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专家群体“生态”失衡,急需相关政策维护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之前 ,专家的声誉与话语权还未遭到破坏 ,彼时的专家拥有超高知名度 ,代表着学科领域中专业水平拔尖、对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小部分群体。

随着社会生态的改变 ,一群不学无术、却夸夸其谈且脸皮厚如墙的“砖家”和 在网上频繁叫嚣荒谬言论的“叫兽”出现,导致专家地位逐渐一落千丈 ,公众开始普遍怀疑专家群体的专业性甚至萌生出浓厚的“反智情绪”,他们在互联网平台上群情激昂的集结、响应与发声 ,展露出 对智性与知识的质疑、反对、不耐 烦甚至颠覆 ,对于专家的怀疑、批判和鄙视 。

个人分析认为这些生态转变主要原因在如下方面 :

一是专家群体构成杂乱 ,一些草根“伪专家”、 三无研究机构、不知名智库的研究学者在精心包装下充当权威之声。另外,由于知识的普及与易得,“专家”门槛不断被降低 ,一些公司高层人员、学校学历较高的学生也能勉强充当专家的一份子。这些“专家”挂着琳琅满目的荣誉和头衔纷纷涌入各大互联网平台 ,大肆在网络上抛头露面。


二是为了搏关注、挣名气 ,专家们频繁走穴于各大媒体及栏目发表见解 ,甚至时常“跨界”对自己专业领域外尚不完全 了解与精通的事物、现象大肆评议 ,实则这种现象 严格违背了专业细化带来专家知识“窄化”的客观 限制 ,也导致许多谬误和令人震惊的言论在网络上 常常出现 ,不断降低公众对专家的职业信任与期待。


三是一些专家发言初衷始于为政治权力背书或为商业利益代言 ,其中房地产及其他投资消费领域是专家逐利的集中区域 ,这种与职业操守断裂的行径使 得公众对专家的误解与排斥与日俱增 ,甚至扩散上升至整个专家群体层面 ,拉低专家系统整体可信度。

四是媒体的谋利本性深深影响专家观点的传递 ,扭曲专家形象建构。在“注意力经济”的推动 下 ,一些媒体违背“真实性”原则 ,故意制造话题 与冲突 ,采用标题党、断章取义、嫁接融合等不端手法 ,曲解本是理性正当的专家言论。在网民喧嚣的舆论声讨下 ,一些刻意加工专家言论的媒体赚得盆满钵满 ,而专家的名声与专业威望却成为了利益导向下的牺牲品。

目前专家话语权降低是诸多因素共同导致的 ,如对利益、权力的迎合 ,以及媒体职业道德、专家伦理的塌陷。这些乱象亟需归整 ,才能为正当、理性的专家建议营造出专属的话语空间 ,才能重振公众对于专家整体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群体   专家   频繁   正当   公众   言论   利益   生态   媒体   知识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