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器官移植再次上榜四川十大科技难题攻关项目,“产学研用”引关注

2月15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简称“科创会”)上,四川发布了十大科技难题攻关项目,“异种器官移植供体产学研项目”上榜。值得一提的是,首届科创会上,“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的开发”同样位列当年四川十大科技难题攻关项目。连续两届上榜,足见四川科技界对异种器官移植的重视,而名称上的细微变化,或许也反映出四川在这一领域的科技攻关进入了新阶段。

专家解读:

“产学研”体现异种器官移植目标导向

何为异种器官移植?“异种器官移植即利用基因工程猪器官解决人类临床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潘登科告诉记者。

潘登科

潘登科2005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成功培育中国首例体细胞克隆猪。2005—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领导课题组从事基因工程猪模型创制及应用。2018年创立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的研发,解决器官短缺这一重大医学和社会问题,同时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领导团队从事异种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当选过“2020四川十大新经济领军人物”。

潘博士也注意到此次上榜项目名称上的细微变化。他表示,产学研体现出来异种器官移植项目的目标导向,是我国对异种器官移植的产品研发、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结合。

何时能用?

“2—3年内国内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产学研的目标,到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用”字。

据悉,2022年至今国外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已有不少突破。“按需工程器官”列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美国异种心脏移植的临床研究开拓者列入Nature 2022年度“十大人物”。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2023年1月表示,人类移植猪心脏研究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估计两年可投入应用。

国内也在追赶进步。潘登科担任董事长的成都中科奥格生物公司在2022年9月率先创制六基因编辑供体猪,在基因修饰数量和保护效果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联合西京医院成功开展国际首例六基因编辑猪到猴的多器官多组织同期联合移植,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2022年11月,中国首家异种大器官移植医用供体猪培育中心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落成,将加速推动中国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试验。

“我相信,在2—3年内中国的异种器官移植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潘登科表示,2023年将大力推进实验猪、基因编辑猪在生物材料、人类疾病模型在药物评价领域的产业应用,推动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研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器官移植   产学研   供体   项目   基因工程   科技   成都   中国   器官   基因   难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