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期,欧洲人们为什么会“谈性色变”?

谈到性,再谈到开放,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欧美国家。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欧美人民在思想上比较开放。

不过,这些国家也并不是从古至今都如此。对性的观念,欧洲国家也同样经历过从开放到保守再到开放的过程,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欧洲对性颇有些“深恶痛绝”。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就对性存在这样的负面情绪,对性的压抑甚至一度到了脱离人性的程度。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为什么会“谈性色变”?人们对性的压抑又是具体怎样的呢?

1、思想起源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对性的要求并不严格。

欧洲国家林立,战乱较多,统一的情况并不多见。

而人口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生育率与国家的强弱息息相关。一些国家更注重新生人口数量,而非其增加的方式。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国家的男女关系极其混乱。男女之间没有婚姻关系或者婚姻关系极其薄弱,对于性的束缚极小。

同样的,当时对于女性的“贞洁”或“贞操”也并没有到后世近乎苛刻的地步。

那么,这样开放的欧洲是怎么一步步转变的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思想上的转变,思想家在其中做出了一些“贡献“。

最为人们熟识的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就爱情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现在的“柏拉图式”恋爱也是由这个观点发散开来的。

柏拉图推崇人的理性,认为精神的满足要高于肉体的满足。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他也描写了“禁欲“相关的内容。

在柏拉图之后,涌现了一批新柏拉图主义者。他们进一步将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阐述,认为灵魂迷恋于感官世界,就会被囚禁在肉体中。肉体的感官中自然也包含了性。此时已经有了隐约的对性的不赞同。

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在总结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禁欲主义。他认为肉体的快乐是轻贱的,主张节制肉体的快乐,这样才能追求美德和心灵的美。

其后的罗马哲学斯多葛派的奠基人塞涅斯也大力宣扬禁欲主义。

在罗马发展到了几近衰颓的时期,罗马的一些哲学家或思想家们,将国家衰退的一部分原因归于穷奢极欲的生活。

禁欲主义成了他们或是挽救国家的最后稻草,或是避世的一种救赎,从而被大力宣扬。

经历过罗马的时期后,禁欲主义得到了思想上的较大发展,其内容的表述也更加清晰。在发展并宣传的过程中,禁欲主义逐渐在人群中扎根。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对此有所了解,许多人自发地在生活中实践,其中也包括他们对性的节制。

2、基督教的发展

可以发现,光靠思想家们的个人影响力,是不足使禁欲主义为所有人所接受并强制执行的。那么,欧洲是怎么从禁欲主义发展到全民对性的压抑的呢?

另一个重要的推手是宗教——基督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民族。在最初的教义中,基于犹太民族自身的发展和宗教拓展的需要,它是极力推崇生育的,甚至是鼓励纵欲来达到多生育的目的。

犹太教的经典《圣经》之中并不避讳对性、对生育的描述,甚至包含了在现在看来属于乱伦的故事情节(在教义中有明确禁止淫乱)。

基督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发展,它摈弃了犹太教中一些更具民族性的内容,融合了新的内容,使自身能更具传播性和“控制性”。

这其中就融入了上文来自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禁欲主义完美地融入其中,成为基督教在扩大发展上的一大有力工具。

中世纪的欧洲战乱频发,即使是较为统一的罗马,也处于不断扩张和抵御外敌、安抚内乱的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动荡。而在这样的动荡中,确定的宗教就成了他们的共同救赎。人们把希望寄托于来生,渴望得到灵魂的救赎。

基督教正是抓住了这一个要害,打入并扎根于平民之中,从而逐渐得到上层阶级的认可,并最终达成与各国王室的合作。

如何能够平息人们对于王室和贵族阶级的不满?如何能够进一步扩张自己?

基督教提出了禁欲。

一方面,基督教主张让教众们压抑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使人得到精神的“纯洁“,有机会接近上帝,死后灵魂进入天堂。

这些需要压制的欲望中,既包含了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也包含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欲望。

物质的欲望压抑后,民众积攒下的钱财又被教会以各种名目收归己用。教会的财富在不断的积累后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在一些国家,甚至连皇室都不如教会富有。

为了能够保证财产的不过度分散,也为了能够满足禁欲民众对神职人员的期待——人们认为神职人员比一般人更接近上帝也更“纯洁“,教会在内部人员中也鼓吹禁欲。

两相结合之下,基督教从内部的人员到信教的民众,由内而外,从上至下,全都践行着“禁欲主义”。

随着基督教的不断扩张,宗教权力不断扩大。在部分国家,宗教通过和皇权的博弈,获得了君主一次次妥协让渡的权力,权势一度压过皇室。

在这些教权大于皇权的国家,君主的命令也许不一定能传达到每一位臣民,但是宗教的理念是一定被人们了解接受并实行的。

宗教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并以此为基础,将理念不断传播。宗教理念就如同现代的思想教育课一般,是从小烙印在人们精神之中的。

不少人从出生起就接受着教会关于“禁欲”的教育,在之后的生活中也遵照这个规则实行。

3、教职人员和家庭中的性压抑

禁欲主义之中包含了对性的限制。

最开始,只是对神职人员的性要求较为严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会出于各种政治经济目的的需要,也为了迎合民众,对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甚至到了与人的本性完全背道而驰的地步。

人们认为“只有那些亲身经历过最高级别的禁欲生活和洁净生活的人们,才能够使较重获得救赎。”

因此,在教职人员的性方面,人们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

最初,教职人员能够缔结婚姻,拥有正常的家庭。

之后,教职人员被要求即使结婚也必须过着禁欲的生活,鳏寡的人员则不能再缔结婚姻关系。

最极端的时候,则要求教职人员完全没有性关系,除了正常的教职工作之外远离女性。一些教职人员必须宣誓与上帝结婚戴上戒指才能开展工作。

罗马时期的教皇西利斯曾开除过已婚或有家庭的教职人员。即使教职人员的工作表现较为出色,但仅是他们有过性关系便是原罪。

一些修道士为了能够达到禁欲的要求,不惜离开世俗,居住在远离人群的山林之中。在这里,他们能够远离女性,不给自己“犯罪”的机会。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修道士都觉得愉悦,大多数修道士都觉得这样的生活十分艰难。一些修道士表达说修行时脑海里全是女性,甚至连做梦都是妇女与性。

再加上其他禁欲的要求,修道士们在山林中的生活几乎是完全背离着一个人的本性,极大地摧残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教众家中,对性也很是压抑。

已经结婚的夫妇之间被说教,除了生育孩子,发生性关系享受其中是一种罪恶。即使是合法夫妻也并不会发生过多的性关系。甚至有教士提倡,如果为了生育的目的,几年发生一次夫妻生活即可。

宗教观念认为婚姻是为了避免性欲的泛滥危机社会。人们缔结婚姻是为了防止人们随意发生性关系。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时的宗教鼓励男女双方展现自己符合社会期待的魅力,也并不禁止爱情。

宗教在将男女的欲望充分挑起之后再进行极端的压抑,比直接的压抑来得更加残忍。无论男女在精神层面上都是保守折磨。

4、对女性的性压抑与迫害

另外,宗教对性的压抑,再结合了当时对女性的不平等看待,对于女性的迫害更加强烈。

首先是在宗教内部。他们认为女性与性是关联在一起的,女性是引诱人犯罪的“原罪”。至于女性的灵魂救赎,并不作为宗教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

神职人员以身作则,倡导女性奉行独身主义。著名的教士杰尔森就鼓励自己的姊妹风行独身主义。

不仅如此,宗教还修建了许多的女修道院,将大量的适龄妇女送入其中集中起来。这些修道院与世隔绝,数量众多。

鼎盛时期,女修道院中的适龄女性数量占据了城市整体适龄女性数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在家庭生活中,为了能够保证妇女的贞洁,不让她有机会去“犯罪”,人们发明了一些方式来确定她的“绝对纯洁”。

比如匪夷所思的认定新妇贞洁的方式:测量新婚前后颈围大小、安全地踏木制小圆板。

这些物品就包括后世大名鼎鼎的贞操带。

在这样极端的压抑下,不少女性无法宣泄欲望,选择了以自残的方式转移痛苦。例如圣女克里斯汀为了能够压制自己的欲望,曾让人将自己半埋进坟墓之中、吊在十字架上等。

为了能够转移在性上的注意力,人们举行盛大的游行,用皮鞭抽打自己直到血肉模糊,直到脑海中不再出现任何与性有关的内容。

然而仅是将妇女隔开,或是保证妇女的贞洁,仍然无法阻挡男性对“性”的欲望。

当时的社会普遍认为,女性是“性”的原罪。如果一个女性激起了她人的欲望,那么她一定是带着“罪恶”的。

这些带着“罪恶”的女性被归类为“女巫”。

女巫的的判定并没有标准,唯一的解释权在教会。教会判断女巫的标准千奇百怪,其中一项就是使人产生被教会死死压制的“性”的欲望。

什么程度才算是使人产生欲望?教会对性的压抑发展到极端时,认为只要人的脑海中产生了关于性的想法,就是在“犯罪”。

在这项标准下,任何女性都有可能因被教会判定或因被人举报而成为一名女巫。她所犯的错不再自身,而在于无法捉摸的男性的想象中。

对于这些被怀疑的女性,甚至并不需要太过有说服力的证据,仅需一个轻薄的怀疑,或者是一个说服力并不强的证据。甚至,只要她的行为区别于一般的女性,她就有可能遭到被称为“女巫”的污蔑。

而这些被认为是女巫的女性无论她是否承认都会遭遇教会的严酷惩罚。

教会对着些被指控的女性先是施以酷刑。女性如果拒不承认,就会被判定为是异教徒,等待她的是牢牢捆绑的十字架和熊熊燃烧的烈火,或者是类似“铁处女”一般的凌迟之刑。

女性如果经受不住酷刑招认了,那也并不会减轻对她的惩罚,等待她的是绞刑或斩首。

发展到后来,女性只要被指控为女巫就必死无疑。

教职人员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如果私生活混乱即于魔鬼有来往,否则便是在伪装;如果受到审讯时害怕就是心虚,镇静则是撒谎成性。

如果为自己辩白就是狡辩,沉默则是默认……即使是眼珠的一个转动,呼吸偶尔的加快,都是她的罪证。

在对性的极端压抑下,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存在问题,整个社会也不时出现一些变态的行为来转移对性的注意力。

这段时期,对性的压抑有多严苛,之后的反弹就有多剧烈。

文艺复兴毫不避讳对性的描写,在文学、绘画、音乐中张扬地展示着对女性的热爱,对人性的推崇。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的许多名画,对于女性的身体描绘得十分优美。

参考资料:

[1].《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

[2].《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

[3].《新编剑桥中世纪史》

[4].《学史之道》

[5].《世界文明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基督教   禁欲主义   罗马   教职   欧洲   中世纪   教会   宗教   时期   欲望   人员   女性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