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下落何方

明太祖朱元璋有 26 个儿子。朱标作为长子,早就被立为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死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朱元璋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把长孙朱允炆立为皇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长孙朱允炆即位。出生于洪武十年(1377 年)的朱允炆,此时已是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了,书生气十足且温文尔雅,却缺少祖父与叔父们雄才大略的草莽习气。他在位仅仅4年,就被叔父--燕王朱棣赶下台,祸根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种下的。

朱元璋给儿子们封王建藩,并授予他们“清君侧”特权的做法,同样出身卑微的刘邦也采用过。刘邦建立汉朝后,立即分封同姓诸侯王,作为刘家天下的屏障。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同姓诸侯王野心勃勃,与中央分庭抗礼。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削藩”主张,引来了藩王的反叛--吴楚七国之乱。他们的借口就是“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建文帝即位后,那些分封于边疆及内地的藩王们,根本不把这个年轻的侄皇帝放在眼里。他们个个拥兵自重。建文帝时时感受到有着皇叔身份的藩王们的威胁,不得不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商量削夺藩王的权力。藩王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率先发难,其借口就是援引“祖训”:如遇奸臣擅权,藩王可以发兵声讨,以“清君侧”。于是,建文元年(1399年)7月朱棣在他的封地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借口是“清君侧”,其实是以声讨齐泰、黄子澄为名,矛头直指建文帝。

1402年,燕兵攻陷了京都(南京),燕王即位,是为成祖。就在朱棣攻入京都时,皇宫已是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后,有关建文帝已经出逃的传闻颇多,明成祖对此总是不放心,这件事也几乎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

有人说,建文帝是自焚而死了。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经过4年的征战,大获全胜。当他统领大军开进京城的金川门后,建文帝本来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无颜相见,于是下令焚宫。在一片火海中,建文帝与马皇后携手自焚,妃嫔侍从也大多跟随其后蹈火而死。

燕王朱棣入宫后,派人四下搜查建文帝。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具烧焦的尸体来证明。朱棣见到尸体面目全非,也分不清男女,顿时痛哭不已,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学善,但皇帝为何自寻死路呢?

朱棣即位称帝后,为让天下知道建文帝已自焚,以天子礼仪殓葬其尸骸,并做有祭文,但其坟墓在哪里,却无人可知。因此《明太祖实录》的可靠性为人们所质疑,而且朱棣即位后就曾经三次修改《明太祖实录》,目的就是要美化自己,为自己夺取皇位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

另一种说法是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不知所措,曾想自杀。这时候,一个太监向他汇报说,太祖驾崩前曾在奉先殿留下一个铁匣子,让在危急之时打开它。建文帝打开后,发现里面有三张代表僧人身份的度牒、袈裟、剃刀、十锭白银以及出逃的路线图。于是建文帝就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削发为僧。

当时,这种说法在民间很流行,无形中给朱棣即永乐帝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他多次派心腹大臣到处访问。他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另外,他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三丰为名到处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后共20多年。但有没有建文帝的消息,我们无从证实。

明英宗时,有一个和尚从云南来到广西的府衙里,对知府说自己就是建文帝。当地知府一听,非常紧张,赶紧报告给朝廷,并把自称建文帝的和尚送到了北京的皇宫里,那时明朝迁都已经几十年了。结果经大臣们询问和辨认,发现此人是假冒的,就把他处死了。

这样一个假冒建文帝的故事,看起来似乎有些荒唐,但正是这些民间的演绎,更加使得建文帝的下落变得扑朔迷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长孙   度牒   京都   燕王   叔父   知府   僧人   大臣   下落   实录   皇帝   何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