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动乱的原因是什么?那里的诈骗犯都是国人吗?细说缅北的由来

缅甸,

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

虽然整个缅甸仅有5458万人口,

但却包括了135个民族。

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

作为一个常年动乱的国家,

缅甸竟然会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

今天咱就重点聊一聊位于中国和缅甸边境北部的缅北地区。

缅北这个地方比较复杂,

其中所属的掸邦区域更是缅甸邦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邦。

而且掸邦和我国还有很深的渊源,

在唐朝时,

掸邦曾作为南诏国被大唐管辖,

而在唐朝落寞后,

缅甸开始变得不安分,

甚至先后引发了远缅战争、明缅战争等战役,

直至公元1894年,

掸邦最终被英国占领。

1993年,

掸邦对外发布了独立宣言,

听到风声后的缅甸则开始蠢蠢欲动,

对此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为了驱逐国民党。

1996年,

无力抵抗的掸邦宣布了投降,

至此掸邦便成为了缅甸的管辖区域。

嘴上虽然说是管辖,

但掸邦其实并不甘愿寄人篱下,

就算到了今天还经常与缅甸的其他地区发生摩擦冲突,

所以缅甸内部的势力并不团结。

甚至可以说是一直处在军阀割据的状态。

不仅如此,

光是在掸邦的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比如其下面的佤邦、果敢就分别各自为政。

在整个缅北,

各种武装势力甚至达到了十七股之多,

所以缅北的动乱是可以预料到的。

而在如此的长远历史背景下,

我们就可以解释,

佤邦、果敢等地居民为什么会说中国话,

为什么会使用咱们国内的货币。



现在的缅北,

如果从远处望去其实还算是过得去,

可在以前,

这里就是一个个穷山僻壤,鸟不拉屎的地方,

要特色没特色,要资源没资源,

那么缅北到底是如何演变成如今这番模样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上世纪末的金三角地区。

金三角位处于缅甸、老挝、泰国三方边境形成的三角地带,

如刘德华主演电影《门徒》里面的场景一样,

那时的缅北,

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参与种植粮食,(敏感词汇)

当地的军阀更是给予鼓励支持。

巅峰时期的金三角一度闻名世界,

售卖出了全世界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粉,(敏感词汇)

为了从根源解决问题,

我国提出了用农作物代替的种植方案,

而且会保证售卖销路。

至此以后,

金三角才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荧幕,

但品尝过了甜头的缅北军阀们,

已经再也无法静心安稳的发展经济,

于是他们又将目标放在了赌博和色情等非法产业。

拿如今的佤邦举例,

在那里的大街上,

赌场和站街女人随处可见,

当地官方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外更是美曰合法经营。



大家应该都听过十赌九骗,

那么缅北的诈骗团伙都是由本地人组成的吗?

当然不是,

就拿咱们国内举例,

因为我国对电信诈骗打击严厉,

所以遭到严重冲击的骗子团伙们只能逃到国外继续进行诈骗。

最开始,

他们的第一目的地大多都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

可这些地方的发展并没有太过依赖诈骗等灰色产业,

再加上我国官方的施压,

骗子团伙们只好再次逃窜,

最终将脚步定格在了缅北。

在这里,

骗子们好像如鱼得水一般,

除了三不管地带这个因素,

骗子团伙留在这里的另一个理由,

是因为缅北紧贴我国的边境,

可以方便后续的作案。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

骗子团伙们并不想哄骗咱们国人,

可奈何与缅北当地人的语言交流不太方便,

再加上缅北当地的诈骗行业日渐兴起,

甚至已经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

所以骗子就开始尝试将国内的人骗去缅北,

可当国人一批一批的被骗到那里,

缴纳一定的赎金就可以将其释放后,

骗子团伙也就习惯了这种模式。

并且将其当一项收敛钱财的手段。

他们骗人的手段其实并不算高明,

大多都是利用招聘网站或者社交平台发布工作信息进行哄骗,

他们发布的工作内容不仅简单轻松,

而且工资福利也高得离谱。

相信大家如果在现在看到这种招聘信息,

肯定能分辨出这是虚假内容,

但在早些年间,

网络还没有广泛普及的时候,

大家对网络诈骗的手段知之甚少,

所以很多人一看到高薪工作的信息,

就感觉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

最终导致上当受骗。

尽管现在科普网络诈骗的文章视频已经越来越多,

但骗子们依旧在使用着同样的套路,

不过他们会将工资降低一些,

并且打出反逻辑,

骗子会说工作较为辛苦,

甚至告知求职者,

如果不能吃苦就不用过来了,

否则自己还要浪费时间进行教学培训,

这时就会有一部分求职者觉得招人要求都这么严格,

这份工作肯定非常靠谱,

于是最终被骗走进狼窝。

所以正在观看本期内容的朋友们,

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在寻找工作时,

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碰到工作地点比较偏远的招聘信息时,

更是要擦亮双眼。

要知道,

这些骗子团伙们会借助丛林的掩护越过边境线,

如果真的让他们偷偷越过了这条线,

那受骗者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被押送到缅北边境线以内后,

会过来一辆当地武装势力的汽车,

将受骗者拉送到指定的工业园区,

这个园区其实是由当地武装势力提供,

诈骗团伙花钱进行租赁,

双方互相合作,

诈骗团伙提供高额的园区租金、办证、税收等相关费用,

当地武装负责场地出租、车辆提供和安全庇护。

受骗者被带到园区后,

会有专门人员将他们带到一间办公室,

这个办公室在200平方米左右,

里面容纳了六十多张办公桌,

每张桌子都会放上一部电脑或者手机。

将受骗者的座位全部安置完成后,

会有专门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首先会由相关人员收集客户信息,

这些信息一般都会精确到具体年龄和生活特征,

比如四十岁的单身富豪大叔,

又或者三十七岁的离异富婆,

一般刚到这里的受骗者就会负责这些客户。

起初,

他们诈骗的方式比较直接,

比如某个亲人朋友欠了贷款或者生病住院,

让对方直接往专用专户里打钱。

但随着人民的警惕性越来越高,

国家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措施愈发完善,

他们只好再次换一种套路。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打感情牌,

骗子们会利用社交平台与客户培养感情,

当时机成熟后,

他们就会已经视频裸聊的方式录下受害者视频,

从而进行威胁诈骗。

除此以外,

他们还会以投资、帮助猎人挣钱为由,

让受害者向自制的软件里进行充值诈骗。

根据骗到金额的不同,

这些骗子会得到相应的提成。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

大多数受害者都还存在着抵触状态,

可随着迟迟达不到业绩,

经常挨到殴打,

并且园区的管理者还告知,

赚到要求的金额就可以让他们回家,

这些受骗者只好尝试第一次行骗,

但真当他们诈骗到第一笔钱并获得高额奖金后,

原本只想回家的初心便一点一点的被忘记,

逐渐被金钱迷失了双眼他们已经不愿意再回到国内。

当然,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按时完成业绩,

大多数人还是在重复着业绩不达标、被管理人员殴打的生活命运。




现如今,

缅北地区已经靠着电信诈骗带动了许多产业,

而超高的基础消费又带动了当地经济,

例如互联网短视频产业。

前几年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

很多无法上班的人们纷纷投入到了互联网中,

在爆火的短视频平台里面寻找乐趣或者机遇,

而缅北的诈骗公司也顺藤摸瓜潜入到了其中。

将受害人骗到缅北后,

先是威胁诈骗高额保释金,

交不出来钱的直接开始诈骗业务培训,

而那些不服从管理、工作消极、业务不达标的受害者们则会受到殴打,

企图逃跑的人员更是会受到非人般的惩罚,

如果受害者能挺过这两天的残酷虐待,

并且服从管理业绩达标,

那么他们还可以继续现在的工作。

但如果还是存在反抗心理,

业绩迟迟没有没有合格,

则会被直接转卖到下一家公司,

到这里如果还是和以往一样,

诈骗公司就会录制一份虐待受害者的视频,

发送给其亲人进行勒索。

如果勒索不成,

他们就会利用受害人的信息将网贷全部借一遍,

然后再将受害者培养成血奴,

在生命即将耗尽的那一刻,

再将受害人的器官卖到黑市赚钱,

这一系列过程用泯灭人性来形容都算是轻的。

缅北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是这些从国内过去的诈骗人员吗?

可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被欺骗过去的,

如果说那些明知诈骗内幕还仍然前往的人,

是罪无可恕、死有余辜的话,

那么那些不知实情,

手里急需用钱,

实在走投无路的人们又该如何评价呢?

而且很多受害者第一次骗人的初心只是为了保命回家,

尽管后来可能发生了心态上转变,

但追究根源,

不还是这些诈骗公司和当地武装势力的原因吗?

不还是当地官方无法掌控局面的结果吗?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解决,

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解决。

随着时间的流逝,

缅北网络诈骗的热度已经降低了很多,

所以我只能做出这篇内容,

再一次提醒大家,

千万要警惕网络诈骗。

好了,我是姵瞳,咱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缅甸   诈骗犯   动乱   团伙   受害者   由来   骗子   国人   势力   业绩   原因   人员   我国   工作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