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纠结中的善意之光

从合法性的角度,中国最后一个皇朝明显先天不足,当我们抛开狭隘的地域观念,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还原当时的真相时,也许难以理解当时中原地区知识阶层的愁苦和愤懑。

当先进战胜落后时,社会是进步的,然而,当曾经的先进被一直鄙夷的学渣超越时,当生存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让意气风发成为越来越沉重的包袱时,取舍永远都是一个大问题。

同样被杨青黎瞧不起的有一位来自益都的才子赵进美,崇祯年间中的进士,顺治年间颇有建树,即为贰臣,难怪人家瞧不起,可惜满腔才气,难有施展的空间。

作为一个蒸蒸日上的文化家族的嫡系子孙,赵进美自出生就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人称圣童,19岁以山东第一的成绩中举,名声大噪,四年后中进士,与名流唱和,好不风流快活。

只可惜,这已经到了崇祯13年,大明王朝的寿数屈指可数,年轻气盛的风流才子并没有与文天祥、史可法等先辈、同僚为伍,一不小心成了新朝廷的肱股之臣,做了不少维护社会稳定的事。

找到一篇赵进美早期一篇的官样文章《缓征宽刑疏》其中有:“窃惟王政莫大于恤民。而百姓之待泽于上者。莫切于刑赋。近改折清狱。屡奉恩谕。海内已瞻仰圣慈。臣更有刍荛之识以进者。如钱粮正课。丝粒皆关有司考成。谁肯为民受过。

近见江南册报奉旨革职提问诸臣。皆以官役侵欺揶借。蠹国累民。法所当严。但恐新选有司。不体朝廷德意。功名念重。转相效尤。遂以催科为急。追呼敲扑。急如星火。奸役猾书。因势逞威。征求日急。杼轴日空。岂能仰达我皇上爱民如子之心乎。臣乞下该部。严饬有司。设法劝谕。鼓舞乐输。上完国计。下不病民。并将革斥诸臣。侵欺挪借透支诸弊。明出晓谕。颁布各省。务使穷乡下邑。晓然知朝廷剔弊厘奸之大法。有司不敢借口暴征。抚字之政。寓于催科。庶皇仁下究。残黎不至重困矣。”敢于直面问题,不怕得罪同僚,为民请命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其后对涉及吏治的司法腐败也多有涉及,足见是个好干部。

他写的《叔孙通论》更是饶有趣味,字里行间好似有为自己这类人辩解之嫌,可惜总也说不圆,其中“故礼不足则任法;法不足则恃兵。兵者,礼之穷而法之变也。兵可止乱、亦可生乱。以生乱者止乱,是取黄良乌喙之效,愈而不已。”也许是身逢乱世的书生无奈的表白吧,就凭其后半生宦海沉浮中始终坚持的民生导向,我们还是宽容点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中原地区   崇祯   刍荛   急如星火   贰臣   同僚   进士   朝廷   善意   年间   有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