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纪实故事:第三十集、退守鳌山寺(连载 4)


【夕阳斜照】

(根据历史改编,欢迎指正!)

作者:舒青


作品简介

一九五零年初,解放军挺进大西南,湖南晃县兵力空虚。良知(今凉伞镇)汪昌仁趁机纠集一伙流氓,当起了土匪,逼反时任良知乡长杨德庄,投靠贵州杨标还是湖南姚大榜,汪昌仁和杨德庄出现分歧,杨德庄暗地投靠姚大榜,姚大榜和芷江匪首杨永清窜进良知,成立湘黔边区反共游击指挥部”。大西南剿匪结束,贵州湖南联合剿匪,全歼汪昌仁等匪首,良知第二次解放。

作者简介:

舒青,男,侗族,新晃县人,198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文学毕业,文学学士,曾在《今古传奇》发表小说《雄鸡冲情事》、《中华文学》发表小说《酸楚的爱》。



第三十集、退守鳌山寺

(4)

夜幕降临,姚大榜和杨永清带着土匪来到鳌山对河的小村庄,一时间没有船只过河,又不了解村子里的情况,河滩上,杨永清和姚大榜望着晚霞下波涛滚滚的龙鳌河发愁。杨殿军说就在这里过夜,不会有追兵的。

杨永清点点头,廖飞赶紧到村里安排,严管村子居民,不准进出。村子不大,二十几户人家,因靠龙鳌河经商,又有地种,人们都很富裕。

杨永清觉得这里是鳌山通往晃县、玉屏、万山的必经之路,又有河为屏障,进可攻退可守,打算将这里作为一个据点。他找来保长了解情况,保长六十多岁了,见这么多人到来,又是前些日子打败鳌山土匪的姚大榜,他十分高兴,找来几个打鱼大户,弄来二百多斤鱼,在祠堂里开席吃饭。

已是一天没有吃饭的土匪,狼吞虎咽,酒后脏话连篇,土匪习性渐渐露出。村民越看越不带劲,简直就像一伙土匪,私下议论他们的来头。

保长又想,姚大榜连五县都对付不了的土匪都能除掉了,这样一个小小村庄哪是他们的对手,告诫村民不要招惹他们,各家各户关门休息,以求平安。

杨永清和姚大榜住在一个地主家,杨殿军、富林麻子带一支土匪保护。牙生矮子和张成信带一支土匪在来村子的路口防守,廖飞挨家挨户搜索船只,姚应银带一支土匪守住码头和船只,准备第二天一早过河。

地主家客房里,杨永清询问河流上下游的情况,地主故作镇静地介绍:河水发源于石阡、江口、岑巩三县交界的朝阳坡西北,因绕着龙鳌山向东南流淌,故称之龙鳌河。流经岑巩的凯本、羊桥、和水尾三个乡镇,经舞水,注入沅水,全长三十九点七公里,属沅江水系,是一条古商道,常有土匪抢劫过往船商······

“砰、砰、砰!”河边传来一阵枪声,杨永清急忙要警卫员喊来杨崇振和杨殿军询问情况,杨殿军说对河过来几艘船,向我们开枪。

正当杨永清站在河岸远望鳌山时,鳌山上放哨的土匪也在观察河岸,发现大队人马来到村庄定住下来,哨兵立即向姚应金和蔡和根报告。

蔡和根认为是杨崇振带姚大榜和杨永清来投奔他们,晃县的局势也不很稳定,上次这么多人打县城解放军毫发未损,姚大榜还被撵上石头寨,芷江已经解放,号称湘西王的杨永清也逃到石头寨,他们常在龙溪口和晃县县城作恶作剧,解放军是不会放过他们的,现在情况如何?

姚应金说杨永清他们一向是走到哪里都是雁过拔毛,对河的部队秋毫无犯,村里鸡不叫犬不吠,老百姓安居乐业,晚上村庄平静,并不像抢劫的土匪,倒像来围剿鳌山土匪的武工队和民兵。姚应金在鳌山脚和龙鳌河上鳌山的各路口布置岗哨,增派人手,其他土匪进入战备状态。

凌晨,见村庄还是平平静静,蔡和根更加怀疑,决定来个先下手为强,由姚应金带着一个土匪分队进攻。

枪声惊醒了梦中的姚大榜,他急忙起床掏枪来到河岸,见几艘渔船开过来,他立即要杨崇振报告杨永清,杨永清立即来到河岸上。他一向是宁可他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他,立即命令杨殿军和疤子连长、富林麻子各带一队土匪拦截,两边船在河中心相遇,杨殿军、疤子连长和富林麻子急忙开枪还击。

双方交战,子弹打在水里船上,河水激起浪花,船上很多人被打死落下河去,受伤的土匪趁机躺在船舱里。蔡和根见姚应金招架不住,派了五船人增援,将杨殿军、疤子连长和富林麻子分割开来,四面围攻。姚大榜大喊船上的人不要慌,我马上派人增援。见有两船土匪增援,蔡和根分两船人还击。

天渐渐亮了,姚应金从晨光中看见和岸上的杨永清和姚大榜,知道是自己人对打,立即叫大家停下来,并上岸迎接。看着河里的尸体和船上、岸上的伤兵,大家无言以对,只好找来村里的土医治伤。

杨永清知道枪声一定惊动了周围武工队和民兵,他们一定很快增援。立即把土匪转移到河对面。水尾和羊桥两个区政府听到枪声,以为是土匪抢劫村寨,不约而同地派武工队、民兵增援。来到河岸,土匪已经过河,见村里人无伤亡,财物没有损失,就回去了。

杨永清和姚大榜带着土匪来到鳌山脚,杨永清仰望鳌山眼花,和伤员住在脚庵,姚大榜和姚应金、蔡和根来到鳌山顶峰鳌山寺。鳌山位于岑巩县龙鳌里(今水尾镇)东北部腊岩、长坪二村境内,因二蹲巨石形似鳌鱼,栩栩如生而得名。

佛教于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唐代传入贵州。唐代中期,中央王朝因抗击南诏,朝廷招募一批北方大姓入黔定居,这些外籍移民多来自佛教繁盛之地,入黔定居后兴建寺庙。

鳌山寺位于鳌山主峰,海拔九百二十余米,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 -756) ,是清代思州府(今岑巩县)四大名寺(鳌山寺、天時、峨山寺、回龙寺)之一。

传说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身患打”打摆子”(疟疾)的重病,满朝御医无人能治,朝廷只好诏告天下:有能治愈皇帝重疾者,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顷、乌纱帽一顶,远离长安数千里的思州鳌山寺的住持禅师通慧听闻此事,即来到思州城下,揭了皇榜,即由官府人员护送至京城长安。朝廷见来者是一个边蛮之地的和尚,瞧不 上眼,信不过,为防意外,即令手持兵器的铁甲,武士押至玄宗皇帝病榻前,给通慧两种选择:治好皇上的病,即荣华富贵;治不好皇上的病,就只有下油锅!

通慧面不改色,缓步趋至宗皇帝的病榻前,伸手把了把皇帝的脉,轻声说道:“皇上之疾,并无大碍。”然后,把在鳌山上采下的草药捣烂,往皇帝的静脉上一敷,再和药煎成汤水让皇帝服下,不到三个时辰,皇帝从昏迷中苏醒过来。

不久,龙体大愈,唐玄宗龙颜大悦,准备为通慧加官晋爵,但通慧禅师却婉言谢绝,什么都不要,只求皇帝恩准早日回归思州鳌山寺。皇帝感动万分,即令发龙凤大轿鸣锣开道护送通慧直至鳌寺中,并下诏拨款将鳌山寺扩容改造,建成气势恢宏的主寺,围绕鳌山寺配套建设四十八座脚庵,规定鳌山寺今后一切用度,全由脚庵供奉,从此,鳌山寺及通慧禅师声播九州,名扬宇内。

民国时期,匪首毕玉清霸占了鳌山寺为匪穴,时逢张止爰任岑巩县长,于民国三十-年至三十四年之间,张止爰为保一方平安,开展了剿匪行动,匪首毕玉清被剿杀。但在被诛杀之前,毕玉清烧毁了鳌山寺,给世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也有人说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12月21日, 被县三区队长杨凤池燹毁,遗迹依稀可见。

鳌山寺总占地面积六百九十三平方米,东西墙均长三十米;北墙长二十五点二米,高五米,厚零点四米;南墙长二十一米,顺山势建造。由南登踏垛进门入寺,南石门对联楷书: "佛典清空佛法皈依征庶汇,鳌峰挺秀鳌头独占荷群生。思旸黄尔亭书”。-地房基地有东西二石门通墙外。东门对联: "动念时民安物阜 ,起心处海晏河清”;西门对联:”是 真佛只说家常,非名山不晋仙住”。自一地入二地是大殿,有两路踏垛,大殿东角有一地下深井清泉供僧人游客饮用。

大殿正中有一梯形六级踏垛登入正殿,石门对联:“化一 劫尘缘倏焉稔步菩提路,指三生石迹久矣安居般若门”, 门上横石匾阴刻“鱼龙高升”四字及图案,门外两侧各有一大卧石,形似鳌鱼,东北角墙内又一石耸立,形如鳌鱼飞跃。

正殿东墙石门依坡势而建,门联:“万国九州何少济人宝筏,四生十类许多谒我名山”。门上石横匾铭“威灵显应”,开山道长黄河清、文德一、杨德余、蒋德先。光绪念五年吉立。”清光绪念五年, 即清光緒己丑十五年(1889)重修的。门下踏垛向东南延伸;正殿西门石柱对联:“法力并西天梵净昭然观自在,朝宗依南海普陀相待大慈悲”。出西门入西北墙角处,有层层叠立半悬空的石峰嘹望台,远眺梵净,云海缭绕万重山,变幻莫测;向东南远观龙鳌河对面,一派田园风光。

下期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石门   岑巩   殿军   匪首   麻子   贵州   河岸   土匪   对联   纪实   皇帝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