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史|历史成因和未来展望

全民“鸡娃”的现象并非古已有之。

孟母三迁是信奉里仁为美的一种道德自觉,绝非功利的择校选班。闻鸡起舞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是追求儒家真理的一种忘我状态,绝非熬夜刷题做卷子。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学子还是眼里有光芒,胸中有理想,心里有憧憬。他们普遍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相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立志勇攀科学高峰,为四化建设多做贡献。大批优秀毕业生还会首选中专技校。我家先生当年在一个高中名校的尖刀班,学霸们“算计”性价比的结果,竟是集体绕开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特别是清华,长达5年的本科学制让人觉得鸡肋。

(一)历史的成因

全社会的焦虑、内卷、鸡娃,其实只是本世纪以来短短一二十年间的事情。究其原因,它是以下四个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

第一,持续的人口生育高峰下,优质岗位的锐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工作岗位的6070后,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婴儿潮的产物,每年的出生人口高达二三千万,但是他们幸运地遇上了改革开放、市场化转型、股份制改革、南巡讲话、依法治国、房改、入世等所有好事。公务员制度刚刚施行,股份制银行、上市公司、律师会计师事务所、房地产公司,都是百业待兴、大量用人的时候。所以6070后,中专生已是紧缺专业人才,都被迅速提拔到各类中高层岗位上;甚至很多中小学教师,被人从讲台上请下来,直接安排到领导岗位上。

但是进入新世纪,8090后进入岗位的时候,情况就急转直下了。他们是改革开放富起来后的又一波婴儿潮,出生人口规模仍高达每年二千万上下。可是好的岗位基本被比他们大一二十岁的6070后占完了,30年内不会腾出来。

第二,8090后是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是家里的独苗,承受了过多的宠爱和过高的期待,他们不再愿意进工厂、下田地。

要知道,到6070一代为止,普通家庭还是把读书考学看作摸彩票一样,读得出就读上去,读不下去就回家种田。被中高考分流的80%的人口回家做了工人农民。社会上劳心者和劳力者从来都是二八定律。可是从独生子女一代开始,团宠们有了更强的出人头地意识、更少的吃苦耐劳精神,现在全民都想做劳心者,全民争抢白领岗位,僧多粥少的竞争就加剧了。

第三,大学扩招政策‬的冲击。

如果真是为了增强劳动者素质,那么世纪之交开始的大学扩招,应该是扩强工科专业和职业教育,可是事实偏偏是大批二三本学院从师资和培养成本出发,大量给文科管理类普通本科注水。拿着注水文凭的年轻“孔乙己们”再也放不下身段回到车间地头,管理岗位竞争进一步恶化。

扩招还有一个后果,因为文凭泛滥,用人单位只能认名校,认硕博了。就像商品极大丰富后,消费心态不是变得平和了,反而全民追逐顶流奢侈品一样。

第四,经济脱实向虚的打击。

盼望中的转型升级一直没有来,相反,本世纪以来,传统实体经济受电商、房地产和环保整治的三重打击,也纷纷关门外迁,导致技术岗位的供应也同步收窄,管理岗位进一步卷出天际,编制因此成为宇宙尽头的存在。

就业市场的内卷必然传导到教育领域。深受其害的8090一代,一方面目睹6070一代“学而优则仕”,相信读书是改天换命的捷径;另一方面,他们把自己在就业市场的艰难归因于自身的文凭不够亮眼。强烈的补偿心理,导致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疯狂鸡娃、剧场效应就这么迅速燎原起来了。

被鸡的一代娃,大概出生在2010年前后。

(二)未来展望

内卷因人口就业而起,也必然随着人口就业结构的改变而终结。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狼爸虎妈辈出的8090一代其实过度焦虑了,他们的下一代即将面临的竞争环境事实上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喝到改革开放头口水的6070后这几年正在密集退休,离开他们占了30年的重要岗位。每年退出的人口(均按出生人口计算)高达二三千万,而新进入职场接班的0010后,每年只有1500万。

二是这几年新生儿已经急跌至一千万以下,接下来大量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将出现学位过剩。前几年的人抢学位,将变成学位抢人。攻守易势,鸡娃竞争必然降温。

三是本世纪被鸡一代深受教育内卷之苦,内心坚定抵触鸡娃。所以从他们的下一代开始,鸡娃传统必然后继无人。

四是以目前的出生率,如果再叠加一次科技革命、经济腾飞、伟大复兴,各行各业都将一才难求。就像北欧一些小国寡民社会,每个年轻人都是香饽饽。6070一代的机遇,一个甲子后也许又要重现。

(三)现状的突破

1.将鸡娃理念扫进历史垃圾桶。

每个人的智愚,其实出厂的时候已经决定。后天家长需要做的是把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激发出来,用适配的功率把出厂性能最好地发挥出来。

对孩子的学习和终生发展来说,爱与陪伴,对自然和人生的兴趣,具有更高的价值位阶。特别是幼小阶段,童心、好奇心、专注力,远胜文化课的抢跑。小学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除了课外阅读,特别是古代经典的输入,最好练练童子功外,数学科学英语保留一点兴趣就行了,系统的学习到中学再发力也不迟。

我家老大小学6年每天放学在小区花园疯玩,语文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差不多只选做四分之一的量,学校那边的压力都是爸爸挡着。英语更是完全放弃,小学毕业连this is还不会念。可是初中开始,课堂上有了语言环境的浸润,不出三年已经听说读写四项全能;不出六年,高考就拿了基础和阅读部分的满分,而且考的还是近几年最难的浙江卷。

2.补课刷题99%是无用功。

机械重复的炒冷饭,不仅挤压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还抑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数理化的学习,一定要留足思考反刍、观察验证、动手实践的时间。一个脑袋就像一架马达,超负荷只会过载烧毁电机;一个脑袋好比一间屋子,塞得太满就没有腾挪空间。

我觉得一门主课最多配一本辅导书和一本习题集足矣。习题也只要针对自己的层次,选做一部分即可。补基础的做A卷,促提高的做B卷,玩奥赛的做C卷。

为什么说99%的补课没用?因为只有百里挑一的天才老师,才有一语点醒梦中人、一掌打通任督二脉的能力。如果找不到这样的老师,还不如看看课外书,找点网上资源。

3.对技能达标型、应知应会型科目实行“通过性考试”。

考试是指挥棒。一定要控制样样重要、样样都要纳入中高考、样样都要增加分值的冲动。适应ChatGPT时代,应试教育一定要做减法,把英语、艺术、体育、品德等作为通过性考试,留足创造性思维能力考核的分值,增加中高考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把堪当复兴大任的好苗子一步步选出来,加以重点栽培。

保留高中阶段奥赛地位。这个不是一般智商的人可以鸡出来的,而它对发现智商超群的学生的功能十分显著。

4.强制压缩中小学生在校时间。

规定中小学生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八点半,让每个孩子每天可以睡个懒觉。身心健康是创造力的基础。送学时间宽松,也能保证家长的时间自由,增强他们生育意愿。

5.取缔一切家委会、家长群、学校公众号。

剧场效应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前方学校在搞直播,后方家长暗中在搞攀比。家校之间各有各的本分,根本不需要高频互动。学生应当发挥主体责任,自主学习、劳动、实践;老师要大胆行使教学、考核、奖惩的职责权限;家长要安心上班,回家为孩子做好人生榜样。家校之间不要瞎掺和,不要相互干扰,摒弃一切形式主义作秀。

6.实行义务教育均质化。

学区要与房产脱钩,全体孩子实行居住地、租住地就近入学。每个老师都在家门口、步行可达的3所学校内定期(6年或12年)轮换。这样,我们在数亿学生就近入学之外,加一个数千万老师就近上班,可以大大减少师、生择校的折腾,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大大提升全民幸福指数。老师换个新鲜环境,对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校的创新特色,应该体现在服务周边居民的能力上,体现在德育、体育的特色上。文化课的教学应当严格执行教纲考纲,真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引导全社会建立多元价值观。

努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努力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待遇。提倡职业平等、劳动光荣、奉献积德。七八成的学生应该去学理工,学艺、学技,做到一技傍身,大幅压减二本以下大学管理类专业招生人数。

随着社会回归多子女家庭,以及未来就业竞争的缓解,价值观回归多元具有客观基础。家长孩子需要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德不配位,必遭反噬。你看同样是科学家,为什么有的特别高寿,有的特别容易早逝?排除先天疾病因素,就看是不是这块料,有没有得其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本世纪   成因   文凭   全民   岗位   人口   家长   竞争   老师   未来   孩子   时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