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之乱”后,商王朝局势趋于平稳,为何要再次迁都?

盘庚(约前1402年—约前1374年),《甲骨文》称作般庚,又称盘庚,子姓名旬,商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商朝第二十位君主。据《夏商周年表修正》记载:盘庚在商王阳甲驾崩后继位,在位28年。公元前1374年,盘庚驾崩,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其弟小辛继承王位。

祖丁九年,盘庚出生在邑都皇宫。八岁时,父王祖丁送他拜读于首相门下,攻读“史书”,学习军事。十二岁,册封为“太子”,在朝中为官。协助父王祖丁治理朝政,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未来储君。

公元前1314年,商朝君主阳甲驾崩,盘庚继位,是商朝最年轻的君主。商王朝自仲丁起,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和阳甲九王,史称“:九世之乱”。使商王朝“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制度遭到破坏,商朝的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四方诸候不来朝贡,周边诸候属国趁机判乱,商王朝的政治统治受到极大威胁。

盘庚继位后,商朝国都位于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这里山高地坦,黄河边沿洪水泛滥,连年发生水灾,都城大片田地被淹,都地百姓遭受洪灾,田地无收,民不聊生。

都城周边战事不断,王室贵族发生内乱,王位纷争十分激烈,朝中大臣忧心忡忡,内忧外患,朝政日益衰败,混乱不堪。

为了挽救政治危机,改变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平息内乱纷争,商王盘庚决心再次迁都。朝中大臣和民众不解,相互慨叹,引发怨言,不愿搬迁。

盘庚苦口婆心,尽力规劝:“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辈,南杀北战,东档西杀。创业平定天下,打下江山实属不易,这次迁都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让臣民更好的生活”。

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盘庚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大臣和诸候找来,耐心地劝说,并带他们一起实地考察,新都城“殷”。

这里山青水秀,草绿土肥,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有广阔的土地建设都城,发展农业生产。

迀都以后,王室贵族两地分居,势力受到削弱,内部纷争,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同时迁都可以避开那些判乱势力的攻击,都城就相对安全,便于更好更快地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盘庚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完成了迁都的计划。终于马萧萧,车辚辚,率朝中大臣和民众西渡黄河,来到新都城“殷”。

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好多方面不适应,奴隶主贵族就趁机煽动大家迁回去,盘庚再次用强硬的态度,尽心安抚,耐心开导,鼓励民众安心生产生活,局面才安定下来。


盘庚迁都后,商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较快发展,避开了“水患”和“宗室”的内部纷争,摆脱了“奴隶制国家”的困难处境,稳定了商王朝集中统治,商朝的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都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为之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

迁入新都后,盘庚发奋图强,精心治理国家,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盘庚尊循先王商汤的治国方针,勤俭节约,改良风气,减轻官税,消灭剥削,商朝逐渐强盛起来。

盘庚时期的商王朝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殷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殷墟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繁荣昌盛的商都,商代中期的青铜器制造工艺,至今令世人为之叹服,称中华民族之“魂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王朝   都城   商朝   黄河   繁荣昌盛   王位   君主   纷争   大臣   局势   平稳   民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