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道长”14岁出家,在山里修道66年,成了72个孩子的母亲


道长妈妈陈光静,是浙江南雁荡山里的一位“穷道长”,她14岁出家,在山里修道66年。陈光静道长本该是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却成了72个孩子的母亲。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1940年1月,陈光静出生于温州平阳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母从小重男轻女,所以她从小不仅吃不饱穿不暖,还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年仅14岁的陈光静坚定的选择了出家做一名道士。

在道观里的陈光静一边苦心钻研道法经书,一边劳作着一日三餐以及道观里的杂活。道观的生活虽然也很清贫枯燥,但是在陈光静看来确是非常充实。她在完成自己的日常功课后,还会向普通群众进行弘扬道法。


就在她全身心投入到道教的学习中时,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她的命运也自此被改变。

1993年的冬季,道观外的一声啼哭改变了陈光敬的一生。一个四岁的病童被父母抛弃,当地的人们围观了两三天,但孩子一直无人问津。后来有人把孩子抱上了三台道院,陈光静二话没说,便收养下了孩子,并给他取名为拾送。

但是拾送自从来到道观就一直没开口说过话,陈光静生怕孩子是个哑巴,就千方百计逗他说话。直到第三天,有一只老鼠从道殿的洗手池边一窜而过,男孩奇迹般地蹦出两个字——老鼠。发音还非常的标准。陈光静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后来,三台道院收养了一个弃婴的事在当地传扬开去没多久,一个出生才一个多月的女婴被悄无声息地遗弃在道院门口。孩子躺在他母亲的一件破衣上,里放着52元钱和他的生辰,陈光静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于是也默默收养下了她,并给她起名为自来。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弃婴出现在这里。

同样的事情,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发生了很多次。有个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右耳,还没满月就被父母遗弃了,只留下几件衣服、奶粉和一些现金,陈光静给他取名叫独闻。有的孩子脑部有顽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还有的孩子行动不便。面对这些弃婴,陈光静都默默地收养了他们。因为在她看来,生命永远值得尊重,生活对这些孩子太残酷了,自己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尽可能地有一个温暖的家。

然而,带孩子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开始还有几个道友帮忙,后来他们也都纷纷下山了,道院里只剩下陈光静一个人。

由于孩子太多,陈光静夜里经常是很忙的,晚上要起床三四次,看看孩子们的床铺,给他们吃奶撒尿,床铺周围还要用沙袋围起来,像一个个小枕头一样,都是他亲手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孩子从床上掉下来。


为了照看孩子,陈光静平均一晚睡不到四个小时。道观生活本就清苦,为了养育这些孩子,更是节衣缩食,维系生活靠的不过是一个功德乡的微薄收入以及一个菜园。

有一次为了给孩子治病,他被迫上街乞讨,乞讨来的钱都拿去给孩子治病了,自己一分也没有留下。日子窘迫时,只能吃山上的野生杨梅,还把杨梅晒干当菜吃。

尽管生活过得再苦,陈光静却从未抱怨过,还是坚持让孩子们上学。因为她深知,现在和以前不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所以不能耽误这些小孩,一定要让他们读书接受教育,最好考上大学。

孩子们上学每天都要很早起床,陈光进起的比他们更早,每天清晨四点起床,五点准时叫醒每一个孩子,一个个帮他们穿衣、洗脸、梳头,然后送他们上学。

她由于过度劳累,后来不小心又摔伤了腿,从此拐杖不离手,尽管如此陈光静还是没有抱怨过一句话。如今陈光静养的孩子没有一个是跟她姓的,男孩子都姓李,女孩子都姓朱,因为这是她信仰的道祖们的姓氏。她说希望道祖保佑他的孩子们健康平安的长大。

除此之外,陈光静还时常教诲孩子们不要怨恨自己的父母。因为母亲十月怀胎也是很辛苦的,至少他们给了你们生命。既然收养了这些孩子,她认为就是缘分。陈光静道长以关爱、慈爱给这群孤残儿童以生存的希望。她用自己的一生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是爱。

虽然一辈子都没有当过妈妈,但她却一直都在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后来,陈光静年纪大了,当地的福利政策也越来越成熟,道观再有新的弃婴都被福利院相关部门接收。她离世的时候,道观还有四个小朋友,庙里的高原道长也是在陈光静身边长大的弃婴,她准备继承陈光静的遗志,将四位小朋友抚养成人。2020年11月19日,80岁高龄的陈道长羽化。她生前就主张自己羽化后一切从简,这个瘦瘦小小的老人用了毕生的心血,把72条生命留在人间,也让他们有了感受世界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大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道长   道友   岁出   道院   母亲   孩子   道观   道法   床铺   山里   事情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