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

秦始皇嬴政(又称始皇帝)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全中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但同时,秦始皇的统治方法也是极为残酷和专制的,给中国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但同时对中国始终保持着文化的高度统一来说,秦始皇功不可没。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秦始皇的功与过,对秦始皇的君王形象进行全面评价。

秦朝的由来以及时代背景

为了弄清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必要了解一下他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秦朝原是周朝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秦始祖伯益曾与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而这位非子养马的本事没的说,马繁殖得非常好、非常快。然后呢周孝王一开心把秦谷(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朝"的起源。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今洛阳)有功,被封为诸侯,自此便有了诸侯秦国,主要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

嬴政出生在周朝末年,当时诸侯割据,各霸一方,祖上的统一大业从未停歇。而在当时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着战争,有些小诸侯国逐步被大诸侯国吞并。而秦国成为各交战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这或许是因为采用了法家思想、又或许是因为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秦国把中国哲学流派的法家思想作为制定基本国策的指导思想。孔夫子提出英明的统治者主要是靠道德规范来治人,但是按照法家哲学,大多数人不会接受这种统治,对统治者来说,只能坚决地推行一套严格的律法来加强统治再好不过。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秦王嬴政名义上是前246年也就是在他13岁时继位,实际上国家是由吕不韦把持的,直到前238年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燕、楚、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取得最终的胜利。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国统一战争,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为了强调与过去彻底决裂,秦始皇选用了一个新的头衔,自称始皇帝,意思是“第一个皇帝”。

修建秦始皇陵

据民间传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因迷信思想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陵墓。陵墓的选址在风景秀丽的骊山。为了修建陵墓不仅从全国各地调来了近七十万犯人,还从河南、山东等地征用了大量的农民扩充修建人数。除此之外秦始皇命令时任丞相的李斯,从民间征集数千名童男童女为他殉葬。李斯在接到诏书后深知这个任务的凶险,修建陵墓已经征用了大量的民工,百姓已怨声载道,如若再召集数千名童男童女,天下定会大乱,秦朝江山不保,倘若不征集童男童女,秦王大怒自己性命堪忧。李斯在接到诏书后夙夜难寐,若釜底游鱼心焦不已。后来在看屋内摆放的泥塑时忽然想到可以用陶俑代替童男童女的方式进行殉葬。于是,他立即上书秦王劝谏秦王改用人俑代替童男童女,并站在大秦江山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利弊。

一番劝谏后秦王同意了用陶俑代替童男童女进行殉葬,遂命令李斯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招集能人巧匠烧制陶俑。在秦朝时期,日常用的陶盆、陶碗等结构简单,李斯第一次召集的工匠因为没有烧制陶人、陶马的经验,烧制多次均未成功。第一次召集的一百多名工匠因此丢了性命,在被杀的工匠中有一名年老的工匠在被杀前告诉自己的儿子,可以尝试将人俑分段烧制。之后儿子用这个方法成功地烧制出了陶人、陶马,老工匠的儿子以及第二批烧制兵马俑的工匠因此得以留住性命。

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在朝政上他采用了“法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国家开始走向强盛。秦始皇时期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先河。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实行三公九卿制,建立了统一的行政机构,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另外,秦始皇还采用“铁腕剿匪”政策,成功地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和盗匪,使社会得以稳定和安宁,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秦始皇称帝后开始实行许多重大改革。为了避免使周王朝覆灭的分裂重演,秦始皇决心要根除整个旧的体系。他把所辖的领土重新划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的郡首都是由他直接任命。秦始皇下诏令郡首的官职不再实行世袭制。而是实行了郡首任职几年后在郡与郡之间互相调换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有野心的郡首建立自己的强大的势力范围。每个郡都有自己的武郡首和一个维系文武郡首两者间平衡的第三机构──调停官。武郡首由皇帝任命且可随时免职,调停官由中央任命。在都城与各郡之间修建了一个畅通无阻的秦直道,确保中央军队能迅速到达叛乱分子所封锁的郡地。秦始皇还下了一道诏令,让旧王朝中残存下来的成员都迁到秦始皇已经修建的都城咸阳,以便亲自监视他们。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标准

秦始皇不仅仅统一政治和军事,还在他的带领下建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字、货币、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他还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法律体制,还统一了书面语言。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和度量衡体系,也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小篆文字和市斤计量标准。这种标准的建立为今后的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相比之前各国不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大大提高了国家管理的效率。

“焚书坑儒”事件的残酷

秦始皇的君王形象也有不少墨点。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的最为严峻的诏令“焚书坑儒”事件了。但是有关技术方面的书未遭焚毁,如农业、医学、秦国史录及法家的哲学著作等。而所有哲学流派的著作──包括孔子的学说,都均遭毁灭。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收缴文献,并将不同学派的学者全部一起处死。这种极端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抹杀了很多优秀的学者和思想家。因此,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国历代帝王都强调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以此宣扬自己的文治思想。

“百家争鸣”思想的排斥

“百家争鸣”是中国传统史学上的一个著名概念,指的是战国时期多种思想学派的并存和互相竞争,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营养。然而,随着秦朝的建立,秦始皇却强行统一了思想,一味地宣扬法家思想,对其他学派的观点进行压制和排斥。这种思想控制和文化沙漠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抑和阻碍。

因为想长生所以修建了长城

建立大秦的第2年,他开始了寻游天下的旅程,西部的边陲之地,东部的临海之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正是这次长途跋涉的原因,使他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以及经济水平的落差。还让他对一种流行于外界的神仙老道之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一个“精通方术”的人便走进了秦始皇的生活,他叫做卢生。在日常沟通中,卢生所发表的那些个“高谈阔论”也很快让秦始皇心血澎湃,一时间卢生就成了秦始皇的宠臣。然而秦始皇并不知道,也正是这个人把他带向了另一个施政的深渊。



当时的秦始皇虽然是正值壮年,但是他却对“生死”这个问题却表现出了特别紧迫的危机感。尤其在经过了几次途中遇袭之后,心中的动荡不安更是到达了极点。在长期的忧虑紧张之后,秦始皇的想法也出现了扭曲,他认为自己的寿命长短应该和自己创立的大秦帝国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让大秦帝国建设的更好,自己也能更长寿呢?

于是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方法,开始耗费大量的能力财力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派遣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前往东海欲求得到神仙的庇佑。这就是后来流传千史的“徐福东渡”的传说。秦始皇多次派这卢生去找徐福然而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每次回来都是各种阿谀奉承让事情不了了之。但是这个卢生也知道一味的阿谀奉承也不是长久之计,他就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也不知从哪信手拈来一本录图书,谎称这是一本神书,更何况其中记录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亡秦者,胡也”。

2000年前的卢生已经明白了“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转移矛盾”。没承想这个卢生其实只是一时的搪塞之言,却让秦始皇当了真。事实情况也是偏向于此的说法,胡人在大秦帝国的北边,自古以来确实总是各种挑衅。既然上天也要求如此,不如我们就修建一个能够阻胡人入侵的伟大建筑吧,从此建立万里长城的工程就上马了。

秦始皇把当时中国北疆存在的各个区域的城墙连接起来,筑成一道巨大的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中国长城。修建这些宏大建筑工程和连年对外征战,依靠横征暴敛,使得秦始皇不得人心。

秦始皇出游途中病死,胡亥登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秦始皇死后在赵高与李斯密谋下秘不发丧,逼死扶苏让胡亥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又设计杀害了李斯。后有赵高指鹿为马的说法就是赵高独揽大权后的结果。从此大秦王朝陷入混乱之中!他缺乏父亲的才干,各地很快就发生了叛乱,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宫殿和皇帝图书馆均遭焚毁,秦王朝彻底覆灭了。

秦始皇的功绩以及对后世的意义

秦始皇建立的功绩并未随秦王朝的覆灭而烟消云散。而后继王朝汉朝继续实行秦始皇所建立的行政体系。实际上古代中国的行政组织形式按照秦始皇所制订的路线持续了两千一百年之久。虽然汉朝皇帝立即对秦朝残酷的法律体制进行了更改,整个法家哲学失宠,儒家哲学成为正统的国家哲学,但是秦始皇开创的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局面是不可被否认的。

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但是在大部分历史上,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多少。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欧洲总被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这种差别是由政治和社会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天然的障碍如山脉在中国和欧洲完全一样突出。当然不能把中国统一全归功于秦始皇一个人。但秦始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似乎是毫无疑义的。

后来,大多数儒家都攻击诽谤秦始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所致。他们指责秦始皇是暴君,骂秦始皇是私生子,说秦始皇崇拜迷信,心狠手辣,才能平庸。而后世称赞秦始皇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西方作家偶尔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但是若把秦始皇与罗马帝国的创始人奥古斯都相提并论似乎更加适宜。两者所建立的帝国在面积和人口上大体相同。但是罗马帝国历经的时期却短得多,从长远观点来看,奥古斯都所统治的领土也未能保持统一,但是秦始皇所统治的领土却保持了统一。因而秦始皇是两人中最为有影响的人物。

总的来说,秦始皇是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秦始皇在社会制度、行政管理、文字标准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的发展和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秦始皇的暴虐和专横也是不可忽视的,秦始皇对中国学术思想和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因此,评价秦始皇的君王形象,不应只褒扬秦始皇的功绩,也不应只批判秦始皇的过错。功过参半。才能更加全面和客观地看待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发表不同意见,作者会及时回复的哦,喜欢的点赞加关注,后期继续更新历史人物得解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秦国   秦王   童男童女   王朝   法家   秦朝   功过   工匠   公元前   帝王   中国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