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是如何毀掉自己民族的?

北魏的拓跋宏,他是我们汉族的英雄,却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孝文帝拓跋宏之所以被称之为大帝,是因为他亲手毁灭了自己的民族,在创造了一个汉民族,他用特立独行的方式告诉所有人文明冲突,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句话完全可以品评孝文帝。

北魏王朝有一个长残忍的规矩叫“子贵母死”,就是说儿子做太子,母亲要被赐死,拓跋宏3岁被立为太子,母亲被赐死两年后他父亲献文帝禅让帝位,做起太上皇帝,五岁的拓跋宏君临天下,又过了五年,冯太后毒杀太上皇,献文常驾崩,10岁的拓跋宏父母双亡,成为孤儿。

冯太后杀了拓跋宏的父亲,也想杀死拓跋宏,因为他害怕拓跋宏长大以后替父母报仇。冯太后将拓跋宏关到了一间四面漏风的屋里三天没有给吃东西。这位北魏的小皇帝卷曲着身子缩在屋角,听着由故乡。西伯利亚呼啸,来的北风,手脚冰凉,身体冻得发青发紫,没有一点力气,奄奄一息。

孝文帝

结果众人都反对废除拓跋宏的皇位,而且三天三夜了,拓跋宏居然坚持活了下来。冯太后也认为拓跋宏有上天的眷恋,所以就放了他一马。所以我常常在想一个人能够成功,有所作为一定是得到上天的眷恋,否则早死了。死人是一定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拓跋宏对冯太后一直忍耐,平时他从不因为小事处罚下人,待从上饭时不小心用热根烫伤他的手指,或者饭食中有小虫子和脏东西他一笑置之,然而当他发现冯太后的粥里竟然有一只小蜥蜴的时候,下令将厨师拿下砍头,冯太后用匕首挑出了蜥蜴,笑了笑,下令将厨师放了。

拓跋宏太能忍了,也许太会伪装了。他知道他的父亲是怎么死的。拓跋宏的举动被严密监视。曾经有个宦官在冯太后面前陷害诬告他,冯太后大怒,下令责打拓跋宏几十大棍,拓跋宏默默忍受不辩解,即使冯太后去世,他也没有追究那个该死的太监。因为他经历的阴谋和痛苦太多,不希望给别人带去更多的痛苦。

后来拓跋宏的妃子林氏生子拓跋恂,很快被立为皇太子,拓跋宏深知丧母之痛,不希望“子贵母死”的悲剧在儿子身上重演,他恳切的请求冯太后废除残酷的祖宗之法,冯太后拒绝了。拓跋宏的仁慈孝顺逐渐征服了冯太后,挑剔的心,冯太后开始真心实意的对待皇帝。

孝文帝

拓跋宏24岁的时候冯太后病死了。拓跋宏为太后服丧,5天没有喝一口水,容颜憔悴 大家怎么劝也劝不动,多亏有一个叫杨椿的大臣尖锐的指出:“圣人之礼,再大的悲哀也不可以毁伤性命,即使陛下想在万代中树立闲人的楷模国家怎么办?”拓跋宏这才勉强的喝了一次稀粥,拓跋宏自然明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道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人民做表率。

冯太后立下了遗嘱,丧事从俭,拓跋宏还是将葬礼办的非常隆重,并且表示遵照古礼守孝三年,不吃酒肉,不与女人同房,恪守儒教制度。拓跋宏,言出必行,这是历代君王都难以企及的。

拓跋宏汉化的第1步就是迁都,迁都害怕大家的反对就欺骗大家说是要南征南朝,最后忽悠到洛阳以后。所有人都反对南征,炎热的天气,长途的跋涉,让将士们都心神疲惫,如何打战?这时候南征显然是不现实的,总不能白白去送命,大家说是不是?拓跋宏说如果不能南征的话,我们就迁都在此。人都是喜欢折中的,这就是人性。大家一看不打仗了,都非常高兴,于是就同意了迁都。

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从此鲜卑做为历史上曾经建立王朝的民族,就这样消亡在历史长河中了。

鲜卑

创作不易,欢迎赞赏!点右上角三个点,点开后选择赞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鲜卑   民族   王朝   千古罪人   洛阳   北魏   南朝   蜥蜴   太后   太子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