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如何维护边境安全?辽东边防如此严密为何最终成为满清大本营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辽东地区是明朝时期的边疆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和地域管理上有着和内地不一样的制度。

在明朝时期,辽东地区一直作为军镇进行管理,这也体现出明朝对辽东地区在管理上的重视。但是由于其地处偏远边疆,明朝对于辽东地区的边防管理能够体现出其对边疆地区治理的特点。

一、设立辽东军镇

明朝时期在辽东地区设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是这一地区的军政机构,也就是说辽东都指挥使司既负责这里的地方政务,也负责这里的军事行动。

辽东都司管辖着辽东地区的二十五卫和安乐州、自在州,管理的范围比较广。

到了明中期以后,明朝对卫所的管理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因此在辽东地区又设置了辽东经略、巡抚、巡按、总兵等职位,这些职位对辽东地区的政务、经济、监察、民生、军务等有着清晰地分工。

因此明中期以后,朝廷对于辽东地区的管理也逐渐完善和正规化。根据《明史》中的记载,辽东都司的管辖范围为:“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至开原”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设置辽东都司是为了管理“辽东诸路兵马,修治城池以镇边疆”。

也就是说,辽东都司在其管辖地区主要就是镇守边境,维护边远地区的稳定。

而在辽东地区都设有城池,在城池内会划分多个卫所,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会派专门的武将在各个卫所进行镇守管理,并且设置了专属的衙门行署。

明朝对于辽东地区的边防安排设置主要是一辽西走廊、辽河中下游地区以及辽东半岛地区为重点进行。

辽东地区的位置特点,军事价值要远远大于地方治理价值。根据《全辽志》记载,辽东地区“地长而隘,拟诸人身”。

宁远、前屯地区是辽东的咽喉所在,锦、义、广宁是辽东的两臂,海州、辽阳是辽东地区的腹地,沈阳、铁岭、开原是辽东地区的双足,这些地区都是和外族接壤的地方。

盖州、复州、金州地区深入腹地,和外族相距甚远,丝织业比较发达,百姓也相对比较富足,因此这些地方应该派重兵把守,辽东地区就能够安稳。

这样看出,明朝时期对于辽东地区的防务主要遵从的是以保护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并且在腹地开展屯田,减轻边疆军队的守备开支和经济负担。

还有就是要保障海运、河运的通道,这些都是运送物资粮草的交通保障,无论是在平时还是作战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支援作用,因此保护运输通道是辽东边防的一大特点。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军事战略就是要护卫朝鲜和女真各部族向朝廷纳贡的交通要道。

辽东地区的边防特点大体就是以保护地方的交通要道、经济重镇以及朝贡通道为主,当然,在这里镇守还要对女真部族进行有效控制,以免对朝廷产生威胁。

二、 在辽东地区屯兵

明朝时期在辽东地区的管理实行的是卫所制,但是在这里仍然延续这屯兵制度,也就是说在这里的士兵几乎都是有军籍的,并且士兵的身份要历代世袭,这样能够保证边疆地区的军队有充足的人员补充,不至于出现人员不足的情况。

在这里生活的士兵过着兵农合一的生活,一边要守备边疆,一边从事生产劳作,也就是所谓的军户制。

明朝时期的辽东士兵都是以“三分屯军,七分戍守”的原则进行戍边,并且生活和工作是很难分开的。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明朝辽东都司所管辖的卫所大约有27.5万户,其中大多数以军户为主,有少量的农户。

由于戍边士兵还要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在这里的土地制度是屯田制。

军户屯田制促进了辽东地区农业用地的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远东地区戍边士兵的粮草供给问题,屯田制度能够保证这一地区的军队自给自足,减少了朝廷的负担。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辽东地区的冶铁业、运输业等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辽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提升,这里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安定。

史料记载“商贾骈集……辽东所以称乐土也。”

由于辽东地区地形复杂,因此在这里的每一处驻兵会根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进行调整。

比如广宁是当时辽东总兵的驻地,而辽阳的驻军仅仅是副总兵。开原最初的守军最高官职是参将,随着后期军事位置的凸显,这里的驻军最高指挥换成了北协副总兵。铁岭地区还增设了游击将军一职。

也就是说驻扎在各个城市的军官,其级别会和该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有一定的关系,也会根据战争时期敌我态势的转变,驻军的最高指挥官也会得到相应的调整。

辽东地区的卫所指挥官,在平时主要负责所掌管地区的防务、巡逻、士兵的操练以及屯田。

如果边境出现战乱,那么就会根据其性质的恶劣程度以及规模,选择向更高以及的指挥官报告还是向朝廷报告,如果事态严重,朝廷会直接派指挥官帅援军前来坐镇,直到战事结束。

由于明朝时期对于军队指挥官的兵权限制比较严格,因此各级的军官是没有独自调兵的资格,尤其是在辽东地区。

这里实际上是一种全民皆兵、全兵皆民的状态,对于指挥官的兵权限制也是及其严格,以避免出现将领拥兵自重,军阀割据的情况。

在这种明朝严格的军队管理下,辽东地区的驻兵实际上是一支训练有素、管理有方的正规军,并且战斗力也不弱。

和当时的蒙古军、女真部的军事力量以及朝鲜地区的军事力量不可同日而语,在边境地区能够起到很好的镇守作用。

三、明朝辽东边防对游牧民族的管控

辽东地区是明朝游牧民族活动相对比较频繁的地区,明朝对于其主要还是采取互市政策进行安抚,并且在辽东地区加强了对边境的管控。

明朝初期,在辽东以北的地方设立兀良哈三卫,这里是蒙古族的游牧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牧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向辽河上游地区扩展,因此辽东地区和蒙古族游牧部落接触逐渐频繁。

辽东的东北部地区是女真部落和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地形多山,管理不是很方便。

明朝初年在这里设立奴儿干都司,随后又增设了338个卫所以及13个千户所。

明朝朝廷对于女真各部采取了招抚羁縻政策。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一直是在辽东都司的统辖范围之外,嘉靖年间,海西女真逐渐迁移到开原以北的地区,建州女真迁徙到了抚顺的东北地区。

明朝在女真活动的范围建立了卫所,用于管理女真各部,由于女真各部和辽东地区多有接触,因此辽东地区对于控制女真各部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明朝对于这些游牧民族的政策一向比较宽容,对他们的各部族首领,愿意迁往辽东内地居住的,明朝都给予了妥善的安置,并且给予了一定级别的官职。

对于那些愿意向明朝称臣,但是又不愿意迁往辽东定居的不足,明朝在其活动范围内建立了卫所,封其各部族的首领为卫所的指挥官,让其自行管理各部族的内部事务,实际上就是一种怀柔政策。

明朝在开原设立辽海卫,主要负责对女真各部落的招抚工作,并且了解女真各部之间的实际情况和内部关系,为朝廷提供关于女真各部的信息,加强对女真各部的控制。

明朝前期和中期在辽东的边防工作管理比较严格,因为这里面临的主要潜在威胁并不是朝鲜,而是活跃的女真各部。

因此在辽东边防上,对于女真各部的监视和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是主要的工作内容。

随着明朝晚期朝廷政治日益荒废,经费不足,女真的势力逐渐强盛,对明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明末与女真部的作战,辽东都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更加凸显辽东的重要。

但是由于众多客观因素向着不利于明朝的方向发展,辽东地区逐渐被女真部落控制,成为了满清监理的大本营。

结语

从整体上而言,辽东地区的边防一直是明朝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如果辽东都司发生动乱,那么明朝的统治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

因此,明朝时期对于辽东地区的控制和管理还是比较严格,也非常重视明朝的边防守备。在明朝的前期,辽东地区相安无事,比较稳定,对于明朝的统治是十分有利的。

明末辽东战乱频发,对明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辽东地区对明朝统治的及其重要。


参考文献

《明史》

《论明末辽东边军的衰落》

《明前期的辽东边政及其社会效应》

《辽东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24

标签:辽东   明朝   开原   边防   女真   边疆   指挥官   满清   朝廷   边境   严密   大本营   时期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