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积弱难返是怎么造成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宋朝应该是古代中原王朝中经济实力最为强悍的,但说到其军事实力,似乎是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宋朝在军事上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宋朝的历史中,好像充满了各个求和、屈辱的割地赔款。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呢?我认为这和宋朝所面临的复杂局面是分不开的。

王朝募兵制的变革——从府兵到藩镇

宋朝和唐朝之间并不是前后相承的朝代,中间隔了一个几十年的五代十国的局面。唐朝灭亡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藩镇割据。从唐中叶开始,其赖以生存的府兵制已经崩坏,根本无力维持。府兵制的关键是在于耕地,国家通过对于无地的农民授予土地的方式,建立农民和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源,而农民在战时受到国家的义务招募,不光没有薪资,有时可能还需要自带武器装备。为了方便管理,农民会被分配到各个将军府。将军府作为一个战时的召集单位,负责府兵的招募、训练和作战。

府兵制作为唐王朝自魏晋以来的传承下来的制度,为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府兵制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对中央政府造成额外的负担,老百姓平时耕种,只有战争时才需要作为军人进行作战。它兼顾了生产和军事的平衡,为国家保证了足够兵源的情况下,还能让百姓从事生产。当然,府兵制的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这种临时招募的军队,因为缺少足够的训练,战斗力是堪忧的。面对敌方训练有素的军队,府兵可能就会一触即溃。

为了让府兵制发挥最大的作用,每个将军府都会建立自己的部曲,也就是自己的班底,来进行相关的军事训练。而这些部曲,并不是临时组建的,有的是家族传承的,有的则是职业军人。将军府和自己的部曲,成了唐王朝藩镇割据的前身。随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府兵制的基础随之动摇。没有了耕地,也就没有办法招募到更多的府兵。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种以新的制度——藩镇,也就应运而生了。藩镇说到底,就是一种国家供养的募兵制度,和府兵制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种军队是不从事生产的,而是以军事作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逐渐地,职业军人取代了兼职军人。

宋王朝注入了灭亡的隐患——全面募兵制的到来

职业军人的出现,应该说是一种兵制的进步,是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但唐代的藩镇,却陷入了一种无法控制的状况。藩镇不光是垄断了地方的军事力量,也垄断了地方的财政和人事。这导致出现了强地方、弱中央的景象的出现,这在重视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不可想象的。藩镇虽然了延续了唐王朝的寿命,但也成为一颗无法根治的毒瘤,最终朱温作为藩镇的代表,终结了唐王朝。

藩镇开创了一个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混乱的时代,那就是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轮流坐庄时代。宋朝作为最后的胜出者,在建立初期,也不得不全盘接受藩镇的余毒。军人出身的宋太祖看到了藩镇的危害,作为开国之君的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藩镇的统兵将领。赵匡胤是具有足够的威望,来全面接管兵权的。虽说可以把兵权收归中央,但如何安排这些将领的士兵成了一个问题。

为此,宋朝想出了一个由中央政府来供养全国士兵的方式,那就是宋朝的全面募兵制。它和藩镇的区别是,它的经费来源不在是由地方自行筹备,而是由中央政府来统一调度。这种全面的募兵制,解决了藩镇留下的庞大的士兵的出路。这些士兵从地方军升级到中央军,变成了由皇帝直接统帅的禁军。可以说,宋朝是中央权力最为集中的时代,地方上的财政权和人事任命权也随着军权一起收归中央。终宋朝一世,几乎没有出现过地方诸侯的拥兵自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全面募兵制下堪忧的战斗力

随着全面募兵制的建立,宋王朝也迎来了禁军数量的不断扩大。禁军的数量,在巅峰时期,达到了百万之众。如此数量巨大的军队,成为中央财政的重大负担。在当时的时代,一个封建王朝能够维持如此庞大的常备军是不可想象的。这得益于宋朝当时强大的国力。宋朝的经济得益于商业贸易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税收的控制,使其具有在当时无可匹敌的经济实力。在和周边的少数民族的贸易中,宋朝的产品因为做工精细受到了欢迎,为此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而宋朝对于东南亚的贸易也在不断发展,通过远洋贸易,商业利润成为宋朝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着全面募兵制的发展。但宋朝的二次灭亡并不是因为内忧,而是两次众所周知的外患。如此庞大的军事数量,为何没能带来巨大的军事优势,反而在对外的战斗中处处受制呢?这主要是在全面募兵制的情况下,普通的士兵失去了战斗胜利的欲望。由于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普通的士兵想要通过军功来博取功名是很困难。在没有高官厚禄的刺激下,士兵也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如何活着则成了普通士兵思考的第一要务,因为只有活着才能不断领取薪水。于是,躺平成了普通士兵的普遍选择。

作为军队支柱的统帅,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很多是都是文官出身,更有甚至出现宦官统军的现象。出于对藩镇割据的恐惧,宋朝的统治者把如何限制军事将领的权力作为自己执政基础。限制武将专权,是宋朝统治者的普遍认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在宋朝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这和平年代,可能对统治者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但一旦发生战争,不知兵的将领和摸鱼的士兵,无疑是宋王朝的阿喀琉斯之踵。

复杂的外部环境——开始封建化的少数民族

当时的宋朝,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由于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宋朝的北部边疆几乎无险可守。如果在宋以前的朝代,中原王朝在完成了内部整合后,是比较容易夺取这些地区的。但宋朝面临的对手是向封建王朝过渡的少数民族政权,而不单单是是游牧民族政权。尤其是宋朝前期的对手契丹,开创了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汉地的独特制度。它在自己的政权里,实行了以汉法治汉地的模式,迅速笼络了汉地的民心,在幽云地区站稳了脚跟。

宋朝之后发动了几次针对幽云地区的战争,但因为缺少当地老百姓的支持,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防守的最佳方式是占据险要之地,而一旦失去了要地,则会处于挨打的被动。唐朝之所以能够成为幅员辽阔的帝国,除了有关陇贵族的支持和处于强盛期的府兵制,更主要的是它充分利用了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占据了各个关隘要地,使自身在防守上立于不败之地。宋朝在失去了地利的情况下,面对已经开始适应定居生活的少数民族,以自身并不具备激励性质的军事制度,显然是无法取胜的。


可以说,宋朝的文化、经济、社会在古代王朝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但再先进的政治文化,如果离开了军事实力的保障,是无法长久维持的。作为一个在古代两个亡于少数民族的政权,其孱弱的军事实力,在这个王朝诞生之初就已经注定了。它是一个脱胎于藩镇的政权,其政策的制定都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藩镇割据,但也注定自身军事制度的缺陷。宋朝的军事制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对抗外敌的入侵,而是为了防止军事将领的专权。这种奇葩的制度,自然是无法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量的,在面对强敌的入侵时,这样的骄兵自然是无法与之匹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宋朝   府兵制   募兵制   藩镇   王朝   少数民族   政权   士兵   制度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