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驿之变:大清在漠北最大的一次危机,清军根除外蒙叛乱祸根

1696年,大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在昭莫多展开决战(昭莫多之战),康熙皇帝亲率10万大军围剿噶尔汗国噶尔丹大汗,战役结果是清军大胜,噶尔丹溃败,随后在逃亡途中自杀,准噶尔人试图夺取喀尔喀蒙古(外蒙古)的努力彻底破产。而清军通过驱准保喀的战争,将喀尔喀18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纳入中国版图,大清的军旗正式飘扬在漠北的上空。

因为喀尔喀蒙古诸部内附大清的时间较晚,康熙对喀尔喀部的王公依旧保留了相应的自主权,他们不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还有自己的部曲,康熙还对他们进行政策倾斜,以经济援助和赏赐的方式,拉拢喀尔喀上层,以培植其对大清帝国的向心力和忠诚度。再加上昭莫多之战后,清准战争暂时告一段落,特别是噶尔丹死后,继任的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一改与大清为敌的外交战略,转为对大清称臣,于是漠北出现了一段美好的和平时光。

时间到了1755年,乾隆趁准噶尔汗国内乱之际,出兵攻灭了准噶尔汗国,并生擒了准噶尔汗国末代大汗达瓦齐,清军声威传遍漠北,作为清军对准噶尔战争的后方,漠北喀尔喀诸部都承担了相应的作战任务,或出兵协助、或出粮支持、或守卫后方,清军在漠北构建了庞大的驿站-兵站体系,为清军作战保障后勤辎重,高强度的战争加剧了喀尔喀诸部对清军的不满,特别是清军在此筹集物资、征集粮草兵丁,大大加剧了喀尔喀与大清的矛盾。

不久后,原准噶尔汗国降将阿睦尔撒纳在准噶尔旧地反叛大清,乾隆不得不开启第二次征讨西域的军事行动,此次的规模比上一次更大,喀尔喀诸部分摊的任务自然也更重,不满情绪自然也更重。1756年4月,喀尔喀部的一位亲王额林沁多尔济因为作战不力,被乾隆处死,消息传到漠北,各部舆情汹汹。于是,喀尔喀王公中最有威望的亲王、大清帝国的喀尔喀将军青衮杂布趁机发起叛乱,与阿睦尔撒纳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并打出恢复成吉思汗荣光的口号。青衮杂布的叛乱引起了喀尔喀诸部的群起响应,当时清军主力多在西域剿灭阿睦尔撒纳,漠北的兵力空虚,使得青衮杂布很快就控制了漠北大部分地区,俨然有脱离大清“单干”的势头。

与此同时,青衮杂布还积极策应阿睦尔撒纳的军事行动,他撤销了阿尔泰地区的所有卡伦(哨所、兵站),青衮杂布还把尔库尔至伊勒伯尔和硕的兵站粮站、驿站以及阿尔泰通往伊犁的所有喀尔喀军士召回。此举使得前线清军与后方的通信断绝、后勤断绝,史载“十六驿二十九驿一时尽撤,羽书尽断”。青衮杂布趁机攻打乌里雅苏台的清军大营、以及库伦恰克图等重镇。整个漠北局势近乎失控,是为撤驿之变。

乾隆得到漠北军报后,火速召开御前会议,一方面派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出使劝说漠北精神领袖哲布尊丹巴不要支持青衮咱卜;另一方面从内地和东北调集八旗、绿营兵精锐火速前往漠北平叛,经过乾隆政治和军事双重打击,青衮杂布战败逃亡。1757年,清军在外蒙与至沙俄交界处杭哈奖噶斯生擒青衮杂布,乾隆将叛乱首领青衮杂布和他的2个儿子和一众党羽全部处斩,干净麻利地平定了此次叛乱。

撤驿之变结束后,乾隆认识到必须更改此前的漠北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叛乱事件。不久后,乾隆在喀尔喀设置库伦办事大臣,并在此留驻清军以镇守漠北,之后又筹建了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大营,三者互为犄角,共同捍御漠北,此后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漠北再无反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漠北   准噶尔   叛乱   噶尔   西域   乾隆   库伦   兵站   祸根   帝国   作战   危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