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战神李存勖,10岁上战场,23岁称帝,为何没成为第二个李世民

唐朝灭亡后,中原大地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多位皇帝中,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个非常稀缺的存在。他不仅骁勇善战、胆识过人,而且心思缜密、长于谋略,最幸运的,是他还有着雄厚家族背景的加持,堪称得天独厚。

很多人都对李存勖抱有厚望,觉得他是最有希望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局面,重现大唐辉煌的一位英主。只可惜,李存勖败江山的速度比打江山可快多了。

李存勖的人生经历对我们当代人有什么样的警醒价值呢?

一、开挂的前半生,“勇”就一个字。

李存勖885年出生于山西晋阳(今太原),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从小便精通骑射,酷爱阅读《孙子兵法》等军事书籍,对战争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10岁这年,李存勖随父出征,戎马疆场。平叛成功后,他跟随父亲到朝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夸奖和赏赐,说他“此子可亚其父”,这小子将来比他父亲强。从此,李存勖便有了“李亚子”之称。

在李存勖的青年时期,李克用一直在和篡唐建立后梁的朱温死磕,由于整体实力不敌朱温,李克用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不能自拔,整天唉声叹气。

年仅17岁的李存勖却比老爸理智很多,他竭力劝说父亲:“朱温残害忠良,逼迫天子,时运不会长远,父亲应当养精蓄锐,静观其变,等待朱温实力衰减时一举灭之,怎能轻易就灰心丧气呢?”

李克用听进去了李存勖的劝告,学会了放下执念,徐徐图之。

908年,李克用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临终前,李克用把军队交到李存勖手上,并亲手交给他三支箭,要求他为自己完成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讨伐刘仁恭父子,第二件是征讨契丹,第三件是消灭朱温。

李存勖答应了父亲的临终嘱托,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次出征时,就会郑重地取出来带在身上,打完胜仗再送回家庙。

当时,23岁的李存勖面临的情况非常复杂,既有内忧,亦有外患,随时随地危险重重。

李存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可言,于是采取了分而攻之的策略。

他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设计捕杀了与自己争夺大权的叔叔李克宁,接着就亲率大军,趁着大雾弥漫,突袭进入梁军营地,斩杀梁军主帅符道昭及上万余名梁兵,缴获粮草、器械无数,从而彻底破解了河东重镇滁州(今山西长治)被梁军围攻了一年多的危局。

朱温听到滁州兵败的消息后大惊失色之余,也不得不赞叹李存勖:“生儿子,就得生李存勖这样的!且看我的那些犬子,都是些猪狗不如的废物!”

(“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朱温)

靠着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李存勖不但完成了父亲的全部嘱托,消灭了刘仁恭父子和朱温的残余势力,亦在与契丹的战争中大获全胜,把耶律阿保机赶回了北方。

923年,38岁的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所拥有的疆域,堪称五代时期最大。“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二.好牌打烂,只需要转变一个观念。

如果李存勖能够继续坚持慷慨豪迈的英雄气概,本来是有望一统天下,成为“李世民第二”的。可惜的是,接下来的他,却开始快马加鞭,驶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李存勖做出的第一项改变,就是开始追逐奢华的生活方式。

公元926年,李存勖觉得暑热难耐,便问大臣郭崇韬:“当年我率领军队作战时,即使再热再冷,也从没觉得辛苦。为什么现在住在宫殿里,反而受不得热了呢?”

郭崇韬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那是因为陛下当年想的是天下,而现在,想的是自己。希望陛下继续保持当年作战时的心态,那就不会感到天气炎热了。”

李存勖听完,不知道有没有反思,反正避暑的高楼还是照建不误。

要知道,当时后唐百姓正面对着严重的水灾,当皇帝的不忙着救灾安民,反而忙着耗费巨资建楼避暑,此举怎么可能得民心呢?

李存勖做出的第二项改变,就是把看戏、演戏当成了自己的日常。

李存勖非常喜欢戏剧表演活动,他收养了一大批伶人,天天让他们上台表演,自己沉醉其中,无暇他顾。有时候,李存勖本人也会粉墨登场,和伶人们一起做戏,甚至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如果只是偶尔消遣一下,倒也无伤大雅。但李存勖把握不住界限,他赐予伶人们官位,让他们掌握机密事务,任由他们大进谗言,干预朝政,凌慢将帅。

起初官员们气愤不已,不愿受他们摆布,向李存勖求取公道。但李存勖完全听信伶人们的一面之词,不断向官员发难。连对后唐忠心耿耿,把“国”当成“家”一样守护的重臣郭崇韬,李存勖也毫不手软地将其冤杀。

这之后,官员们迫于伶人的淫威,不得不屈从于他们,后唐的政局从此变得污烂不堪。

李存勖做出的第三项改变,就是忙着四处选秀女。

为了充实后宫,李存勖命令伶人景进帮自己到民间去选秀女。景进做事激进,只要看到漂亮女子就往马车上塞,连军士们的妻女都不放过。

仅仅在魏州一地(今河北大名),景进就抢走了驻防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因为抢到的女子过多,马车都装不下了,只能用牛车。

以选秀女之名强抢民女,本来就伤透了百姓的心,加上抢来的又多是将士们的家人,李存勖此举可以说是逼着士兵们产生反叛之意。

926年,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闻讯大惊,赶紧组织兵马前去镇压,没想到镇压的军队走到半路也反叛了。李存勖腹背受敌,还没调整过来,手下的亲军也反叛了。

这下李存勖算是彻底众叛亲离,他后悔不迭,赶紧拿出内库金帛对士兵们说:“只要你们继续忠于我,这些都可以赏给你们。”

士兵们哭着骂道:“我们的妻儿不是已经饿死,就是被你抢走了,现在给钱又有什么用?”

李存勖悔恨地泪流满面,但为时已晚,最终他被流箭射死,终年41岁。

李存勖的人生经历,正应了那句老话——“成由勤俭败由奢”。

在事业的初创阶段,李存勖身先士卒,敢打敢拼,最终走出了困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局面。

但成功之后,李存勖却迅速进入享乐状态,败光了一路以来的辛苦积累,最终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

后世对李存勖的评价里,柏杨的“半截英雄”一称令人印象深刻。古往今来,前半生英雄留下威名,后半生荒唐留下骂名,实在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

想要避免沦为“半截英雄”,不忘初心、善始善终是唯一的出路。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契丹   滁州   河东   后唐   江山   妻女   战神   战场   军队   父亲   英雄   伶人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