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三国时代的最大赢家-司马懿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曾向上天哀叹,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优秀可以和蜀汉第一谋士诸葛亮相媲美。但是三国时期,人才辈出。

还有一位也可以与诸葛亮一决高下,这个人便是司马懿。

司马懿一生侍奉三代帝王,分别是曹操,曹丕,还有曹叡。这三位帝王都是人中龙凤,能被三代帝王所器重,甚至官运亨通。不难看出,司马懿定有过人之处。

无奈之下,走上仕途

司马懿自小通读史书,博学多闻,信奉儒家。后来,曹操希望司马懿来自己麾下做官,司马懿心中十分不情愿。

因为在他看来,曹操是逆贼,是曹操窃取了天下。甚至司马懿用马车压断自己的双腿,以此拒绝曹操安排给他的官职。但是曹操早已看穿了他的伪装,便强行让他任职文学掾。如果司马懿拒绝,那么可能会连累他的一家老小。

既然做了曹操的谋士,那么肯定要为曹操效力,以换取功名利禄。

有一次,司马懿在等待曹操的时候,曹操想要杀杀司马懿的威风,便久久不来。司马懿心中有些不快,但是也不好发作,只能安静的跪在地上等待曹操。

曹操姗姗来迟,当听见曹操的脚步声后,司马懿转头回望。这一刻,司马懿的眼神尽显“狼顾”之色,阴冷的眼神好像诉说着司马懿注定不平凡的一生。曹操看到这个眼神后为之一震。虽然他将司马懿任命为其部下,但是心中却对司马懿有所忌惮。

司马懿也知道曹操的性格为人,所以司马懿十分小心谨慎。即使官职低微,只要曹操需要,他也恪尽职守。后来,曹操让司马懿去辅佐儿子曹丕,曹丕与司马懿性情相投,可以算得上互为知己,所以曹丕十分重用司马懿。

对于军队来说,作战时需要粮草先行,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屯田以解决粮食稀缺的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司马懿还认为,荆州刺史胡修与南乡太守傅方为人骄奢,实在不应作为守城之将,但是曹操觉得司马懿过于谨慎了,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后来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胡修和傅方投降于蜀汉。

此时,汉献帝刘协正在樊城周围,曹操觉得不安全,便有了迁都的想法。司马懿及一众大臣劝慰道,不必如此惊慌,这场战争对国家的大局并没有任何的威胁,如果轻易迁都,我们就是在向敌人示弱,会导致人心不稳。

关羽如此势大,孙权应该十分着急,应该将这件事情告知孙权,让孙权来解决关羽,这样樊城之围便可自解。

果然是不出司马懿所料,孙权派遣士兵将关羽俘杀。由此可见,司马懿十分擅长洞悉人性。

三马同槽,尽心侍奉

有一天晚上,曹操做了三马同槽的梦,他在年少时期便做过此梦。当时曹操认为,可能是马超,马腾和马岱三人。在曹操暮年,又做了相同的梦。

但是他十分疑惑,马腾已死,马超和马岱已被自己赶去蜀汉。随即他便问自己的谋士贾诩。不知这个梦是吉是凶呢?为了让曹操安心,贾诩便说这是福禄的征兆,禄马归于曹。

实际上,曹操在这时梦见的三马同槽,可能是指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三人。

几年之后,一代枭雄曹操病逝。这时,司马懿便作为重臣把持着朝堂,大臣们均担心这时孙权会来进攻魏国,所以为了抵抗外敌,他们准备放弃樊城、襄阳。

司马懿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孙权刚刚杀死关羽,为了自保,孙权肯定迫切的希望与魏国交好,所以不必惊慌。

曹丕却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放火烧两城。结果又不出司马懿所料,孙权并未来袭。果然,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在曹丕执政时期,司马懿逐渐得到了重用。曹丕大兴力量准备伐吴,他将后防之事全权交给了司马懿,希望司马懿处理好朝堂诸事,让他无后顾之忧。司马懿也确实做到了。基本上曹丕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仰赖司马懿。

有一野史故事,众所周知,甄宓十分貌美,一女乱三曹,曹操父子都对甄宓有想法。曹操为了曹植和曹丕的兄弟情,便将甄宓赐给了曹丕做妻子。

但是曹植对嫂嫂念念不忘,作下《洛神赋》。曹丕看到后,对于这个妻子十分不满,即使后来甄宓诞育了曹叡,曹丕对于妻子还是十分不信任,甚至认为曹叡可能是曹植的孩子。后来,曹丕又得佳人,名为郭女王。

郭女王虽然容貌不及甄宓。但是古灵精怪,而且出身武将,对于政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十分受曹丕的宠爱。

后来,曹丕赐死甄宓。司马懿带着年幼的曹叡在大雨当中狂奔,请求郭女王收曹叡为养子。这一刻,司马懿心中是效忠曹丕的,终于,司马懿救下了曹叡。

可能是连年征战的缘故,曹丕早早患病。黄初七年五月,曹丕病重。在临终之时,曹丕命令司马懿,曹休,曹真和陈群,作为辅政大臣,在他死后尽力扶持新帝曹叡。曹丕临终托孤,由此可见司马懿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

曹叡登基之后,孙权来犯,司马懿未有一日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击退了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将张霸斩首,杀死敌军千余人。事后曹叡将司马懿封为骠骑大将军。

由于曹叡从小缺少母爱,心中十分想念自己的亲生母亲甄宓。所以他想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以纪念甄宓。但是修缮宫殿,便需要大兴土木,耗费人力物资。

司马懿希望曹叡不要浪费国之钱财,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提拔人才上面。司马懿亲自从文人举子当中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这些人也是他后来推翻曹氏天下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太和元年时,魏将孟达想要归顺蜀汉,但是诸葛亮觉得,此人摇摆不定,所以并不想与孟达有过多的牵扯。后来这个消息流传出去,司马懿立刻做出了三个决断。

首先他给孟达写信,表明魏国对他的信任,还有历年之来,魏国给予他的地位及财富等。第二便是上书给曹叡,表明自己出兵的意图。第三就是率领千军万马去奔袭孟达。

孟达给蜀汉去信之后,蜀汉并未做出反应,孟达只得等待。这时魏军已然到达孟达所管理的城池外,两军对峙长达十三日,孟达无奈开城门迎接司马懿。司马懿到达孟达所管的魏城之后,将孟达斩杀,保护了大魏城池。

吴蜀两军前来什么都没有得到,只能无功而返。

隐忍多年,登基为帝

曹叡小时候由郭皇后抚养长大,但是他认为是郭皇后的出现,害死了自己的母亲。所以他对郭皇后心中十分厌恶,在曹叡登基之后便要赐死郭皇后,司马懿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无法改变这个可怜的孩子,想为自己母亲报仇的决心。

最后郭皇后被自己的养子赐死,司马懿在此事上面看清了曹家的子孙后代都十分冷血,而且曹叡身体残弱,不是长久之象。所以司马懿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中间又历经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率军征讨对方,但两人都是天纵英明,难分胜负。

据悉,在青龙二年的时候,诸葛亮第五次征讨司马懿,这也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征讨魏国了。但是根据地形来看,司马懿明白此战易守不易攻。况且蜀军粮草缺乏,所以司马懿选择久久不迎战,这让诸葛亮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为了迫使司马懿出战诸葛亮,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了一身女装,意为讽刺司马懿像女子一般胆怯,不敢应战。司马懿就是不出兵,最后将诸葛亮活活的耗死在了五丈原上。

司马懿就如同乌龟一样,寿命绵长,硬生生的送走了三代帝王。

曹叡在临终之前又把新帝曹芳临终托孤于司马懿,这一幕似曾相识。此时,司马懿已经年近七十了,他趁着曹爽陪同曹芳前去扫墓的时候,在宫墙之内发动了兵变。从此,魏国易主,司马家族登上了皇位,此事史称高平陵之变。

应了那句三马同槽,司马懿最终还是谋反了。但是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时他才选择谋反呢?他自身善揣摩人心,而且拥有全部能够成为合格帝王的潜质,为何他要等待如此之久呢?

因为从他的心里来说,可能他是十分惧怕曹操,曹丕及曹叡的,这三个人长期浸染在朝堂斗争所之中,帝王之气无可匹敌。

而且任何事情的成败都不是可以预料的,如果司马懿在这三位在世时叛乱,有不小的概率会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当三曹殡天之后,自己的宿命之敌诸葛亮也已驾鹤西去。天下再没有能够掣肘他的人,黄口小儿曹芳又有何惧呢?

所以他在七十岁选择了谋反,也许,他一直想登上那个万人憧憬的皇位,所以他才假意侍曹,为的就是积蓄力量,一鸣惊人。凭借司马懿的恒心与耐心,他不愧为三国当中能与诸葛亮匹配的谋士。

虽然许多人批判他窃取曹魏天下,但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凭借自己的超长待机,天下最终落入司马家囊中。

最终他成为了三国时代的最大赢家。

论三国时代的最大赢家——司马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魏国   蜀汉   司马   谋士   临终   大臣   帝王   赢家   皇后   心中   时代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