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兰州风土人情

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期间,他遍游兰州,拍摄了兰州许多风土人情的照片

兰州铁路桥边的羊皮筏

那时候虽然有了火车,但是大部人份的出出行方式还是经济实惠的羊皮筏

黄河边褪羊毛

羊皮筏需要保养时换单个羊皮囊时,就在黄河边随时更换

水车边洗东西的街坊

风和日丽的时候,三五成群,洗洗涮涮

洗菜洗桶的人

黄河边水车

水车处有人摸鱼 有人洗东西

作为一种提灌工具,兰州水车经过数百年的制作和实践,制作技艺不断改进,具有结构学的匀称美,力学的平衡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实用价值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虽已消失,但作为古代兰州人生产智慧的结晶,水车是兰州农业发展的见证者,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 [1-3] 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 [4]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始称“中山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兰州   泰来   铁桥   黄河   水车   中山   风土人情   美国   技艺   羊皮   河边   民国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