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动归还中国领土,只要求中国答应一件事,中国为什么不答应

2022年10月11日,是中德建交50周年的日子,德国总理朔尔茨曾明确表示:“坚定支持全球化进程,反对与中国脱钩。”

德国各界也都愿意借这个机会来拉近与中国的关系,这既是对中国实力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同。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想想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饱受列强的侵略,根本没有任何国家帮腔。

而现在我中国国力日渐强盛,德国等西方国家在面对不利于中国的言论时,也会帮忙说两句公道话。

但回顾历史,中德之间的关系可并不是一直都这么友好,当年中国被侵略瓜分,德国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中国的山东青岛曾被德国殖民占领整整十七年,中途德国也曾主动提出归还我国领土,但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

中国会答应这个苛刻的要求吗?而青岛又是如何回到祖国的怀抱中的呢?



垂涎青岛,蓄谋已久

晚清时期的中国空有丰富的资源和市场,生产力和军事实力却远远落后于时代,就像是一块美味的大蛋糕,只要是有点实力的国家都想来分一杯羹。

当时的辽东半岛作为军事基地和港口,早已被日本和沙俄瓜分得一干二净,而德国作为后来者,在中国像挑选商品一样挑选自己的殖民地,最终看上了位于山东青岛境内的胶州湾。

胶州湾地理位置优越,气候与欧洲相似,不仅有充足的劳动力海防设施也比较完善。最重要的是,胶州湾控制着整个山东半岛的经济命脉,拿下了胶州湾,那么整个山东半岛就尽在掌握了。

德国对这样一块宝地自然是垂涎已久,可当时沙俄的舰队长期停靠在胶州湾,德国想要拿下胶州湾还需要问过沙俄的意思。

于是德国就找沙俄探探口风,沙俄表示只要你能在中国北方再帮我找一个港口,胶州湾这个地方我可以相让,德国自然是点头同意。

说来可笑,明明胶州湾是中国的领土,但它的归属却不是中国说了算,列强们只需私下商议,甚至不用知会清政府一声,当时的屈辱与难堪可见一斑。

德国与沙俄商议好后,德国还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进入青岛,于是他向清政府提出了要租借胶州湾五十年

德国想着清政府暗弱无能,不敢拒绝,可是清政府却难得的硬气了一回,表示并不想把胶州湾租给德国。

双方周旋很久还是没能有个结果,德国气不打一处来。德国本来就有意武力占领青岛,既然软的不行那就直接来硬的。可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正当的理由也不好向清政府和青岛当地施压,也不利于今后对青岛的统治,所以此时的德国还需要一个由头。

1897年11月,这个由头自动就送上门了,那就是轰动一时的“巨野教案”。

从七十年代开始,德国就不断派传教士来中国山东进行传教,名义上是传教,可背地里干的净是强占农民土地的勾当。

清廷却下令叮嘱山东各级官员,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洋人发生冲突,这更是助长了这些传教士们嚣张的气焰。

矛盾愈演愈烈,眼看着清政府靠不住,受压迫的农民只能自己反抗。

11月1日晚上,十几个手拿匕首和短刀的农民,在月色的掩护下闯进了巨野县磨盘张庄的天主教传教点,手起刀落杀死了借住在此的两名德国传教士。

“巨野教案”一事,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被欺凌被侵略史上的重重一笔。


狼子野心,强占青岛

德国知道这个消息,心想机会这不就来了么,1897年11月14日,即教案发生后的十三天,德国的海军突然从海上强行登陆,根本没给胶州湾守军反应的机会。

就算是反应过来也完全拦不住,在发生巨野教案后好几天后,直到11月7日,胶州湾守军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开始重点加强海防,可是这短短几天时间,想要挡住筹划已久的德国,简直是难如登天

德军登陆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胶州湾各地军事要害,切断电线,在青岛前后各山设卡密搜,要求清军全部退出青岛地区,对清军横加侮辱,逼迫清军一退再退。第二天,德军就发布公告称接管胶州湾及附近区域。

德军的强霸无理激起了清军全军的愤怒,当地守将章高元数次急电上级官员,要求开战。

但清政府表示:“德国图占海口,蓄谋已久,此时将借巨野一案而起,度其情势,万无开仗之理。”被打到家里了还不还手,可见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当时求和派的李鸿章主动找到沙俄,希望借沙俄之手来阻止德国,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可李鸿章不知道的是,沙俄和德国早已私下达成协议。

沙俄表面答应同意出兵,实则按兵不动,看着清政府出尽洋相。

清政府无奈之下,于1898年3月6日,同德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界条约》,而山东青岛就此彻底沦为德国的殖民地,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又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德国占领山东青岛后,将当地的老百姓抓进工厂当免费劳力,对工人肆意打骂侮辱,滥用私刑,对百姓更是想杀就杀,其残暴程度比起当初的日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青岛人民就这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盼望着政府有朝一日能够赶走洋人,收回青岛主权。而中国政府为了这一目标究竟做了哪些努力呢?

一战爆发,归还青岛?

进入20世纪以后,德国国力日渐强盛,渐渐不满足自己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之前的德国还要看英法两个超级大国的脸色,现在德国有了更强的实力,自然是想着重新划分世界。这让当时的世界霸主、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十分不满。

眼看德国羽翼渐丰,英国不得不对外积极寻找盟友,找到了与德国因利益纠纷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法国和俄国

当时德国正处在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而英法俄还处于战争准备阶段,他准备与1914年就发动战争。

德国找上了正在走下坡路的奥匈帝国,说出只有二者联合,才能对抗英法这些老牌世界霸主。

1914年8月,德国和奥匈帝国相继向俄国、法国、英国宣战,为期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战争伊始,双方都拼命拉拢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加入自己的阵营。当时中国虽然军事实力弱,但是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也能为战争做出贡献。

德国提出只要中国加入同盟国,就将青岛的主权归还给中国。这个要求乍一听对中国有利,可细想下来才能发现问题。

首先是德国要求中国花费大量白银作为赎回青岛的费用,想来可笑,我自己的土地还要花钱才能收回;其次就是让中国派兵前往欧洲前线。

北洋政府一开始受到日本的钳制,和日本一样保持着中立态度,因为中国无论加入哪一方,无论战后胜败都会影响到日本在中国的利益,所以日本向中国施压不准参战

可后来日本先是提出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又要求中国切断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联系,只接受日本一个国家的统治。

这引起了中国亿万老百姓的强烈反对,也迫使北洋政府做出自救的决定。


加入战争,取得胜利

北洋政府对一战的交战双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德国一方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是把战线拉得过长,导致兵力分散,一旦被拖住无法推进,则必败无疑

另外,虽然德国占据了青岛,但是香港、云南、东北等更多的领土却是在英法俄三国的控制之中。

权衡利弊之下,北洋政府选择加入协约国一方,这样一来,如果战争获胜,中国就可以作为战胜国,顺理成章地取回德国手里的山东半岛。

于是北洋政府对协约国提出了两方面的援助,一是派遣劳工;二是全国性的捐钱捐物

北洋政府提出这个建议时,一开始英国并不同意,因为英国可不想战后以残兵面对没有任何损伤的中国军队。

可随着战争的持续,双方不断僵持,伤亡不断增多,劳动力的缺口越来越大,最终英国没有办法还是同意了中国“以工代兵”的提议。

1917年8月,北洋政府抱着成为战胜国、收回领土,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美好期望,正式对德宣战,随后派遣14万劳工赶赴欧洲前线。

虽说是工人,但是架桥修路,开挖战壕、搬运尸体,甚至是排雷这种危险性极强的工作,并不把华工的人身安全当回事。

1918年11月11日,经过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一方的胜利告终。赶赴欧洲的14万华工最终只回来了十万多。

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作为战胜国一方的中国,能否如愿以偿实现自己战前的期望,收复失地,废除不平等条约呢?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事实证明,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列强的怜悯上,他们都是一群择人而噬的野兽,早已被利益蒙蔽了心智。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英法俄等列强无视中国为一战胜利做出的贡献,在中国代表的抗议声中,堂而皇之地瓜分了德国战前在中国获得的所有利益,并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各种权益转交给了日本

而日本也在列强的支持下,嘴上喊着对中国亲善的口号,内地里逼迫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妄图灭亡中国。

当时中国虽然贫弱落后,但从来不缺少爱国人士和有志青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一时间群情激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以青年学生为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游行示威的队伍中来,希望唤醒民众,救亡图存。

这是中国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

这次运动使得中国民众思想得到解放,也标志着学生和工人阶级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对内连哄带骗,对外则一拖再拖,就在北洋政府犹豫不决的时候,日本已经完全掌控了整个青岛。

直到192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花费6100万日元赎回了青岛,虽然日本依然享有者着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多项特权,但青岛的回归还是振奋了每一个有志之士。

中国也从这时起,逐渐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的面貌。

回顾历史,继往开来

回望中国的近代史,我们不止一次的提起“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话。那个时代过于黑暗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过多提起,可是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他醒来,世界将为之震撼。”现在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来,但这是一头温和的狮子,他不对任何一个国家伸出利爪,亮出獠牙。

我们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位朋友,但也绝不容许居心叵测之人损害国家主权。

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正是如此,我们才更应该牢记那段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胶州湾   德国   沙俄   巨野   山东半岛   英法   北洋   中国   青岛   日本   主动   中国领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