顾。

张炳莲整日待在张平的身边,对他的所作所为也略知一二,她不愿看到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时常劝张平多做好事,可张平却永远都是一句“男人的事情,女人少管”

张炳莲知道自己劝不住张平,于是只能用另一种方式,来替他赎罪。

张炳莲瞒着张平经常给百姓送粮食,还会偷偷地帮百姓免税,当时遇上旱灾,张炳莲更是直接从粮仓里拿出几万吨粮食赈灾济民,因此当地人都对她感恩戴德。

张平也是事后才得知,可他对张炳莲疼爱的紧,虽然对张炳莲的做法感到生气,但还是不忍心指责。

1949年,张平成为国民党11师少将师长,但只给了名头却没有一点实际,显然国民党只是把他当作枪使。

在改革开放前夕,张平听从上级调遣,率领部队偷袭了解放军的运输船,而他的这一行为也引起了解放军的注意。

1950年3月3日,张平李家洞的老巢被攻破,为了不让妻儿受苦,张平让张炳莲带着8个儿女回了娘家,自己则躲在深山老林里。可张平舍不得张炳莲和孩子,时常下山看望,而他也因此被当地军民抓住。

罪孽深重的张平和他曾经一起为非作歹的兄弟自然难逃一死,而张炳莲作为张平的妻子自然无法脱离干系。

在行刑现场,张炳莲看着张平和昔日手下一个个倒下,她也绝望的闭上了眼睛。可就在死亡的宣判即将降临在张炳莲身上时,无数群众纷纷冲进刑场为她求饶,负责行刑的政府人员为此感到疑惑不解。

事后,政府人员从百姓口中了解到,张炳莲虽然和张平是夫妻,但她从来都没有干过坏事,而且还经常救济身边的难民,所以政府决定对张炳莲宽大处理,让她回家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失去了张平,28岁的张炳莲成为了寡妇,一个人拉扯8个孩子长大,为了养育孩子们,张炳莲在杂货铺里织布赚钱,周围的百姓心里也一直对她心存感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帮助张炳莲一家。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张平虽然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但张炳莲却并没有受到他的影响,最后得以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永顺   湘西   古丈县   山大王   压寨夫人   银元   妻儿   杂货铺   国民党   改革开放   父亲   百姓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