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皇帝离婚,44岁病逝前向二婚丈夫交代:我叫文绣,清朝贵妃

1953年9月,北京的一名环卫工人刘振东,他的妻子傅玉芳病重,已经到奄奄一息的地步了。

傅玉芳的脸已经没有了血色,但她的神色却十分轻松坦然,在人生最后的弥留之际把自己埋藏了一生的秘密告诉了刘振东。

刘振东听后不免震惊,但又立刻痛哭:“你的身份竟然这么尊贵,让你跟着我受苦了,你的前夫是皇帝,你却从没拿我跟他比较,娶了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本是身份尊贵的皇妃愿意隐姓埋名的当普通老百姓?

傅玉芳

幼年

额尔德特·文绣出生于1909年,而在清朝那个特别看重身份地位的时代,想要当溥仪的妃子,那身份自然都是尊贵的,文绣的家世是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

文绣的祖父锡珍在光绪在位时任职吏部尚书,一时风光无限,就连民国总统徐世昌都是他的门生,坐拥500处房产,可谓是家财万贯,无论是家族声望还是财富,在当时都是十分显赫的,可惜在文绣出生前他就去世了。

文绣的父亲端恭是锡珍6个儿子中的长子,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资质平庸的他科考屡屡不顺,只能在皇宫的内务府做个小官的差事,这个家族在端恭这一代开始走了下坡路。

额尔德特·文绣

文绣的母亲蒋氏是端恭的第二任妻子,她给端恭陆续生下两个女儿,文绣和妹妹文珊,在此之前,端恭的前妻生前留下的也是一个女儿,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下,望子心切的端恭心里难以承受,再加上他在官场是碌碌无闻,端恭终是病倒了,不久后就抱着遗憾离世了。

端恭去世后,只能蒋氏撑起门户,她拉扯着三个女儿十分辛苦,文绣的五叔华堪在朝中任吏部尚书一职,幸得五叔的照拂,蒋氏和三个女儿没有缺衣少食的安然度日。

末代的清朝,政治格局早已岌岌可危,很快,辛亥革命爆发了,1912年3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袁世凯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大清王朝正式灭亡!

文绣

清朝都的灭亡了,吏部尚书的职位还有什么用,自然也没了俸禄,原本靠俸禄养一家老小的华堪,丢了官职。

国破家破,华堪他们兄弟几个只好变卖家里的宅邸田地,分道扬镳,各自讨生活去了,丧夫无所依靠的蒋氏,只分到了少量的钱和几件旧家具,她就这样带着三个孩子住进了胡同里的平房。

从小家世显赫,不愁吃穿的文绣,就这样从贵族跌落成平民,蒋氏靠一些针线活维持生计,她就帮母亲做家务,她非常懂事从没有一句抱怨。

文绣

由于蒋氏是汉人,所以它很注重孩子的教育,1916年,在文绣8岁时,蒋氏给文绣改名为傅玉芳,送她就读了私立敦本小学,文绣没有遗传父亲平庸的资质,她聪明又好学,性格活泼,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文绣在学校成绩的十分优异,国文、绘画、算数、等课程,都学习的又快又好,一晃5年过去,文绣虽然长相没有倾国倾城,但是在知识的影响下,出落成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豆蔻少女。

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就这样安稳完成学业的文绣,却迎来前半生命运的转折点

文绣

入宫

1912年大清末代皇帝的溥仪,仍住在北京城的皇宫内,保留着清朝皇室的帝号,当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帝。

宫中仍有几位老太妃和溥仪的生父载沣,尽管大清已经亡了,他们还深陷在这紫禁城中做着黄粱大梦,要为16岁的溥仪选后纳妃

做黄粱大梦的不只是紫禁城中的几位,消息一经流出,曾经在清朝为官的家族和那些曾经的皇亲国戚们,以为清朝还能东山再起,争先恐后的想把家中适龄的女子送入皇宫。

文绣

曾经身为吏部尚书的五叔华堪,必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他在蒋氏和文绣不知情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的将文绣的照片呈给了皇宫的内务府。

1922年3月,溥仪亲自选皇后,他不耐烦的看着一叠秀女们的照片,溥仪是有点近视的,加上文绣的照片不是特别清晰,他就匆匆下了决定,在文绣的照片上画了圈。

宫中的一位太妃就不乐意了,封建思想的她使觉得文绣的家族已经落魄,相比之下,家中富裕,长相秀丽的婉容,更适合当皇后。

婉容

但文绣的照片已经被圈过,他就不能再嫁他人,溥仪是不想一下子娶两个的,但是那些太妃和大臣就搬出祖宗的规矩来说事,就这样她从傅玉芳这个名字再换回额尔德特·文绣,被封了淑妃

文绣当时被迫放弃了学业,不能再去学校读书,从此住在五叔家,学习枯燥封建的清朝后宫礼仪,还要被要求熟读《女儿经》,学习很多关于女德的书籍,这让接受过很多知识的文绣很难接受,她无法想象自己的后半生要做一个一切以溥仪为主的深宫妇人

文绣被选为淑妃后,溥仪命人置办了宽敞的新四合院,赏赐了一套崭新的家具,母亲和妹妹走出了那间窄小潮湿的平房,蒋氏再也不用打零工维持生计,这一切是文绣牺牲了自己的人生换来的。

文绣

1922年11月30日,14岁的文绣比婉容提前一天入宫册封,新婚当晚,她先是向溥仪三跪九叩,当溥仪看清站在面前的文绣时,他只怪当时照片模糊自己没有看清,此时他才发现文绣并不漂亮,于是他冷冰冰的对文绣说:“下去歇息吧。”

对此,文绣并没有说什么,因为她也是被封建时代所迫害,还是孩子的年纪嫁给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傀儡皇帝,文绣对溥仪并没有什么感情。

反而,第二天文绣身负淑妃的身份,还要跪下迎接婉容入宫,婉容和溥仪大婚当夜,溥仪同样拂袖而去。

婉容

后宫的生活可一点也不好过,婉容出身高贵,容貌艳丽,从小接受新式教育,精通一口流利的英语,强大的家庭背景和自身条件优越,婉容脾气高傲又强势

婉容看不起文绣落败家族的出身,长相还是见识都在自己之下,却还能跟自己分享夫君,心里很是不痛快,因此,在日常相处中婉容总是找文绣的麻烦,经常用自己正宫的身份压她,在婉容的挑拨离间下,溥仪渐渐地疏离了文绣。

溥仪的冷淡和婉容的刁难,14岁的文绣进宫以来,就没感受到任何温暖,她只觉得生活是一眼看不到头的灰暗,文绣每天早早起来梳洗后就向溥仪和几位太妃请安,回来后就关上宫门不与宫外的人接触。

文绣

无趣的深宫生活总要找些事情做,文绣平日读读书、刺刺绣,她性情亲和,还教起了宫女识字。

宫中许多奴役和宫女都对文绣这位主子赞不绝口,就连几位太妃也喜爱这位处在深宫依然性格纯良的淑妃,文绣得到了身边很多人的赞许,唯独得不到丈夫的宠爱,溥仪仍然对她十分冷淡。

虽然被冷落,但溥仪还是给文绣请了一个英语老师,本就勤思好学的文绣一下感到生活变得丰富了起来,她学的很用心,进步的也很快,在和英语老师的接触时,她的思想在清末的封建情况下逐渐开放起来。

文绣

沦为平民

1924年冯玉祥的“逼宫”事件,使溥仪和他的后妃们被驱逐出紫禁城,溥仪虽然是名义上的皇上,但是今非昔比,清朝已经不复存在了,他的手中根本没有任何实权,在带兵而来的鹿钟麟面前他无法进行任何反抗。

无奈之下,溥仪带众人住进了醇王府,出了皇宫,离开龙椅,就根本不会有人承认他“皇上”的身份。

溥仪此时已经和平民没有什么区别了,这对于溥仪来说等于是天塌下来了,但对于文绣来说是一种解脱。

爱新觉罗·溥仪

于是文绣劝说溥仪,不如就趁此机会,白手起家,独立自强,从小众星捧月般的溥仪怎么可能听信文绣的这番话,更是在听到文绣说的“帝号已废,人人平等”之后大怒,溥仪始终还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皇上。

溥仪根本听不进去文绣一句话,反而更加冷落她,

文绣也对溥仪极度失望,这也为文绣后来执意离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短短20天,奉系军阀张作霖又率兵进京,赶走了冯玉祥,眼下溥仪对冯氏之恨已解,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动,他想要复辟帝制,复兴大清!

溥仪和外国使臣的合照

这时,前清翰林学士郑孝胥偷偷在溥仪面前出谋划策:“欲复辟清帝王业,必定要借助日本为外援。”

这个建议像是溥仪黑暗中的一束光,他大喜!根本不知日本人的暴虐无道,就赶紧让郑孝胥联络日本人,文绣听闻立刻阻止他:“日本人残暴无比,绝对不能听信郑孝胥的鬼话,引狼入室,下场只会更惨!”文绣觉得溥仪简直是病急乱投医,这样只会为招来更严重的祸患。

溥仪此刻想要复兴大清的想法已走火入魔,再也听不进去文绣的劝导,还觉得她在妨碍自己,于是从那时开始,溥仪完全厌恶了文绣,只和婉容形影不离。

婉容和溥仪

之后的生活中,婉容在文绣面前趾高气昂,出言侮辱嘲讽,更加刁难她,那段时间的文绣深陷污浊的淤泥中,那种生活令她无比窒息,文绣自号“爱莲”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想让自己不管在什么污浊的环境下都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1929年,溥仪带一行人迁居静园,便将文绣软禁了起来,不允许她迈出房门半步,种种精神的折磨下,文绣已经严重的神经衰弱,如果当时有医生给她诊断,那她一定是抑郁了。

文绣多次自杀未遂,每每有宫女来向溥仪汇报,溥仪就说:“她惯会用这伎俩吓唬人,谁也不要理她!”这句话让文绣心里已经恨透了溥仪,反而极大的恨意让她放弃了轻生的想法,她要逃离!逃离这种屈辱和痛苦!

此时,一个女人的出现,带给文绣重生的希望。

文绣

离婚

这个女人叫玉芬,是文绣远房的表侄女,1931年,在妹妹文珊的帮助下,文绣谎称出去散心,后来与玉芬相会。

玉芬虽然嫁了一个富贵人家,但是她的婚姻也不幸福,但她和文绣不同,玉芬没有选择忍气吞声,她选择了以新时代女性的身份向丈夫“宣战”离婚。

“现在是民国的时代,早都不是所谓的大清,法律上写着男女平等,他就是一介平民,还以为自己是皇上呢,你应该请一个律师,写一个纸状,告他囚禁虐待妻子,与他离婚,既然他现在是平民,那就得守法!”听了玉芬的建议,文绣立刻下定决心离婚。

文绣

随后文绣奋笔疾书,写下一封信,让随行的太监送去给溥仪。

溥仪收到信后大怒,让人去把文绣捉回来,可文绣快人一步,早已转移到了新的落脚处,安定下来后,文绣又找了律师来帮助她。

文绣向溥仪提出离婚,一时间让皇室宗亲都觉得是皇家的奇耻大辱,从来没有一个后妃敢向皇上提出如此要求,向来都是皇上处置后妃,简直岂有此理!但是他们都忘了,君主制的清朝,早已不存在了。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无奈之下溥仪找到文绣协商,两人各退一步的情况下,最终敲定抚养费5万5千元,文绣要求一次性现金支付,两人立刻办理了离婚手续

文绣

重生

1931年10月22日,溥仪与文绣通过法律正式离婚,双方完全脱离关系,文绣获得了自由。

文绣离婚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北平和母亲蒋氏团聚,母亲蒋氏在多年前已经离世,这成为文绣最大的遗憾,由于清政府的倒台,曾经的房屋也被变卖,文绣只好另寻他处住下。

溥仪给的抚养费大部分用来请律师了,迫于生活,文绣只能自己找工作来养活自己。

1932年,文绣又重新以傅玉芳之名生活,再没人叫她文绣,这对于她来说才是完全的新生,从此她就以北平一位普通女子傅玉芳的身份而活,再也不是那个溥仪的淑妃文绣。

文绣

文绣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北平一所私立小学的国文和绘画老师,她的文化涵养极高,写了一手漂亮的字,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她,虽然薪水不高,但是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让文绣特别满足。

但很快就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调查了文绣的身世,被人得她是和皇帝离婚的淑妃后,一时间流言蜚语四起,对文绣的生活已经造成了重大的困扰。

也是不想再想起那段痛苦黑暗的回忆,文绣提出了辞职,并且再一次搬家

文绣

之后的文绣隐姓埋名,只能做一些不令人关注的体力活,甚至去建筑队做苦力,但她毕竟是从小娇生惯养长得的,那种粗活累活怎么受得了,最终由于文绣体力不支晕倒,她又被迫换了工作。

经历了这些生活的苦,并没有将文绣打倒,她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生活过好每一天。

1945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文绣进入了一家报社工作,饱读诗书的她对于写文章是十分得心应手,报社社长十分喜欢这个有才华的姑娘。

刘振东

正好社长有一知己,是当时的国民党少校,为人正直,40岁了还没有成家,这个人就是刘振东,于是社长为两人牵线,文绣和刘振东就这样相识了。

两人的三观一致,又特别合得来,于是1947年文绣和刘振东在北平结了婚,两人安置了新家,夫妻感情和睦,刘振东稳妥体贴,文绣也终于体会到了真挚的爱情。

1949年,出于革命的需要,遗留下的原国民党都要上报登记,在文绣的劝说下,刘振东主动登记,他的作风清白,没做过歹事,并且态度积极,于是刘振东没被逮捕和关押,只是监管着他。

文绣

1951年,刘振东在监管期间表现良好,人民政府解除了对他的监管,他被分配到北京西城区做了一名清洁工人。

文绣就和刘振东搬到了西城区附近的小胡同居住,那间小房子只有10平方米,虽然日子清贫,但是文绣和刘振东互相厮守,就这样文绣幸福的度过了后半生。

1953年9月在18日,临终前文绣拉着刘振东的手说:“我骗了你,傅玉芳是我母亲给我改的名字,其实我真正的名字是文绣,是溥仪之前的淑妃。”说罢,文绣便撒手人寰了。

文绣

刘振东大哭,他并没有责怪妻子瞒了他这么多年,反而特别敬佩文绣挑战封建皇权的勇气,他从没把自己的妻子傅玉芳当文绣,刘振东很荣幸娶到了一个大家闺秀气质、才华横溢的傅玉芳。

文绣的一生颠沛流离,她是被时代所耽误的新思想女性,站在黑暗中也分得清黑白,并且能在水火之中将自己拯救出来,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文绣自己是自己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清朝   紫禁城   北平   皇帝   吏部   尚书   贵妃   皇上   封建   交代   丈夫   母亲   身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