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大将施琅,为何能与郑成功并列?没有他就没有今日台湾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众所周知的共识。不过清朝时,力排众议将宝岛台湾纳入中国版图的,确是另一位大将。

这人便是靖海侯施琅,他生于乱世,开创太平。生于明朝崇祯10年(1637年),17岁参军,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死于水师提督任上。

在他故乡的纪念馆对联中写道:“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为何他收复台湾这件事上能与郑成功相提并论?他又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呢?

一、平步青云,延缓清廷统一中国二十年

乱世出英雄,施琅出生时崇祯还未登基,大明王朝颓势已显。好在施家还有些家财,施琅和弟弟读了私塾,读书之际也会习武,臂力惊人,还涉猎兵法。

因缘际会,17岁时加入了郑芝龙(郑成功父亲)领导的军队,担任千夫长。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也迎来了自己出人头地的好机会。

参军7年之后,李自成破北京城,崇祯煤山自杀。明朝政权在南京苟延残喘,抵抗闯王和满清的蚕食。

由于缺乏人才,施琅被提拔为副总兵,过了一年又被升任左先锋。明朝眼看是回天乏力了,施琅的官却是越来越大了。

可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却意外成为了降兵。1646年,郑芝龙眼看满清军队攻破南京,大军压境前来招降,不得不从。第一次,施琅被大势裹挟,效忠清朝。

2年之后,被清朝招安的广东提督李成栋又反水,归顺南明朝廷,至此施琅又成了明军。此时郑芝龙被招安去了北京。他的几个儿子依然抵抗满清。

施琅此时在郑成功麾下效忠,出任左先锋,两人关系十分要好,郑成功视他为左膀右臂,大到行军布阵,小到日常操练,都是互相商量着进行。

施琅此时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本领,1650年,作为老爹儿子中最弱的势力,郑成功在施琅的辅佐下翻身。

两人定下了袭击厦门的战略,一举吞并了其他几路郑氏人马,占据厦门开展反清复明的大业。后世历史学家评价,这一举动让满清统一中国延后了20年。

虽然形势大好,但是危机也在酝酿。由于郑成功和施琅两人脾气十分相似,军伍生涯的磨砺,使得两人都是强硬派,不喜欢轻易服软,最终两人也因为观念和性格原因,产生嫌隙。

二、反目成仇,降清攻台只为报私仇?

1651年,郑成功以厦门为根基,率军进攻广东南澳。与清军相比他们势单力薄,广东多山地,补给线太长拖慢行军步伐,郑成功便定下劫掠解决军需补给的策略。

琅此时极力反对,毫不留情面的违抗郑成功军令。因此郑成功直接收回他的兵权,让他回大本营厦门。

此时厦门正在遭到清朝泉州总兵马得功围攻,厦门城门已破,留守厦门的郑芝莞和阮引等将领废物一个,吓得落荒而逃。此时进攻的清朝兵马只有600人。

或许是时势造英雄,被郑成功遣散回厦门的施琅一行人,此时正好回到厦门,当即60多人对着清军就是一波冲锋,将600多人冲得是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对于郑成功而言,这是天大功劳,厦门不失,他才有后来北伐和东征收复台湾的基础。不过之后发生的事情,使得两人的仇恨不断积累。

施琅的亲兵曾德为郑成功旧部,犯了军法之后,从施琅营中逃到郑成功那里,郑成功庇护曾德,将他提拔成自己的亲随。

施琅很生气,带着人抓走曾德,不顾郑成功不要杀他的命令,坚持将此人斩首。郑成功十分生气,要抓施琅,施琅连夜跑路,回到江西老家。

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郑成功命人把侍郎弟弟和父亲抓起来砍了脑袋。杀兄弑父之仇不共戴天,1651年,施琅再次投降满清,成为了降将。

最初,施琅一直没有受到重用,跟随清军四处征战。直到1656年8月,曾经的同事,投降后还是同事的老朋友——海澄公黄梧推举施琅,满清高层把他升为副将,有很快升为总兵。

至此,施琅开始在清朝展露拳脚。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原名“施郎”改为现在的“施琅”。江日昇在《台湾外记》中写道:

“梧荐施琅水务精熟,韬略兼优。若欲平海,当用此人。”

1661年3月,郑成功率军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大业,12月荷兰人投降。完成这一壮举后,郑成功第二年就病死了。

此时已为清朝大臣的施琅,仇人已死,然在其位,谋其政。成为福建水师提督后,他大力发展水军,为谋划夺取郑氏控制下的台湾积蓄力量。

三、力保台湾,留之诚永固边圉!

1664年,施琅率军队开始第一次进攻台湾。如同东征日本的元朝水军一样,他们出师未捷,败给了大自然。

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遇上了大台风。此时的战船还是以风帆和木浆作为动力,在狂暴的台风席卷下寸步难行,水师只能提前返航,第一次平台之旅无疾而终。

生活就是这么真实,在你以为最糟糕的时候,让你知道什么是更糟糕。1665年施琅开启了第二次攻台大幕。

然而这一次更是被大自然变着法子整,水军接连遇到暴风雨、大雾、台风。毫无意外的,第二次攻台之旅都是失败告终。

远在北京的阁老大臣们开始耐不住性子了,正所谓“再一,再二,不再三”,施琅还真要三平台湾吗?

打又不好打,水军开不过去,清廷只好派人前去议和。此时台湾被郑成功儿子郑经控制,郑经回复,仿照朝鲜,台湾可以称臣纳贡,但是不剃头,不登岸,成为藩属国。

这样的答复已经非常明显,想要分裂台湾,自立为王。如果真的这样,台湾可能就真的不再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了。

虽然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抱着统一国家,不能分裂的愿望,到了子孙手里,就变成了保护既得利益,将民族大义抛于脑后,和如今的台湾何其相似。

满清王朝也有很多大臣也开始动摇,台湾孤悬海外对内陆影响甚微,有天然海峡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只能招降,不能武力收复。

可施琅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力争之下,1681年6月14日,率水军第三次进击台湾,很快便击败郑军水师主力,七月份便收复宝岛,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由于台湾地广人稀,山地居多,耕地贫瘠,清政府并不重视台湾,也不打算设置衙门和军队统治。

施琅多次上书,陈述统治台湾的重要性,列举了台湾的丰富自然资源。最终清政府再台湾驻军,台湾得以名正言顺的成为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语

施琅在乱世中摸爬滚打,靠军功和实力一路成为福建水师提督。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为报私仇,也有人说他深明大义。

评价一个人,终究是要看他怎么做。无论是在明清政权中的反复横跳,还是对收复台湾的执念,出发点可能是自己的意愿,也有被时代的裹挟的无奈。

事实上,施琅对于平定台湾的贡献可以说是十分巨大的。各位读者朋友对他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

海上见闻录

《台湾外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台湾   崇祯   明朝   提督   水师   水军   厦门   满清   大将   清朝   中国   今日   平台   郑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