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票卡图案里的那些甘肃文物

1974年版甘肃省粮票(伍市两)

老物件总是能勾起人们的怀旧情愫,特别是每当看到计划经济时代老票证图案里那些熟悉的陇原风貌,都不禁会感慨一番。甘肃省早期发行的票证,图案大多是工农业生产场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名胜古迹逐渐在粮票、布票图案中出现;近些年来的电话卡、公交卡图案更是将甘肃文物作为形象大使。

(一)

民以食为天。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粮票的战略地位不容动摇。1955年,国务院发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同年11月1日,甘肃省地方粮票开始发行使用,先后发行了1955年版、1961年版、1965年版、1969年版4种,前两版正面图案仅有面额,后两版正面图案为农业生产场景,背面均为注意事项。1975年2月,1974年版甘肃省粮票发行,原甘肃省地方粮票逐步停止流通并回收销毁。在1974年版甘肃省粮票各券种里,伍市两券(绿色)正面图案为兰州黄河铁桥和白塔山古建筑群,构图大气、绘制精美。老粮票图案里的兰州黄河铁桥,当年仍然承担着沟通市区黄河两岸交通的重任;白塔山公园自1960年正式开放后,当时也已历经十多年整修和绿化。现在的兰州黄河铁桥和白塔山古建筑群分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全国粮票和各省地方粮票外,新中国历史上,各省还曾发行流通过种类繁多的“工种补差”粮票。20世纪70年代初,旅大市(今大连市)的工种粮食定量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推广;自1973年开始,甘肃省各地市州先后印制了13种面额的“工种补差粮票”,限于在本辖区粮食供应部门购买成品粮和粮食制成品,亦可在单位食堂兑换饭票,但不准在社会上流通,至1984年底停用。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版嘉峪关市工种补差粮票拾斤券,以巍峨壮观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作为正面图案,在以工农业生产场景为主要图案的各地工种补差粮票图案里较为独特和吸睛。嘉峪关因“关”得名,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省辖市;发行这套工种补差粮票时,嘉峪关可能是当时新中国最年轻的省辖市,但是嘉峪关关城早在1961年即已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嘉峪关关城更是中外驰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

1974年版嘉峪关市工种补差粮票(拾斤)

(二)

吃饭穿衣,对于老百姓来说同等要紧。在重要物资凭票供应的年代,布票和粮票一样,都是居家过日子不可或缺之物。布票之发行,距今已整整70年;至20世纪80年代方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在甘肃省布票各券种中,1978年版的不同面额布票(从壹市寸到拾市尺),其正面图案均统一采用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及周边洞窟外景,不同面额券的区别在于票面颜色。该版次甘肃省布票的正面图案既气势恢宏,又间接保留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莫高窟的真实外观风貌,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有关部委在粮、棉、布以工代赈的基础上,又开始实行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1989年8月,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印发《甘肃省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实施细则》,其中包括印制、发放和兑付中低档工业品购货券的规定。1992年10月,甘肃省决定对以工代赈重点工程和部分中小型项目逐步实行直接供应商品物资。在甘肃省工业品以工代赈购货券各券种里,1993年版壹佰圆面额购布券的正面图案是著名的引大入秦工程东干渠渡槽;引大入秦工程被誉为“地下运河”“西北都江堰”,曾入选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978年版甘肃省布票(壹市尺)

1978年版甘肃省布票(壹市寸)

甘肃省工业品以工代赈购布券(壹佰圆)

(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通讯和出行,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70后、80后一代人而言,当年街头巷尾和学校宿舍里的IC卡、IP卡电话机,是再熟悉不过的通讯设备;与之配套的电话卡,因图案精美,亦曾一度成为收藏界追捧的热门藏品。电信运营商为了“吸粉”,在电话卡图案上颇下了一番工夫、费了不少心思。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游甘肃”主题IP电话卡(一套15枚),其图案就包括不少著名的甘肃文物和遗址形象:嘉峪关关城(世界文化遗产)、天水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渭源灞陵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肃南马蹄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阳北石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国宝)。更值得点赞的是,这套电话卡背面图案拼接起来就是一幅甘肃省地图。

以甘肃文物古迹为主要图案的游甘肃主题IP电话卡

融合了兰州代表性文物古迹的兰州地铁公交一卡通图案

2019年6月,兰州地铁一号线开通运营;与之配套的地铁(公交)一卡通亦同时进入市民日常生活。当然,随着移动支付的全面普及和无缝覆盖,今天的兰州人坐地铁、坐公交基本上都在刷手机;但笔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坚持刷卡进站、乘车,原因无他,只因手中这张一卡通的图案满屏都是地方文化元素——方寸之间融合了兰州三处著名文物:五泉山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山白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川水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在日新月异的移动支付手段面前,地铁(公交)一卡通多少算是“老物件”了,但每次刷卡,都有一种将兰州的历史文化浓缩于掌心的奇妙感觉,这种仪式感和满足感,恐怕是手机永远无法提供的。

来源:奔流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嘉峪关   图案   白塔山   以工代赈   甘肃省   兰州   面额   粮票   甘肃   工种   电话卡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