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如何对待21岁,有“艳后”之称的皇嫂?

最具争议的帝王

崇祯皇帝朱由检绝对称得上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爱他的人会称赞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恨他的人会批判他:“一贯无胆,二目短见,三餐作秀,四处民变,五番破口,六部频换,七戮大帅,八方动乱,九边糜烂,十足混蛋。”

明思宗的口碑就好像老北京人民口中的豆汁那般两极分化,明思宗身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水火不容的矛盾呢?


朱由检画像


其根本原因就是他身处于一个末代王朝且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末代君王和勤勉皇帝之间的矛盾。

明思宗是明朝 最后一任帝王,但是他身上却没有显示出丝毫属于末代皇帝的懒惰和昏庸,反而异常的勤奋激进。

据史料记载明思宗是一位极其勤于政务的皇帝,并且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非凡的果决。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情况下便除掉了权倾朝野的宦官一党之首—魏忠贤。


人物形象——魏忠贤


解决了祸害大明朝多年的阉党之乱。其次他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仍旧不言放弃,重用武将加固边关的军事防御抵御外族人的欺辱,实为救亡图存。

志向和能力之间的矛盾。

曾有人这样说:“崇祯皇帝接管大明江山于风雨危亡的时刻,此时的明朝早已被各种腐烂、掏空折磨的千疮百孔。崇祯接手是死,崇祯不接手也是死。”

究竟是像植物人一样虽死犹生,还是直接死去完全取决于崇祯的态度。

崇祯皇帝快刀斩乱麻除掉阉党属实是大快人心,但是阉党一死东林党的势力反而日益扩大无法挟制。


人物形象——李自成


导致一朝文武百官表面看起来一潭静水实则暗潮汹涌,权力之战你争我夺歪风邪气层出不穷,这样的结果同样导致天子无法把持朝政。

皇帝每天在虚与委蛇的大臣们之间周旋,而那些表面凛然正气背地里偷鸡摸狗的极品大员们。早就像油罐里面养肥了的偷油鼠将整个大明吃干抹净!

明思宗的兄长明熹宗朱由校去世之前曾嘱咐明思宗:“朝堂之上有些人不能杀。”


袁崇焕雕像


但是明思宗刚腹自用一意孤行根本不进兄长之言,导致了不能挽回的结局。

明朝末期到底有多穷?穷到连军饷都没有!就连一朝之君的明思宗都只能三餐吃的清汤寡水。

再加上连年的旱灾、蝗灾导致庄稼减产,老百姓们饿死的饿死逃荒的逃荒。

东西有辽军虎视眈眈重兵压境,北方有皇太极励精图治的清军仿佛随时都可以逐鹿中原。

明思宗一生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斩杀了边防大臣:“袁崇焕和毛文龙。”

明思宗时期朝廷可用的武将本就不多,这也就显示出了袁崇焕的可贵。

虽然他一生也曾说出:“将在外皇命有所不受。”的大不敬之言,也做过未经明思宗批准便擅自处决边防大将毛文龙这样的大不敬之举。

但是袁崇焕对明朝的忠心却是不容置喙,他决非吴三桂之流。

他为自己争取话语权是因为打仗方面明思宗的能力远不如他,再加上有前朝一群人的添油加醋更是是非难辨。


毛文龙雕像


他杀毛文龙是因为毛文龙浪费宝贵的军饷贻误战机,这一切完全是事出有因。

谁曾想毛文龙和大奸臣温体仁是同乡,袁崇焕在前朝树敌无数,温体仁借此事大做文章,最终导致明思宗下令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袁崇焕惨死满朝文武看穿了这位勤政帝王的真面目谁有敢真心为他冲锋陷阵。再者边防的将士们失去大帅群龙无首李自成想要攻进京都易如反掌。

后世评价:“明思宗杀袁崇焕,无异于亲手毁掉了明朝的长城。”

明思宗自上位起就立志做一位力王狂澜的千秋帝王,只可惜他的能力配不上他的野心。自缢而死也算是保全了他身为帝王的最后一份尊严。

千古骂名

明思宗一生最为使人诟病的并非是他无才无能空有大志,而是其杀妻诛子丧尽天良。

相传在明朝尚未灭亡之前,曾有人劝说明思宗舍弃京都做长远的打算。无奈崇祯皇帝宁可以死明志也不愿迁离京都。

因此最终长发覆面以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尸体上还留下一张自己生前写下的诏书:


场景——朱由检杀妻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也正是因为这张诏书为崇祯皇帝留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美名。

不得不说历史往往对位高权重的人更加网开一面,崇祯宗的英武史记被一字不拉的记录下来,但是其杀妻诛子的真相却鲜有人知。

崇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在那个四散奔逃的晚上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皇后、妃子和女儿,为的就是保住她们的清白避免她们玷污大明的声誉。

那一夜,懂事的皇后看见丈夫赐给自己的三尺白绫便明白了丈夫的心意,她是一国之母没有资格违逆她顺从的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贵妃也紧随其后倒地不起。

但是那些年轻的公主还未来的享受刚刚绽放的生命就要走下黄泉,她们不舍,崇祯皇帝见她们不肯自缢,便亲手提起宝剑准备了结这一切。

公主们被吓得四散奔逃,崇祯紧随其后。有的公主被崇祯皇帝斩断了手臂,有的被直接刺死。鲜红的血色染红了崇祯皇帝的龙袍和那阴损的笑容。

在这偌大的皇宫之中还有一位苦命的皇后正在悄无声息的等待着自己的死亡,她就是明熹宗朱由校的懿安皇后——张嫣。

最美的妻,最才的女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崇祯皇帝的兄长也是大明朝鼎鼎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一生顺遂心意的事情没有几件。张嫣的出现无疑是绚烂了他短暂的一生。

张嫣小名宝珠,河南祥符人。父亲名叫张国纪。

明朝受到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影响,即使是贫苦百姓家的子女也有成为一朝之后的可能。并且明朝的皇后选拔制度采用的是公平竞争的海选制。


人物形象——懿安皇后张嫣


张嫣不仅是那一届的佼佼者放眼整个明朝都是沧海遗珠。

明朝规制皇帝到了适龄,便会挑选年龄合适的女子入宫进行挑选。第一轮淘汰身材不合适者;第二轮淘汰五官、口齿不合适者。

第三轮淘汰太监们会用尺子测量优胜者的手足,观察她们走路的仪态,仪态不合适者也会被淘汰。

第四轮就要检查她们的身体是否有伤疤,有伤疤者淘汰。

这一轮之后将会剩下三百人,这三百人此后会在宫中生活一个月以此来检查她们的品格。

直到淘汰得仅剩五十人,再由皇太后或是太妃从五十人当中选择三人成为皇后和贵妃,其余者也会被封妃。

而张嫣便是最终剩下的三个人之一,相传朱由校只是在人群当中看了她一眼便认定她就是自己未来的皇后。

《明懿安皇后外传》中是这样描写张嫣的美貌:

“厥体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发如春云,眼同秋水,口如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上下三十有八。”

“丰硕广额,倩辅宜人,颈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轻云之出远岫,吐音如白石之过幽泉。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诸病。”

正是因为有如此的美貌,后人才给了懿安皇后张嫣“明朝艳后”的头衔。

但若你只将张嫣皇后想象成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那你就大错特错她不仅是一位美丽的“艳后”也是一位出众的才女。


人物形象——张国纪


相传张嫣年幼之时便习作女红、光览书史。既有女子的才干亦有男子的胆识。

她就像一只被困在深宫里的雌凰即使只看得见高墙也挡不住自己的光芒。

历朝历代的皇后都没有干政的权力,明朝也不例外。

在明朝成为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熟读明太祖命儒臣修编的《女戒》并以此为戒成为一名称职的皇后。

面对皇后之位的层层桎梏,张嫣选择对丈夫旁敲侧击,所谓“相夫教子”相夫亦是身为妻子的职责。

整天沉溺于木匠工作而将朝政全权交由魏忠贤处理的朱由校,张嫣拿起一本《赵高传》放到朱由校身旁意在提醒朱由校谨防宦官误国。

朱由校虽深知妻子的一片苦心,却不能明说魏忠贤既是他的毒瘤也是他重要的棋子。

不能说整个朝堂文武百官各怀鬼胎,真正能为自己所用之人少之又少,而魏忠贤便是其中之一。

朱由校能做的只有坐山观虎斗。看着魏忠贤和东林党斗个你死我活,只是事态的发展似乎已经等不到河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时刻。

英雄有了软肋也会再多几分温柔。朱由校便是如此,魏忠贤历经千辛万苦才做到朱由校的身边,怎么肯眼睁睁的看着皇后生下小皇子分走自己好

阴险狡诈的魏忠贤暗地里和朱由校的奶娘客氏狼狈为奸,趁着皇后腰痛之际对着身怀有孕的懿安皇后重拳出击直至将还未出世的小皇子活活捶打致死。

失子之痛终于让皇后不再隐忍,前朝张父和魏忠贤的旧敌同仇敌忾暗地里搜集了魏忠贤为虎作伥的证据不料却被其反咬一口,险些丧命午门。

在这件事上朱由校也显示除了少有的男人气概,力保了自己的老岳父。使得张父能够告老还乡远离朝堂。

一六二七年五月,明熹宗朱由校因游船作乐而不慎溺水经太医诊治病虽痊愈,却仍旧不惜命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


朱由校画像


转而服用“仙方”以求长生,终在八月二十二日命丧黄泉,驾崩于乾清宫。

朱由校膝下无出驾崩之后皇位悬空,魏忠贤瞅准时机寻了几个怀孕的女子假扮宫女谎称受过朱由校的宠信,意图挟子上位。

张嫣皇后早就看穿了魏忠贤的野心,在朱由校尚未去世之前便举荐自己的小叔子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接任皇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皇位朱由检对此本想推辞,张嫣自屏风后走出说:“皇叔义不容辞,且事情紧急,恐怕发生变故。”朱由检这才愿意接手皇位。

现在看来也许是当时临危受命的压力,也许是不愿辜负嫂子对自己的一番信任朱由校才在处理军国大事时显示出了帝王少有的偏激。

帝王背后的女人

都说任何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女人!

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例如李世民背后的长孙皇后、刘恒背后的窦漪房、汉高祖背后的吕雉、唐高宗背后的武则天都在冥冥中佐证这句真理。

明朝懿安皇后张嫣为明朝续命十七年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只是若将军国大权交由一个女子左右怕也是万万不能的。

后世都说:“崇祯宗身上多有女人的特质,更冲动、更感性。”翻看历史的真相我们会发现这一切的背后都在摇曳着一个女人的背影就是她的嫂嫂张嫣。

崇祯皇帝刚刚登基便做下了一件令人乱嚼舌根的家事,按照明朝的规仪先皇驾崩他的妃子要么殉葬要么被封为太妃。

但是朱由检却保留了自己嫂子皇后的尊号,还允许她继续居住慈庆宫。


场景——朱由校别发妻


这无疑是对世俗伦常最大的挑衅,也正因这一点后世野史叔嫂二人被写下了不少浓情蜜意的风花雪月。

相传张嫣身居后宫之时总管太监陈德润因贪慕张嫣皇后的美貌,经对其公然调戏。面对欲火焚心的陈德润张嫣皇后果断出击将这件事情上诉给了崇祯。

崇祯知晓后大为震怒,亦不能杀陈德润以免败坏了张嫣皇后的名声,就下令将陈德润罢免责其到皇陵种菜。

真真假假莺莺燕燕究竟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却是事实。张嫣始终不肯放下权力不仅仅是为了辅佐自己少不经事的叔叔,更是为了对魏忠贤的满腔怒火。


场景——朱由检自尽


朱由校在去世之前曾对自己的爱弟这样嘱咐:“中宫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善事中宫。

就连后来崇祯皇帝的周皇后议论朝政,崇祯皇帝出言对其教导。周皇后以张皇后对之,崇祯帝便即刻哑口无言。

因为敬兄长所以敬嫂子,因为敬嫂子所以护嫂子。

朱由检上位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震惊了整个朝野,他铲除了九千岁魏忠贤。

在朱由检为魏忠贤写的累累罪状当中,迫害懿安皇后致其流产便身在其中。由此可见崇祯帝为自己嫂嫂报仇的决心也是导致这一事件的导火索之一。

当年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皇权在沿袭了朱元璋的锦衣卫之后又设立了东厂为的就是让权力永远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魏忠贤的死对于崇祯皇帝的统治来说无疑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再加上之后来又斩首了边防大臣袁崇焕。

明朝即使是参天大树,到了这一刻恐怕也要树倒猢狲散。

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由德胜门进入皇城,家破人亡之时张嫣皇后没有逃、没有降。在没有接到崇祯下达的赐死的诏书之前张嫣皇后就一直在等待。

等待那早已在预料之中的死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李自成的手下发现张嫣皇后的尸体之时,一切都还是那么的安静、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崇祯   皇位   阉党   大明   明朝   边防   嫂子   帝王   皇后   皇帝   哥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