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杰出贡献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都市和通商口岸,成为国内革命活动的中心。中国教育会成为领导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的中坚。

中国教育会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月(1902年4月),它本是蔡元培等人为编订教科书而成立的一个组织。但是由于时局的急速变化,使它没有来得及从容地进行教育改造,甚至连一本教私书都没有编成,便被推上了政治舞台。

学界风潮和《苏报》案是当时国内最具影响的革命活动。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发生了退学风潮。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考制统治而集体退学。

学生们退学后大多无处可依。中国教育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决定成立爱国学社。爱国学社把灌输民主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任务。

爱国学社的学生在校内享有较多的权利和自由,他们还经常和教师一起参加政治活动。

受南洋退学风潮影响,类似事件在东南许多地区不断发生。一时间,各地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学界风潮是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的一种表现,表现了他们的民主主义觉悟,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质。

《苏报》原是一家以日本政府为背景的报纸,光绪二十二年(1896)发刊于上海,1898年秋,转售与中国人陈范。1902年冬,《苏报》首先报道了南洋公学退学风潮。随后受新型知识阶层政治情绪的影响,言论日趋激烈。

邹容的《革命军》,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问世后,《苏报》发表了章炳麟为《革命军》写的序文,并著文介绍二书。《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与《苏报》交相辉映,使鼓吹革命的声调更加强烈。

一时间,造成很大的社会震动,莘莘学子更是如醉如狂,高谈“革命排满”。这引起清统治者的极度恐慌,终于在1903年六七月间,在上海制造了中外瞩目的“《苏报》案”。清统治者向上海租界工部局交涉,要求捕拿章炳麟、邹容等人。章炳麟、邹容英勇就捕。最后章炳麟被监禁三年,邹容二年。

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05年4月3日),邹容因不堪监狱的折磨,病死狱中,年仅20岁。次年6月29日,章炳麟刑满出狱,在沪革命党人、进步人士纷纷欢迎,东京同盟会总部也派人迎接他东渡。当晚,章炳麟登轮赴日。

学界风潮和《苏报》案的发生说明民主革命思潮已不可阻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后,民主革命的潮流已不可阻挡,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首先出现了一批以宣传革命为职志的报刊。比较著名的有《苏报》、《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大陆》、《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

一批宣传革命的名著《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猛回头》、《警世钟》等也相继出版。为了配合反满宣传,一些揭露清朝人关暴行和黑暗统治的旧籍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也被翻印。王夫之的《黄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也被翻印出版。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中,涌现出一批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章炳麟(1869——1936),号太炎,字枚叔,浙江余姚人。青年时受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反清思想的影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战争失败后参加维新运动,任《时务报》编辑。二十六年(1900年)以后,认识到不推翻清廷统治,中国"亦终为欧美之陪隶"而转向革命。

二十八年以后,华侨中的革命倾向增强,康门弟子中也发生了某种离心倾向。在此情况下,康有为写了一封《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又写了一篇《与同学诸子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

康有为以革命会造成流血破坏,招致外国干涉等为理由,要人们等待光绪复辟,实行君主立宪。《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即为此而作。

章太炎指出流血革命无可幸免,即使是君主立宪如英、日、德也无不从流血开始。

康有为认为中国“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遑内治。章太炎以李自成、景廷宾起义为例,说明人心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要开民智,不必恃他事开之,但恃革命开之。"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大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此文语言明快犀利,论证缜密,影响巨大。

邹容(1885——1905),字威丹,四川巴县人。他是富商的儿子,自幼熟读经史,却不肯应科举,常“薄尧舜,非周孔”。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到上海广方言馆学外语,目睹帝国主义横行,民族灾难深重,悲愤填膺,写下了"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的警句,立志为拯救国家民族而奋斗。

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留学,很快被留学生的革命活动所吸引。二十九年春,他因殴打留学生监督姚文甫,避祸逃往上海。《革命军》是邹容在日本时写成的书,回沪后重加增润,由章炳麟作序,于二十九年四月(5月)间出版。

此书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学说为理论基础,大声疾呼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此书文笔浅近,犀利,说理透彻,感情丰富,感染力甚大,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早年深受汉族传统的民族思想影响,"以光复祖国为志"。光绪二十九年赴日留学,同杨守仁等创办《湖南游学译编》和《新湖南》,介绍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鼓吹革命。积极参加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

三十年正月(2月)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次年为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同年十一月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激励学生发奋图强,在日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

《猛回头》、《警世钟》以白话和说唱结合的文体,痛切陈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已如火烧眉毛,天崩地坼,号召人民团结御侮,奋起杀敌。陈天华严正指出,清廷腐朽黑暗的统治和它奉行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卖国政策,是造成民族危亡的根源。因此要拒洋人,只有走革命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民主革命   章太炎   同盟会   光绪   南洋   革命军   爱国   思潮   学界   风潮   上海   陈天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