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孩子和父亲的关系,直接决定他20年后的命运

好父亲不仅会为孩子筑起一辈子的堡垒,也能成为孩子勇敢坚毅的精神力量;好父亲,就要好好爱孩子,你的爱能成为他永远的庇护。

——萨姐

作者:暖心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会不会很多孩子都和父亲处理不好关系

在网友的回答中,说“会”的占了80%以上:

我爸就是对我不闻不问,学习不好就骂,那时候希望他一直不在家才好;
青春期时和老爸吵架,经常看他不爽,现在做了母亲稍微好一点,但是他一喝酒一摆谱我还是会生气;
现在和父亲说话像陌生人,他总是自以为是,家里不能出现反对他的意见,有时候顶一句嘴,会让他的脾气反复无常好几天……

这些网友的话,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真相:中国家庭关系中,最紧张的是父子关系。

是啊!现在很多的孩子不是和父亲冷漠疏离,就是剑弩拔张。

但是,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妈妈一个人努力就够了的。

心理学上有句话这样说:

家庭内的关系,受妈妈影响大,而家庭外的关系,则受爸爸影响多。

如果说母亲是给孩子温暖和爱意,爸爸就是孩子人生的“掌舵者”。

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20年后的命运。

01

父亲的“有效期”比十年更短暂

一位叫@鞋不压正的网友说:

10岁以前,见我爹的次数用手指头加脚趾头就能算出来。

因为父亲是军人,经常聚少离多。

妈妈为了能让她与父亲多相处,一放假就申请去父亲的驻地。

尽管这样,她也很少见到父亲,父亲除了工作,就是和朋友喝酒打牌,就连她高烧到39度,父亲都没有管她。

输液时她的手都扎肿了,父亲回家看了一眼甚至哈哈大笑。

10岁那年,父亲去接他下课,问她:想爸爸吗?

她嘴上说:想。

其实当时她一点也不想爸爸,在她眼里父亲就像一个陌生人。

父亲常年对家庭的忽视,导致妈妈经常冲她发脾气,她从来没有感受过被爸爸护着的滋味,所以她和爸爸一点也不亲。

初二那年,她请求妈妈给她买一辆自行车,妈妈让她找爸爸要。

她当时说:那我还是不要了。

这个女孩为什么如此排斥父亲?因为父亲没给予过她一天的父爱。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曾提到过:孩子与父亲也存在着依恋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父亲的陪伴、拥抱和情感互动才能促进孩子更愿意和人进行沟通。

但是,现实中父亲的缺席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

一组数据调查显示,高达77%的父亲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仅9%的孩子有爸爸陪伴超过3个小时。

人们都说父母的有效期是十年。

然而,父爱的稀缺性导致父亲的“有效期”比母亲似乎来得更短。

而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绝不是“缺爱”这么简单。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男孩往往把父亲当作自己未来发展的榜样;女孩则通过观察父亲学习与异性的相处之道。

父亲,就是男孩的榜样和力量,他甚至影响着男孩的三观和性格。

那些父子关系不好的男孩,往往性格更极端,内心更脆弱,做事也更容易冲动。

人类行为学研究表明:

劳改所里80%的“少年犯”,要么没有父亲,要么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要么就经常得不到父亲的关注。

这是因为父亲身上的男性力量会约束孩子的行为,所以缺爱的男孩更容易“犯错”。

曾有教育家说过:

女孩缺乏父亲的关爱与引导,她们或对父亲的形象感到憎恨,或对父亲的角色感到依恋。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从小与爸爸不亲近的女孩,长大后拥有怎样的人生”的话题讨论。

这些女孩说得最多的是:

对父亲的记忆停留在8岁,喜欢大叔型的男朋友。

没有父爱,谈恋爱的时候敏感多疑,28岁了还缺乏安全感,自卑…

长期缺爱的女孩,最终都会将自己带入“不被爱”的环境里,要么讨好,要么自卑。

父亲,是决定孩子如何“蜕变”的源头。

02

父亲,是孩子人生的“掌舵者”

美国耶鲁大学曾经就“父亲是否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展开了一场为期12年的研究,结果发现:

如果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参与度高,孩子的智商更高,成绩更好,走向社会也更成功。

父亲在孩子面前虽然威严,但是父亲会用理性的教育来约束孩子,让孩子找到方向和力量。

教育家贾荣韬讲述过一段教子亲身经历。

他曾经因为工作,将孩子交给妻子教育。

不曾想,儿子上了高中以后,不仅成绩一塌糊涂、沉迷网络游戏,还因为打架斗殴差点被学校劝退。

那段时间他和儿子的关系剑弩拔张。

后来,他发现儿子得问题,原因都在自己。

于是他花了两年的时间,阅读了200多本家庭教育类书籍,为了“挽救”儿子,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错,他不再采取暴力解决,而是耐心的沟通;
孩子邋遢不讲卫生,他就每天将所有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
教育上,他不再是硬碰硬,而是寻找和儿子共同的话题爱好,把儿子当朋友一样谈心……

看到父亲的努力,儿子被感动,开始减少了去网吧的次数。

一天儿子在同学的鼓动下又到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直至第二天清晨才低着头走进家门。

当时,他不但没有批评他,还这样说:

“儿子,虽然你又去了网吧,但你的进步是惊人的,进网吧的次数已经大大减少,这证明你是有毅力的人,连网魔这么强大的敌人你都能战胜,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儿子在他的影响下彻底戒掉了网瘾,开始上进学习,最终逆袭成功,考上了重点大学。

孩子的成长虽然漫长,但是关键的那几步,一定是要有父亲的引导和陪伴,才能让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尤其是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会模仿和崇拜父亲,他做出来的事也和父亲如出一辙。

因此,父亲要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

你教育孩子时,就是他的老师,充当引领作用,为孩子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当你想要走进孩子内心时,就要充当朋友角色,为他排忧解难。

如此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亲密”、“信任”和“力量”。

03

好父亲,都不会缺席孩子的这“三段”人生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承载的是为孩子提供方向、给孩子力量,教会孩子如何选择的责任,而且是从孩子出生便开始。

因此父亲这个角色,从孩子0到18岁,都不能缺席。

1)0-6岁幼儿期:陪伴孩子,建立孩子的独立性

在纪录片《生物学父亲》中,有这样一个结论:

婴儿时期,婴儿不仅在听到爸爸的声音心率更高,在爸爸的亲子陪伴中,表现得也很兴奋。

即便是孩子与父亲嬉戏、打闹,举高高都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地力量,从而去探索自己的世界。

在3岁前,父亲要尽可能地多与孩子进行肢体接触,拥抱、讲睡前故事、甚至喂奶、陪他吃晚餐等都能给他带来安全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母性代表了融合(情感),父性代表了疏离(规则)。

这样的“疏离”代表父亲有助于母子实现分离,也能有助于孩子建立规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等。

尤其是在3-6岁,父亲要充当“管”孩子的角色,给孩子适当找点“麻烦”。

比如:

让孩子帮忙拿碗筷、递餐巾纸等工作;
玩积木时,让孩子自己独立搭建;
甚至在餐厅吃饭,爸爸让孩子“跑腿”。

虽然这时候孩子在被“安排”着,但是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体验到失败的沮丧。

2)7-12岁儿童期:做孩子的“玩伴”,传递力量感

孩子6岁以后 对周围事物敏感度不断提升,更需要通过与父亲的玩乐来获取更多的眼界和力量。

而且这时候的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模仿父亲”。

因此,父亲要通过与孩子“玩”将自己的力量、格局和眼界灌输给孩子,往后变成他自己的。

电影《幸福来敲门》中有一个片段:

交不起房租的父子俩流落街头,躲进地铁站的厕所,儿子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回家住,爸爸却开始玩游戏:

“我们通过时光机,到达古代了!”儿子立刻兴奋地配合起来,环顾左右。

父亲将房东比喻成“恐龙追杀”他们,他们逃到了一个“山洞”里,也就是一间男厕所。

原本是痛苦的遭遇,因为父亲的“玩乐”,就让儿子的心态转变了。

做父亲,不要一板一眼的威严,利用自己的眼界为孩子传递不一样的格局和心态。

适当的给孩子创造一点“痛苦”,通过玩乐的方式改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比如:孩子不喜欢的运动、害怕的事、旅行时让孩子体验冒险等。

玩乐还能让彼此在嬉戏中掌握规则、管理情绪、激发孩子的竞争力。

3)13-18岁青春期:用理性教育,给孩子方向感

如果你身边有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妈妈说的话往往没有爸爸管用。

这是因为,父亲在教育上更偏向于讲逻辑、讲规则、讲事实。

这个时候,父亲的教育应该更偏向于用男性的“理性”和“威严”来克制孩子,避免出现人格上的偏差。

有一个父亲,发现了儿子在学校欺负同学。

他并没有打骂儿子,而是惩罚儿子连续一个星期跑步上学。

儿子只有不情不地服从父亲的命令。

为了保证儿子的安全,父亲每天开车跟着儿子,但即使遇到了刮风下雨的天气,父亲仍然没有一丝心软。

事后他说:“孩子爱欺负别人,我对这点是不能容忍的,也绝不会宽恕。”

父亲的教育,更多地要放在原则教育上。

不妥当的行为要进行约束,正确的行为要选择尊重和信任。

父亲的原则就是孩子未来处事的底线。

04

美国《父母》杂志总结出的父亲的独特之处:

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父亲使孩子更快完成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如果说母亲是给孩子温暖和爱的,那父亲就是孩子的方向引路人。

父亲不能缺席孩子的人生,因为你的“掌舵”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方向。

所以:

哪怕是父亲再忙,也要抽空陪孩子嬉戏玩闹;

在孩子迷茫时,多留几分钟和孩子谈心的时间;

在孩子无助时,给孩子一点鼓励和方向。

好父亲,他不仅会为孩子筑起一辈子的堡垒,也能成为孩子勇敢坚毅的精神力量。

好父亲,就要好好爱孩子,你的爱能成为他永远的庇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父亲   关系   孩子   眼界   心理学   年后   儿子   爸爸   命运   男孩   力量   妈妈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