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真实兵力

因为某朝历史学十分粗疏,即使学者也常常说出匪夷所思的话,动不动就号称李自成“百万大军”,故而听上去十分奇怪,百万大军竟能在短短几年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李自成攻下北京就能一个月腐败到连仗都打不赢,鼠疫只感染李自成,不感染多尔衮,等等奇谈怪论。
李闯1638年被洪承畴,孙传庭击败,只剩18个骑兵逃进秦岭躲避,后忽然崛起,确实是平步青云,但是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一个合理的过程。
宋献策提出“十八子,主神器”稳定了李自成部军心,1638年李自成没有太大作为,在商洛山收集余部,得到1000多人。之后明军主力被调往松锦之战辽东,另一批明军追杀大西王张献忠,中原地区空虚,恰好中原地区又遭到大旱灾,河南等地百万饥民无依无靠,明廷无力赈灾,土地兼并严重,当时福王等王,勋贵,重臣,士绅,富商,地主轮番剥削,矛盾尖锐,这恰恰给了李自成一个很好的机会。

1638-1639,李自成杀出商洛山,用牛金星的少杀慎杀,开仓放粮,收拾民心的妙计,一改以往作风,赢得了百姓的尊重,李自成部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包围了洛阳。这时候李自成部只有义军老兵千余人,饥民数万
本来对于缺乏战斗经验的饥民洛阳并不好攻打,但是明福王是个草包,居然这时候了,也不肯出钱给官兵吃一顿,明南京兵部尚书劝他也不听,这真是无法理解。于是三千守军统统投靠了李自成,开门迎降,李自成灭了老福王,关于这一段史书有所夸张,正史没有记载李自成吃福王,但是福王系从万历争国本那时候,就给许多人不好的印象,后面又太菜,所以被黑也说得过去。结果李自成不战而胜,受降明守军,缴获大量军械,这时有正规军三五千,饥民数万。后来还得到罗汝才这个有力盟军。

明调集援军,但是李自成用运动战取胜,在河南连破县城,这些明军守备部队也有不少加入李自成。这时明派傅宗龙,杨文岳,虎大威等部来援,但明军中伏大败,几个总兵赶紧逃跑,反倒是总督傅宗龙的6000陕西明军被包围起来。李自成击败傅宗龙,收编了剩下的陕西精锐边军,以及河南一些守军,实力进一步上升。这时候李自成基本收编了明军猛如虎,傅宗龙,刘国能,李万庆等部上万野战军,实力继续增加。
明再调集援军,这次是外行指导内行,在军届毫无声望的汪乔年上阵,以至于李自成竟然包围了左良玉,左良玉危急,汪乔年率军解救,没想到左良玉这小子卖队友很有一套,竟然把李自成的兵锋像击鼓传花一样扔给了队友,自己跑了。汪乔年派出贺人龙,牛成虎,郑嘉栋率领30000陕甘明军夹击李自成,但他们不敢进攻,赶紧逃跑,李自成消灭了汪乔年及总兵张国钦,张应贵部,收编参战的明西北野战军残部和河南县城上万守军,并且再攻河南,获得了革左五营,小袁营等有力盟友。

李自成成了气候,明廷派出17万大军,号称四十万云集朱仙镇,主要由杨文岳率领,但是兵力最强的左良玉部和上级不对付,不听指挥。明军战斗力有限,展不开阵型,在开封河南大平原被李自成挖战壕包围,竟然不知道,李自成重点打击敢于战斗的虎大威,重挫其锐气。杨文岳只能指望一万辆早期火炮,这些土炮给李自成一些麻烦。李自成派出刘宗敏,高一功率领一万骑兵绕过明军,切断了粮道。明军断水,断粮,断火药,炮车也哑巴了。可以看出明军有个很大问题,总是被人断粮道,包围抄后路,日后明军还会被断粮道。左良玉部兵力最强,但意志力最差,这时原形毕露率众逃跑,但是明军侦查做的不好,不知道李自成挖壕沟,结果左良玉的近十万大军不少都填了沟壑,几乎被李自成歼灭,逃到襄阳据说只有几千人,左良玉一蹶不振。李自成又击败了杨文岳的保定兵,和虎大威部。此战李自成未能攻破开封。朱仙镇一战击破中原明军主力,明军17万几乎全灭,李自成收编各种明军正规军数万,并且夺取了大量军械。
说一句,陆军的正面展开宽度,和其战斗力有关,根据古书,同等兵力唐军的正面展开宽度,大于宋军的正面展开宽度。展开能力是一个基本军事原则。比如说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骑兵,一万骑兵展开,可以控制很宽大的正面,信息畅通,草原上的敌人很难逃跑。而明军在松锦之战,朱仙镇之战,孙传庭郏县之战,等等战斗力有限,全是抱成团,导致控制面很小,连侦查都做不到,被包抄合围或者切断粮道,才后知后觉,动不动就上演大溃败。
明军的开封重镇是中原地区的最后重镇,明军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孙传庭率领陕西明军(已经有部分在松锦之战被消灭)高杰,牛成虎,郑嘉栋等部东出潼关,李自成中埋伏被打败,但败而不散,罗汝才关键时刻支援,李自成回身再战,明军大败,损失数千人。这时候李自成系统有军兵十万规模,随从百姓很多,号称百万大军,并且在襄阳建立大顺,称新顺王,其战斗力可以和关内最精锐的明军西北边军抗衡。李自成使用计谋吞并盟友,罗汝才和袁时中的数万起义军民壮也被李自成收编。

李自成继续包围开封,明军这时候松锦之战战败,损失巨大,关内明军也好不到哪去,左良玉部变成注水猪肉,实际上离开了战线,逃跑去武昌。中原和山东,华东的明军数次被各路起义军打击,偃旗息鼓。河南和湖北一些地方几乎全被李自成占领。明廷能依仗的只剩下孙传庭率领的西北边军,崇祯帝逼迫孙传庭出关决战,显然是过于着急,这时候陕西明军伤亡也很大,且得不到友军支援。孙传庭不得不招募新兵数万,战斗力堪忧。

1643年,孙传庭在西安关帝庙誓师,再出潼关。以援剿总兵高杰率领贺人龙的余部为中军,固原总兵牛成虎部为前锋,率领火车营总兵白广恩,临洮总兵郑嘉栋等部前进到河南。李自成坚壁清野,孙传庭没有补给,这时候陕西山西运粮都很困难,民夫多有死亡者,而且孙传庭对于大顺境内开展扫荡报复,大失民心。孙军且战且闯,攻破了河南中部的郏县,只得到几百骡马充饥。而李自成再派出刘宗敏绕道汝州,切断了明军粮道。孙传庭无奈只能回撤打通粮道。殿后的陈永福部却害怕了溃逃,引发明军大溃退。李自成追上他们,明军发动冲锋,打破了李自成外层的饥民,步兵,骑兵,和第四道精锐骑兵相持不下。关键时刻,白广恩先支持不住,抛弃大量土炮夺路而逃,高杰也大败,明军全军崩溃,李自成追杀四百里,骑兵蹂躏,步兵用白色大棒痛打,明军阵亡四万多人。李自成乘胜攻破潼关,占领西安,称为大顺帝王,并且收编大量明军。

这时期,李自成的主力嫡系部队就是“五营二十二将”,规模大约20万,散布在湖北到北方长城一线,兵力分散,其主要来源就是被击溃的明军西北边军降卒,被收编的明军中原河南等地守备部队和内地野战军,以及收编的具有战斗经验的起义军民壮。另外还有成建制投降的明军,比如姜镶,唐通,这些人和李自成很陌生,基本没接触过,谈不上忠诚。而李自成的明西北边军面对漠南蒙古,西番部民不是明朝主要战略方向,在重视度和战斗烈度不及东北边军和清军,内地守军战力有限,民壮许多人从1638年-1644年才几年战斗经验。清军从1583年悄悄建国,统一女真就一直在战斗,到1644年战斗了六七十年,皇太极还吸收了洪承畴,范文程等人谋划,接受孔有德,耿仲明的西洋火炮和葡萄牙匠师,而自身步骑兵经验丰富,在战略战术上优于大顺军,但大顺军速败还是自身战略失误,根本没有意识到清军的存在。

李自成进军北京,兵分两路,刘芳亮率领偏师出真定,保定截断北京以南的明军,李自成率主力攻打长城沿线的明军,大体顺利拿下北京,这时候明廷已经损兵折将,无威信可言,三大营,锦衣卫纷纷不战而降。崇祯帝殉国。李自成在京称帝。但是李自成的班子战略水平有限,牛金星仅是举人,宋献策则是江湖术士,完全没有料到清军的出现。这时大顺的主力很分散,李自成和刘宗敏在北京,李过和高一功坚守陕西,还有些人在甘肃,有些人在襄阳,完全没有决战清军的觉悟。

山海关之战中,李自成招降吴三桂失败,率军六万出征比较合理,因为朝鲜世子的日记写道:胡兵似乎倍于流贼,清军加上结盟的蒙古,吴三桂等等有十几万,李自成只抵抗清军几个时辰便被击败,兵力显然不占优势。李自成军攻打山海关的吴三桂部,血战数天,筋疲力尽。而清军以逸待劳,突然出现。多尔衮命令阿济格,多铎率领20000两白旗骑兵冲击大顺军的一字长蛇阵,飞沙走石,万马奔腾不可止。激战半日后,李自成不得不退避,大将刘宗敏负伤,大顺军伤亡数万,退回北京只剩三万人,并且在真定,保定再败,大将谷可成阵亡,六万大军近乎全灭,李自成不得不抛弃山西给明军降将,率领剩下的军队回陕西,可以说大顺军在全无意识的前提下,并没有集中全部主力被清军山海关一战集中全力以多打少,而损失了比较核心的精锐部队,是大顺军后来迅速败绩的重要原因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中原地区   潼关   山海关   大顺   饥民   总兵   守军   陕西   河南   兵力   骑兵   真实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