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历史故事#第五天#虽不识字,六祖顿悟成佛

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之后的达摩,被尊称为禅宗始祖,此后衣钵相传,由达路到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至六祖慧能大师时,中国禅宗呈现出了蓬勃兴旺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曾为中国禅宗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并被尊称为祖师的慧能,却是一字不识。


慧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俗姓卢,河北范阳人,父亲曾为官,后被贬到岭南新州。父亲早亡的慧能幼年贫寒,只好以卖柴为生,奉养老母。因为他从没念过一天书,所以从小就不识字。


偶然有一天,当慧能至客店送柴时,听到有位客人在读诵《金刚经》,慧能一下觉得心中开悟,便向这位客人询问道:“这是什么经?哪里得来的?”客人回答道:“这是《金刚经》,在蕲州黄梅县东禅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那里听受到的。”听了客人的话,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的念头立即在慧能脑中萌发。有位客人资助了他一些银两,他将老母安置后,走上了去往黄梅的成佛之路。

见到弘忍大师后的慧能,直言自己来此就是为了成佛。弘忍大师问道:“你是岭南人,又未开化,怎能成佛?”慧能却极富哲理性地回答说:“人虽有南北不同,佛性却到处一样。我这个未开化的人与大师的外在的东西虽然不一致,但内在的佛性却无差别。”慧能的回答使得弘忍大师认为他很有成佛“根器”,就将他留下来。

此外,弘忍大师担心有人会暗害他,于是只安排他去雄房春米。一天,弘忍大师召集了他的全部弟子,对他们说:“生死是大事,为人就要求解脱。你们可做一首偈颂给我看看,如果谁的偈子能够见性,我就将法传于他,他就能成第六代祖师。”

众弟子听完后却都不写偈子,因为大家都觉得,弘忍门下现任教授师的神秀,他的学问最好,得法的一定是他。此外,神秀也明白大家的意思,于是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首偈子。但他不敢直接拿给弘忍看,而是偷偷写在了廊下的一块墙壁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见到这首偈子后,便明白一定是神秀所作。虽然弘忍私下认为这首诗还未见性,但口中还是称赞了几句,并希望大家都念诵它,听到有人念诵此偈的慧能,明白此偈的作者没有见性。于是他也想做一首偈子,因自己不识字,便请绘壁画的卢供奉替他写在墙上,慧能的偈子是:

著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了慧能的偈子,知道他已觉悟,但他却用鞋底将这首偈子擦掉了,因为他怕慧能遭人陷害。

当天深夜,慧能被弘忍大师叫到房中,用袈裟遮围起来,弘忍大师为他仔细讲解《金刚经》,传法于他,并将传法的信物袈裟授予慧能。

传法之后,弘忍大师让慧能连夜逃往南方。此后,慧能又在下层百姓中默默无闻地生活了16年。

16年后,慧能大师终于出山了。有一次,慧能大师来到南海(广州)法性寺,当时印宗法师正在宣讲《涅槃经》,一阵风吹动了旗幡。此时,一位僧人说是风动,而另一位却说是幡动,为此两人争论不休。

慧能大师这时挺身而出,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历史知识点:慧能是唯心主义者)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此语一出,惊动四座。

为此,印宗请他上座,向他请教佛法奥义。两人交谈之后,非常投机,印宗对他也甚为钦佩,到处为他宣传。

直到此时,慧能大师才正式剃发受戒,出家做了僧人。后来慧能大师到了韶州,在韶州城东南的曹溪宝林寺传授禅法,大振禅风。当时的韶州刺史韦玻邀请他到城里的大梵寺说法,在那里,他传授了无相戒。

慧能大师这次的说法内容经过门人弟子的记录整理,形成了今天中国体教史和思想史上的著名经典《坛经》。慧能大师在曹溪住了30年,教出了许多成族非凡的弟子。由于慧能大师德高望重,武则天和唐中宗都管召他入京,但他却拒绝了,后来坐化于曹溪。


千年古寺—南华禅寺:六祖真身安放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黄梅县   慧能   袈裟   金刚经   禅宗   祖师   僧人   弟子   客人   大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