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部分中小企业主的心态,崇祯式的悲剧为何屡屡发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愈多人选择自主创业。通过自己的几载的努力,终于有了一定规模的成就,可这时候瓶颈也来了,任凭这些老板们再怎么努力,企业无法更上一层楼,反而不断走向没落。这种局面的造成固然有多重因素,可有相当一部分老板会认为,这都是员工不努力,不能理解他的想法造成的。

如果当这些老板产生这样的想法时,我劝你不妨抽点空来读读历史,尤其是发生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身上的故事。

崇祯很勤奋,也很节约,常常批阅奏折到半夜。这是否像极了在深夜啃着面包回复邮件发着微信的你。崇祯的目标很明确,让大明完成中兴,而作为老板的你,则是想着如何让企业做大做强。为此崇祯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你也是操碎了心身体各种报警。

可残酷的现实是崇祯在和清朝以及农民军的较量中第一个搞出局,而你的企业则是每况愈下,最终走向破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就是不懂管理的艺术。历代皇帝对于皇储的培养都是费尽心思,往往会找来能力出众的大臣对其辅导,这可不仅仅是学术学问上的教育,更有如何治理国家。等到合适的时候有些皇帝会让皇储参政甚至监国,以进一步培养他的治国水平。

可崇祯没有类似的教育教导,其父朱常洛地位一直不稳固,再者他还有哥哥朱由校,类似的教育根本是没必要的,事实上要不是朱由校早逝无子,皇位是绝对轮不到崇祯的。

很多老板其实也是半路出家,他们有着过硬的技术,却对管理学一类的知识一窍不通,甚至对此类知识不屑一顾。可事实是不少企业在日常运行中离不开这些东西。就拿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有个做地铁系统的企业,每年为了应付所在行业的体系审核,花费了不少财力和人力。光请个老师来做培训就要花费两三万一次,各部门还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配合完成相应的资料文件整理,十分消耗人力。乍看之下以为是很高深的东西,实际你只要学过管理学就会发现,都是些SWOT分析法,龟状图等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的应用。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能搞得像打仗一样,有这精力和财力,去花在更需要打点的地方不好吗?

其实对最高决策者来说,理论知识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何用人才是决定他上限的地方。就这点来说崇祯是不及格的,他上台伊始就除掉了魏忠贤,造成的局面就是东林党一家独大。要知道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逐渐做大,甚至对皇权产生了影响。朱家的孩子们不傻,他们竭尽所能来制衡这批文官,哪怕担上不问政事只顾享乐昏君的名声。都说明朝宦官问题严重,可他们再厉害也只不过是皇帝的一颗棋子,作用仅仅是制衡文官集团。要是真像唐朝宦官那样可以掌控皇帝,那凭崇祯这样乳臭未干的小子想要对付魏忠贤这样的老油条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有些老板来说,也会面临这样无法制衡手下的问题。我曾在一家做实验室装修的公司实习,结果这家公司竟然老板和老板娘手下分为两波不同的人,且互相敌视,而日常工作又需要两拨人配合,结果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是老板所能掌控的仅有财务,老板娘派系则是掌管了工程技术和销售,这两块在一起就能左右工程款的到账时间,你空有一堆财务也没有用。所以就会出现老板在办公室吃便利店饭团,老板娘和其手下胡吃海喝的情景。

这个老板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自己负责招人安排在各个部门。但这些新面孔哪是老油条们的对手,譬如一位老板招的员工因妻子生孩子请假,走时把相应的工作交代给了同事,本想着就两三天功夫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谁知他负责的一批材料正好出现了交付问题,原来是他所交待的同事故意不报,老板追问起来他们都甩锅给了请假的同事,老板没办法只能自己开车去供应商处协商,由于当时我是他招进去的,他就带着我一起去,结果这让我成了众矢之的,最终也只能黯然离开。

对崇祯来说,东林党一家独大的恶果就是越来越缺钱。原本魏忠贤在时,无论出于私心还是中兴,东林党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势力都成了其税收的重要来源,明末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缺钱,钱粮充足的情况下,明军的表现还是很给力的。

但随着魏忠贤倒台,想要从东林党身上拿钱显然是不可能的。可朝廷尤其是边防需要巨大的开销,这时崇祯耍起了小聪明,他把这笔开销转嫁给了底层百姓,为了节约开销崇祯开始精简驿站,这使得大批驿卒下岗,其中一人便是李自成。越来越高的税收让本就生活困难的百姓难以生存,于是明末农民起义在崇祯年间井喷式的爆发。

在现在的中小企业中,老板们的小聪明可不尽其数,像什么上班打卡下班不用的已经算是小儿科了。最搞笑的当属我有个认识的人和我说的,他们公司把员工当傻瓜一样糊弄,说在试用期表现糟糕。按照一般思路你到期了不用就是了,可他反其道行之,说他们大发慈悲想给你个机会延长试用期两个月,实则呢只是这两个月正好有个项目,又正好没人干。结果那人不答应,主动让对方开除还根据劳动法要到了赔偿。大约过了一年后,他们又打电话想让他免费帮些忙。。。。不得不说这样的小聪明放在公司发展上不好吗。

纵使遇上以上种种麻烦,你做老大的要是手下有能人,而你又能知人善用,那么扭转颓势也是可以的。这点来说,崇祯是幸运的,他不像其他末代皇帝那样无人可用,他手底下可以说是将星璀璨,这些人也愿意为崇祯卖命。

但崇祯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以明末的财力,想同时对付起义军和清军难度不小,你索性用手头这副好牌集中攻破一点再说,可他想两头兼顾,结果越弄越糟。作为领导前线将领出现矛盾你就要想办法解决,崇祯倒好不仅坐视其互生嫌隙,甚至要亲手指挥每一步怎么走。如此骚操作下,以至不少将领不是死于自己人之手,就是因友军的见死不救战死沙场,剩下的人见此情景心生寒意,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索性叛变。对于为国捐躯者,崇祯的做法也基本让人心寒,没有抚恤赏赐,不拿你家人问罪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对我们一些老板来说,崇祯的这个问题也是有深刻的体现。有一家搞化学的公司老板,他目标很明确要把公司发展成制药厂,可是呢他不去想如何完成这一目标,而是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实验室装修用多少水泥黄沙要自己计算,多一粒也不行。客户来拜访不是想着怎么维护好关系,而是想着弄点花花草草来体现自己的情操,甚至连花架式样都要自己设计量尺寸。对于员工与他意见想做的他则是要求必须按照他的来,不然轻则嘲讽你小学生都不如,重则要动手。这样的老板又有谁想为他卖命呢?

枯燥的历史单看毫无意义,如果结合实际也是有不少意义的。很多老板感慨自己不易时的惆怅,在崇祯身上又何曾没有体现呢?既然前人给了你生动的例子,难道你非要等着自己也在煤山挂一丈白绫才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崇祯   东林党   明朝   文官   明末   小聪明   企业主   手下   悲剧   皇帝   心态   老板   发生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