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考生是如何作弊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古代高考考生是如何作弊的?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

科举考试,又称科举,在中国古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当时教育的最高水平。通过科州考试意味着名利双收,因此许多考生不遗余力地在考试中作弊。方法包括走私备忘单、贿赂官员以及与负责搜身的士兵勾结。

为防止作弊,当局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指派士兵在进入考场前搜查考生,并发放准考证(也称为“浮动票”),详细说明每个考生的身体特征。此外,候选人必须组成一个五人小组,作为防止作弊的相互担保人。然而,这些措施并不总是有效的,许多候选人仍然设法作弊。

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搜身,搜身非常彻底,包括搜查候选人的耳朵和鼻子。然而,这种做法后来被批评为过于侵入性,取而代之的是当局提供的强制性洗澡和官方服装。

那些被发现作弊的人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例如罚款、监禁、流放到偏远地区,甚至被沦为官员的平民。总体而言,科州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很普遍,当局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防止作弊。

古代高考作弊都有哪些手段?

夹带,是最常用的作弊方法

夹带,是自古皆有的作弊方法,即把考试资料,想方设法带进考场。清朝道光年间的作弊工具,以其小巧精致而闻名,该作弊工具9卷本,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竟然有十多万字,字才一毫米,牛角刻版印刷的,也不知道这位使用者的眼力得有多好,这么小的字也能看得见。

坎肩不用说了,穿着就进去了,字在里面。作弊工具,带进去的方法有很多,有的藏在鞋垫里面,有的藏在衣服夹层里面,有的隐在文房四宝里面,有的隐在蜡烛里面,有的藏在食品之中,有的甚至藏在肛门里带进,也有的干脆将参考资料写在身体某一部位。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考官们也不傻,会想各种方法监视考生。

贿赂,是最高明的作弊手段

夹带最容易被发现,只要被发现,轻者取消考试身份,丧失人生转机,重者打板子、流放甚至死刑。

在古代作弊,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但为了功名,许多人铤身试险。有权有势有钱者,采取更有效的办法,便是贿赂考官。只要打通了考官的关节,或偷出试题,造成试题泄密;或在考卷上留下记号,考官心有灵犀直接“中标”;或约定暗号,考试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协同作弊;有的买考官后,考官胆大妄为,竟然将试卷名字互换,造成张三考中,李四登科的恶果。

代考,找专业代考人帮忙考试

古代有“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的说法。百分之三、四十的人竟然是代考得中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官员,竟然是冒牌货

另一种作弊方法是代考。古代的代考者已经成为了一份“职业”。这些代考者文才出众但却屡试不中,因此以代考为生。

但经他们代考的人却屡屡得中,不能说不是考试中的奇葩。一些富贵人家,为了确保王孙贵族高榜得中,除了贿赂主考官以外,还同时聘请代考者为纨绔子弟们代考,以确保一击即中。

当然考生进考场,也是有“准考证”的。“准考证”上有考生的户籍地、外貌、家人等信息。监考官根据准考证件甚至考生口音“验明正身”,唯一的缺陷是没有相片,这也给代考者机会能够顺利进入考场的原因,成千上万的学子,验明正身仅仅凭监考官的一双肉眼和头脑的判断,化妆、易容、贿赂等方法,都可轻易蒙混过关。

古代高考作弊的种种手段和防范措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政治体制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特点。虽然现代考试已经采取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防范作弊,但作弊行为仍然存在,甚至不断变得更加难以检测。

除了考试本身的管理和监管,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塑造。学生需要明确道德底线,坚持诚信原则,不得以任何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惩罚和社会舆论谴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古代   夹带   科举   准考证   考官   考生   手段   措施   方法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