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蔗糖全球化

提到“蔗糖”,我们第一感觉就是甜,说起“全球化”,对我们的印象无非就是世界加强了联系成为了一个整体而已。

那么为什么会用“残酷的历史真相”来形容“蔗糖与全球化”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拉丁美洲史稿》一书中说:“蔗糖在18世纪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就如同钢铁在19世纪,石油在20世纪所占据的地位一样。”,

可见蔗糖的经济地位,且逐利是资本家的本能,近代资本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所作所为产生的灾难我们都知晓,所以“残酷”二字也不难理解了。

下面我们探究一下“蔗糖与全球化”到底有一个怎样的残酷历史真相:

我们先说一下“糖”,虽然我们现在的糖源有很多,比如有蜂蜜、甘蔗、甜菜等,但是甘蔗在制糖界大拿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如今糖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可以说大街小巷都有糖的身影,而且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的。

但是古代却非如此,古代的糖是一种奢侈品,有时会把它作为炫富的工具;甚至古人会把糖作为治病救人的“神药”。

在古代的医书中糖作药的记载多次出现,比如王焘《外台秘要》和《千金方》中均有蔗糖入药的记载。

成本高数量少的蔗糖,导致有一些人可能一生都未尝过糖的滋味。我们现在的“糖自由”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我们再来看一下蔗糖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蔗糖的原料就是甘蔗,说起甘蔗,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据考察,在周代末年以前,我国已经有了野生甘蔗。

关于甘蔗的栽培历史至少有2400多年。我国的甘蔗种植,自古以来史不绝书。

关于甘蔗的栽培技术,早在1000多年前,古人就懂得因地制宜,审时、辨土和利用不同的地种植甘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宋代王灼的《糖霜谱》、元代的《农桑辑要》、明代的《天工开物》、明清时期的《广州府志》等文献都有对甘蔗栽培技术的记载。

蔗糖的制作方法无非就是“榨蔗、提汁、熬糖、结晶”四步而已。

虽然在公元前4世纪末年的《楚辞·招魂》中就有食用蔗浆的文字记载,但直到12世纪宋代王灼的《糖霜谱》才出现关于榨蔗的相关的文字记载。

榨蔗:

据记载唐宋时代采取的是蔗渣过蒸再榨的流程,这样可以取出大部分的糖汁,这是比较先进的榨糖技术。

元代将甘蔗截成2寸的长度,用硾捣碎,然后用密筐或布袋盛顿,挤压取出汁;明代的榨汁技术较唐宋来说多了一道工序,但是少了一道蒸泊。

提汁:

提汁法有两种具体方法渗出提汁和浓缩蔗汁。

明末顾炎武就对用渗出法提取蔗汁制糖的方法进行过记载。

浓缩蔗汁法有自然和人工两种之分,《南中八郡志》中就有“榨甘蔗汁曝成饧”,这属于自然浓缩蔗汁法。

在公元1、2世纪,也就是我国东汉时期,印度造的低级糖的方法就是“蒸煮甘蔗汁,去掉水分,使原来的量减少到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开创了人工浓缩蔗浆的新局面。

加石灰是世界上澄清蔗汁最古老的方法。我国明确提出使用石灰是在明代

熬糖:

关于熬糖的锅灶,古代熬糖用得是明火开锅,也就是在大气压力下直接用火对敞口开锅內蔗汁加温蒸发,进行浓缩。关于熬糖的火候,《农桑辑要》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结晶:

宋应星第一次在理论上总结了白糖制作技术“黄泥水淋法”。

这便是古代蔗糖的制作方法。

蔗糖的全球之旅

关于蔗糖的欧洲之旅,欧洲第一个知晓蔗糖的人,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四世纪东征过程中,到达印度北部时知晓了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比蜂蜜还要甜的蔗糖,从此以后少量的蔗糖登上商队的列车抵达了欧洲。

关于蔗糖家族成批的旅行,离不开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人。

公元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游牧的阿拉伯人形成了伊斯兰教,在其创始人穆罕穆德的带领下,在公元623年,形成了统一的伊斯兰教国家。

后来阿拉伯国家在其宗教“圣战”的旗帜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在7-13世纪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在751年,中国唐朝和阿拉伯在中亚发生了怛罗斯之战,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促进物种文化交流的,而且当时唐朝的制糖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关于蔗糖的种植和提炼技术也传到了阿拉伯世界,从此蔗糖在阿拉伯世界生根发芽,随着阿拉伯世界的继续扩张,蔗糖也开启了阿拉伯世界的旅程。

当然蔗糖的全球之旅范围不断扩大,也离不开十字军东征

在公元1096年到1291年,欧洲基督教世界进行了九次“十字军东征”同伊斯兰世界进行所谓的“圣战”。

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在战争过程中,也进行了技术作物方面的交流。

欧洲人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了制作蔗糖的方法。

起初,蔗糖在欧洲同香料一样都来自神秘且遥远的东方世界,是极其罕见和昂贵的,也曾被当成过“灵丹妙药”来使用,此时蔗糖还是没有进入平民阶层,还在被贵族垄断着。

托马斯·阿奎那曾说过“禁食期间无须禁糖,......正如药物一样,糖不会有碍禁食。”

后面的五个世纪中一直被作做药物来用,同时也被作为防腐剂、装饰品和阶级身份的象征。

蔗糖跟随哥伦布等人的脚步踏上了一个陌生的新世界——美洲大陆

蔗糖的足迹即将遍布整个世界,与此同时一些残酷的历史真相慢慢的浮现出来......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对海外贸易利益无限追逐,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基督教传教事业的推动,促进了地里大发现。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殖民主义兴起发展,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踏上了殖民扩张之路。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还诞生了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的三角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同时蔗糖的生产中心也转移到了大西洋。

在沿岸大面积的种植甘蔗,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欧洲本土的劳动力缺乏等原因,同时殖民者从非洲通过非人道的手段获取的奴隶,种植园主使这些奴隶为甘蔗种植和制作蔗糖而劳作。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殖民者进入美洲,同时把甘蔗和蔗糖制作技术也带到了美洲。

由于蔗糖行业利润可观且美洲种植面积巨大,殖民者便开始了贩卖黑奴,也就是三角贸易。

即通过大西洋的帆船,把欧洲工业品(包括酒和武器)贩到非洲,再把非洲奴隶贩到美洲殖民地,然后把蔗糖从美洲运到欧洲。

殖民者为了获取巨大的规模性利益,只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如甘蔗,这样便于种植园主对奴隶的控制。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种植园主为了防止奴隶的逃亡和反抗,便进行残酷的压榨。

蔗糖是甘甜的,但是殖民者从蔗糖获取的金钱却是吸着人血的,是残酷的,惨无人道的,灭绝人性的。

难以想象这甜美的蔗糖,这丰厚的蔗糖经济,浸染着千千万万非洲人的血和泪。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世界范围内取消奴隶制度后,加之当时的清政府暗弱无能,万恶的殖民者盯上了中国。

当时中国的一些沿海地区的破产农民和无业人员,被西方的一些公司用招聘劳工的方式,运到美洲做苦力,历史上将这种劳动力输出称之为“苦力贸易”。

1860年《北京条约》中规定允许华工出国,这就是赤露露的欺凌,屈辱。

据统计从1849年到1874年,仅仅运送到秘鲁的华人10万余人,这些华工从中国到美洲几个月的途中,被安置在密封的嘈杂的船仓里面。

不仅要承受离别的悲凉,还要承受西方人对当时华人的蔑视和欺凌,漫长的路程中,几乎没有正常的食物可以食用

由于环境问题加上人员比较拥挤,容易染上瘟疫,没有药物的治疗,被扔在甲板上或者是被丢到海里喂鲨鱼,侥幸活着到达目的地,无非是从一个火坑推入另一个火坑。

我们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去了,时间已去,但记忆仍在。

过去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要在苦难的基础上着力奋发。继续拼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贪婪的殖民者为了获取利益开辟的甘蔗等作物的种植园,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给动植物也带来了难以抹平的伤害。

所以说蔗糖的全球之旅背后有着残酷的真相。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蔗糖   伊斯兰   阿拉伯   种植园   美洲   殖民者   欧洲   甘蔗   残酷   世纪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