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一个守成之君何以称千古一帝?是名副其实还是言过其实?

#头条创作挑战赛#夜幕降临,一位父亲左手提着灯笼,右手牵着儿子,避开文官视线,从宫中角门溜出去,饶有兴致的逛起了民间夜市。


回去时,父子俩路过六科给事中办公的地方,只见里面仍旧灯火通明,臣子们还在处理公务。


儿子大声问父亲:“这是什么地方?”


父亲忙示意他小点声,还说要是惊动他们就完了。


儿子不解,又问:“他们不是你的臣子吗?难道你还怕他们?”


父亲摇头,无奈地说:“如果让他们知道我们出宫去,明天言官们的奏章就会像雪片一样飞来。”


这一对父子就是明孝宗朱祐樘和他的儿子朱厚照。

明孝宗对儿子朱厚照是比较宽松的,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并愿意儿子像他一样在苦闷中度过一生。


他的想法源于他悲惨的童年生活,尽管他有着高贵的皇族血统,但他的成长经历却十分坎坷。


孝宗为宫女所生,这在明史上并不罕见,像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都是宫女生的,但孝宗与他们还有些不一样。


他与父亲明宪宗第一次见面时,已经是一个六岁的小孩了,这一切都是拜宪宗宠爱的万贵妃所赐。


明宪宗继位后独宠万贵妃,而万氏嫉妒心又强,难忍宪宗宠幸其他妃嫔,导致宪宗在生儿育女问题上很被动。


有一天,他去宫里的图书馆,看到一位美丽的宫女,一时兴起便临幸了她,之后这位宫女便生下了明孝宗。


鉴于万贵妃的狠辣手段,孝宗在太监和宫女的保护下,被送到了宫里的安乐堂内,这样一直长到六岁。


即便在六岁时与宪宗父子相认,他的生活也没有改变多少。在找回父亲后不久,母亲纪氏便遭万贵妃迫害而暴亡,但宪宗对元凶却概不追究。


后来在他荣登大宝后,曾数次派人前往母亲的家乡广西寻亲,但都一无所获。可见,在他心中,对母亲的死很难释怀。


年幼的朱佑樘认清了宫廷现实,此后一直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在万贵妃的寝宫中 ,既不敢喝水,也不敢吃东西,因为害怕被毒死。


在朱佑樘被立为太子之后,万贵妃仍不死心,一直阴谋要废太子,如果不是泰山发生地震,宪宗早就把他废了。


从孝宗的成长经历来看,他没有享受过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一直生活在一种压抑的氛围当中。


坎坷的童年和成长经历,也使孝宗养成了一个和蔼、宽容,为他人着想,情绪稳定的性格,可以说,明朝三百年也很难找到一个这样富有宽容心的皇帝。


在他熬过艰难的岁月之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万贵妃去世,明宪宗朱见深也失去他的精神寄托,同年八月,宪宗也驾崩了。


皇太子朱佑樘升级为大明皇帝,开始了他十八年的执政生涯。


尽管明宪宗不勤政,但他留给朱佑樘的是一个稳健的基业,流民问题成功解决,各项制度也已完善,边境烽烟渐熄,而后世的财政危机和党争还没有出现。


所以,朱佑樘即位时的整体环境还是相对稳定的,但他也没有选择躺平,而是主动选择了做一名勤政的帝王。

明孝宗的政绩


在他继位之初,首先进行的一件大事就是,斥逐奸佞,任用贤能。


朱见深时期绕过吏部所封的两千名传奉官被他罢免,宫中的道人、方士、僧人、术士也被他清理了个干净。


像太监梁芳,在成化年间向万贵妃行贿,从而“擅宠于内”,许多奸佞之徒都走他的门路而得到重用,在孝宗即位后的第六天就被处理了。作恶多端的李孜省,在成化年间权势也很大,与梁芳同一天被清理。


还有宪宗的宠臣万安,毫无才能却入了内阁参机务,他的靠山很大,就是万贵妃。他与万贵妃并没有什么关系,但通过宦官攀上了万氏,“自称子侄行”,在朝中作恶。


孝宗当太子时就早知其恶,但没想到他竟会如此下流。孝宗在父亲寝宫发现一箧奏疏,内容都是讲房中术的,署名就是万安。孝宗让人拿给他看,万安羞愧难当,孝宗遂下令罢免了他的官职。


对万安的处理还牵扯到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对万贵妃的处理问题。万贵妃几乎是所有朝臣都忌恨的对象,更何况她还迫害过孝宗的母亲,甚至包括他自己在内。


官僚们希望孝宗剥夺了万氏名分,但由于万氏问题也关乎明宪宗的声誉,所以,孝宗最后一句话了结了此事,那就是到此为止,不再追究下去了。


在洗刷奸佞的同时,孝宗还启用了一批贤臣,他把太监怀恩从凤阳召回北京,仍旧掌印司礼监,一批业务娴熟官吏被委任到重要的位置上,吏部尚书王恕、兵部尚书马文升,还有像刘大夏、刘健、谢迁、李东阳等,都得到了重用。


他自己也十分注重对官吏的考察,多次指示吏部、都察院考察进退人才。


《明史纪事本末》曾用二十个字对此加以表述: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

其次,孝宗还很注意广开言路,他上台后,言路大开,不仅大臣上表言事,就连未做官的太学生也踊跃提建议。太学生虎臣变因谏言而闻名于都城,授七品官,做了云南知县。


还有一次在经筵进讲中,讲官的讲章中有一句“以善道启沃他”,其中的“他”字,太监认为不能用在皇帝身上,说这是冒犯。


于是就向孝宗告状,孝宗听后,认为此事不值一提,还鼓励大臣直言无讳,让臣下大胆献策献计。


广开言路政策的实行,使明孝宗能够集思广益,看到不足之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为其改良政治创造了条件。


第三,弘治时期在政治上的改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明孝宗只有一个老婆,就是张皇后,皇后有两个弟弟,张鹤龄和张延龄,二人仗势欺人,侵夺民田,数度犯法。


户部主事李梦阳上书指斥弊政时,特别指斥了张鹤龄,揭发他“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


皇后的母亲金夫人听说此事后,跑去孝宗面前大哭,要求严惩李梦阳,孝宗是妻管炎,不得已将李梦阳下狱。


之后科道官纷纷上疏营救,而金夫人还要求加重惩罚。孝宗大怒,推案而起,遂批示“梦阳复职,罚俸三月。”


在经济上,他还进行了盐法改革,洪武时代为了解决边疆军队的粮食问题,皇帝让盐商到边疆开展商屯,以换取买卖食盐的资格--盐引,但商屯远不能与军屯相比。


到了成化、弘治朝,盐引日益被权贵、宦官所垄断,导致食盐无法畅销。弘治五年,购盐由开中法变更为纳银法,也就是只交钱就可以获得买卖食盐的权力。


这样一来,盐商纷纷从边疆回到了内地,以银换盐引,国库充盈起来,大的商帮也由此形成。


在文化上,弘治朝还组织编修了典章,通常一个王朝在初期编修典章是为了训政,前期编修是为了弘扬功德,而中期则是为了追寻祖宗成法,以整顿、总结为目的,后期编修就是为了变更了。


明孝宗处于明王朝的中期,朱元璋的那套法则已经不适用,毕竟时间已过去了一百多年。


孝宗主要是对祖宗成法进行强化,于是编修了《大明会典》,其中涵盖了国初的一切制度、礼仪和法律;对《大明律》也进行了补充,修订了《问刑条例》。


在明孝宗的励精图治下,国家赋税收入从2500万石增加到2700万石,人口从弘治元年(1488年)的943万户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增加到1041万户。


从上述明孝宗的政绩来看,他的确是一个明君,弘治一朝也是令士大夫们十分怀念的时代,即便是后世世大夫们也十分推崇他,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们,也都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帝王。


因此,后世人多将弘治王朝称作“弘治中兴”。但明孝宗堪称明朝的“千古一帝”却是言过其实。

明孝宗堪称守成之君更合适


如果从更宽广的历史视野来看,明英宗、明宪宗时代的王朝实际仍旧是平稳的,也是正常运行的,政治上的运行更加依赖于成熟稳定的官僚集团。


只时英宗、宪宗与孝宗相比,他们的言行并不符合儒家的行为规范,而明孝宗在位十八年,基本算是没怠政的,算是遵循了儒家的意志,但话说回来,他所做的事情也都是一个正常皇帝理应该干的事儿。


更重要的是,孝宗君臣所进行的政治改良,从本质上说,只是小修小补,其作用也只不过是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虽然开展的工作不少,但也有不少工作难以坚持到底,比如在抑制势家近幸的政策上执行并不彻底,在宦官任用上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对张皇后过于包庇。


在勤政上也未能做到从一而终,执政前八年尚可,弘治八年后,孝宗过于热衷于斋醮、烧炼,上朝也不积极了,奏章批复也不及时了。


由此可见,明孝宗在工作上的表现前期尚可,而中后期的执行情况则是要打个问号的。


更为遗憾的是,明孝宗严格要求了自己,但对他的接班人朱厚照却格外的宽松。对儿子的教育问题,他没有听从大臣的意见,而是给了他一片自由的天空。


所以,明武宗生性活泼好动,喜欢踢球,骑马射艺,最终培养出了一位任性无为的皇帝。


综上所述,对明孝宗的评价,更适合于“一个守成之君”,他的政绩与所产生的影响还达不到“千古一帝”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万安   成化   奸佞   王朝   言过其实   宫女   贵妃   名副其实   大臣   千古   皇帝   儿子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