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杭州小住,21岁表妹陪伴在侧,徐志摩:这两人,肯定有问题

1923年,32岁胡适南下杭州养病,恰逢21岁表妹在杭州工作,他的衣食住行,便全部交给了表妹负责。


胡夫人心里过意不去,专门写信叮嘱丈夫:“妹妹身体不好,天气太热了,请一定另请厨子,别让她太劳累。”


胡适满口答应,还在日记里写:“这是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


几个月后,胡适正要返回北京,表妹拦住他说:“我怀孕了,孩子是你的。”


——

胡适的表妹名叫曹诚英,是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


她和胡适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家里两个姐姐,都嫁给了胡适的两个哥哥,算得上家人,胡适便对外称呼她为“表妹”。


1917年,26岁胡适留学归国,成了北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在旧时代,才子佳人最大的痛苦是:不能选择自己的结婚对象。


胡适也一样。


他的父亲去世很早,由母亲拉扯长大。


13岁那年,母亲就为他定下了一门婚事,一个比他大1岁的富家千金。

这位富家千金的名字叫做江冬秀,她是自己选中了胡适,订婚后,便在家里安心待嫁。


订婚时,这位姑娘属于下嫁。


但胡适太优秀了。


随着年纪的增加,他的学业也越发出众,后来干脆出国留学。


母亲让他回家结婚,他以学业未完,不能结婚为理由,足足拖了13年。


按照当时的规矩,女子16岁出嫁都算大姑娘了,江冬秀足足等了13年,等到后面,村里人都对她指指点点,觉得“洋女婿”肯定要抛弃她了。


胡适确实有这个想法。

他是个很孝顺的人,不愿意让母亲伤心,就不敢如鲁迅那般强硬反抗包办婚姻。


他希望这种拖延的方法奏效,能让江冬秀自己知难而退,早早嫁人,他也能免去一桩烦心事。


只可惜,江冬秀是个固执的姑娘。


她认准了胡适便没想过要回头。


在胡适留学的岁月里,她经常前去胡适母亲身边帮忙,准婆婆生病了,她也鞍前马后地照顾。


——


1917年,拿到好几个博士学位的胡适,终于要归国了。


此时的他,已经成了北京城中的风云人物。

大家都推测,这位留过学的洋先生,肯定要抛弃他的小脚未婚妻了。


但胡适却亲自前往女方家里,商谈结婚事宜,还亲自送去了订婚之礼。


原来,在胡适留学的岁月中,他曾写信给江冬秀,希望她读书学习、放开小脚。


他的要求,江冬秀都一一照办。


在胡适留学的岁月里,江冬秀硬是从大字不识的文盲,变成了能给未婚夫写信的女孩,她也放开了裹脚布,虽然脚依然很小,但到底没有更严重了。


当然,胡适这么听话的另一层原因是:他的母亲要不行了。


从小被母亲照顾长大的胡适,无论如何都拒绝不了母亲最后的遗愿:迎娶江冬秀入门。


他没有反抗,但也没有妥协。


他对江冬秀说:“我们不拜堂、不坐花轿,在村里举办新式婚礼。”


这个要求很过分。

在当时落后的村庄里,没有八抬大轿的婚礼,就是给人当妾;无名无份,会给家族蒙羞。


但江冬秀同意了。


就这样,两人举办了新式婚礼,胡适请了朋友许怡荪当证婚人,而江冬秀穿上了黑缎绣花的裙子和短褂,在村里人好奇的目光下,嫁给了自己爱慕多年的男人。


这一年,表妹曹诚英还只有16岁。


她被胡适的三嫂,即自己的亲姐姐拽过来,给新娘子撑场子,当伴娘来的。


在婚礼上,胡适的目光落到了她的身上,顿时眼前一亮。


这个女孩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加上读了不少书,一眼望去,就知道是当时才子最想追求的女学生。


——

新婚之夜,胡适为妻子江冬秀写下一首诗:


十三年没见面的相思,于今完结。

把一桩桩伤心旧事,从头细说。

你莫说你对不住我,

我也不说我对不住你——

且牢牢记取这十二月三十夜的中天明月!


他不是没有动心,13年的守候,识字的艰辛,放脚的“大逆不道”,他都看在眼里。


而最关键的是,他不忍心让母亲伤心。


自此,江冬秀成了胡夫人,跟着丈夫一路北上。


她是乡下小脚女子,就算努力学习也赶不上大文豪的成长。


她无法理解丈夫谈论的文学,理解不了文豪们对书的痴情,但她帮着打理家务,烧的菜更是一绝。


她为胡适生了2个儿子,尊重丈夫对诗书的喜欢,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她一个弱女子,竟然扛着好几大箱子的书一起逃难,等找到丈夫时,一本书都没有丢。

这是江冬秀的痴情,也是当时无数封建教育下长大的女子的坚韧。


相比其他大家闺秀,江冬秀的身上还有一种泼辣。


她喜欢打抱不平。


北大教授们留了学,不喜欢家中没读过书的原配,跟别的女学生谈恋爱,她就收留原配,帮着原配打官司,索要巨额抚养费。


这种热心肠给胡适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胡适也没有多说什么。


胡适常说,对太太要三从四德,要听太太的话,要尊重家里的太太。


只是,哪个才子不怀春?


——

1918年,成婚1年的胡适,带着新婚妻子一起回老家奔丧。


养育他多年的母亲,在这一年撒手人寰。


而恰逢这一年,17岁的表妹曹诚英也出嫁了。


作为新式才女,她逃不掉家族包办婚姻的命运,嫁给了同乡青年胡冠英。


只可惜,这不是她的良配。


在结婚之前,曹诚英提出了唯一要求:嫁人可以,但是要允许我继续求学。


婚后不久,曹诚英考上了杭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在当时,能考上新式学堂的,都是非常出色的人了。

可胡冠英不希望妻子抛头露面,强硬要求她在家里相夫教子。好在,哥哥曹诚克出面相助,成功让妹妹外出读书。


对于曹诚英而言,她的想法很简单,读完书,找一个小学当老师,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就够了。


可在丈夫眼中,这是一种背叛。


在婆婆眼中,这个儿媳妇简直要逆天了。


于是,趁着曹诚英不在家的功夫,婆婆干脆利落给儿子纳了小妾。


纳妾,在封建人家很正常,可对于接受新式教育的曹诚英而言,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最重要的是,就算是封建人家,也没有瞒着正妻纳妾的道理。


1922年,曹诚英选择和丈夫离婚,净身出户。


——

这一场婚姻,将曹诚英伤得很彻底,但并没有影响她的桃花运。


在当时,女师范学生非常少见,基本上都是文人墨客追求的对象。


曹诚英本人长得很好看,又年轻,虽然和丈夫离了婚,但也算是对封建制度的挑战,一点没有降低她本人的魅力。


当然了,曹诚英本人无心情爱。


她钻研在学习的海洋,偶尔和崇拜的偶像胡适通信,请教一些学术上的问题。


在胡适的影响下,她慢慢坚定了对农学研究的信心,在若干年后,出国留学归来的她,成了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


只是,这都是后话了。


胡适带给她的影响,不只是事业上的一片坦途,更是情感上的无限坎坷。


——

1923年4月,身体不适的胡适决定前往杭州小住,顺便探望表妹曹诚英。


他们经常通信,又同为新式教育下的学生,有非常多的共同话题。


胡适抵达杭州时,曹诚英和前夫胡冠英、王静之等人一起探望。


彼时的胡适,风流倜傥,年少有为,而21岁的曹诚英也成长为风姿绰约的少妇。


一声“糜哥”,将胡适的记忆瞬间拉回了5年前的婚礼现场。


他看着身穿黑色绣花裙子的妻子,目光却落到一旁16岁的曹诚英身上。那一年,她还很青涩,后来各自婚嫁,再次相遇仿佛时光回旋。


他久违感受到了心动。

没有人不渴望被理解,而曹诚英恰恰和他接受的教育相似,两人有很多的共同话语。


4天的会面转瞬即逝。


在这4天里,4个人一起爬山,赏湖,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色。


曹诚英离开时,胡适送了她一首诗《西湖》。


在这首诗里,胡适写:“十七年梦想的西湖,不能医我的病,反使我病得更厉害了!……前天,伊却未免太绚烂了!我们只好在船篷阴处觑着,不敢正眼看伊了。……”


这首诗,写的是西湖。


但曹诚英知道,这个“伊”,也在写自己。

这是独属于文人的浪漫,也是曹诚英在失败婚姻之后,首次体会到的心动。


她深情望着胡适,而胡适只是和她握别。


但有情人,又怎能握别?


——


胡适的心留在了杭州,6月,他再次回到杭州,回到西子湖畔。


这一次,他和蔡元培等人一起来杭州,却邀请了名不见经传的曹诚英。


大家默契地明白了胡适的心意。


6月底,其他人返回,而胡适却决定搬到山里居住,美其名曰:养病。

江冬秀很担心丈夫,但得知表妹曹诚英会前去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顿时放下心来。


但曹诚英的身体也不好,江冬秀还特意写信给胡适叮嘱,一定要请厨子,不能让表妹在大热天烧炉子做饭。


但很自然的,胡适并没有请厨子。


曹诚英一个人就包揽了好几个人的饮食起居,还经常陪着胡适出入各种场合,或者爬山涉水。


在日记里,胡适写道:“这是我最快活的日子。”


神仙眷侣,美人在侧,知己相交。


或许,对于26岁就成了教授的胡适而言,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遇见爱情。


而曹诚英,弥补了他的遗憾。

在当时,已婚的青年才俊和女学生谈恋爱,被视为潮流。在三妻四妾还算正统的时代,婚外追求真爱,在不少人眼中,甚至是勇敢的象征。


大家都知道胡适和曹诚英在一起了,但谁也没有告诉江冬秀。


但江冬秀还是从徐志摩的口中,知道了这件事。


——


在民国的文人圈子里,徐志摩是出了名的大嘴巴。


他和胡适夫妻的关系也很好,和陆小曼闹矛盾时,江冬秀还会出面帮忙;看到徐志摩的裤子破了,妻子不帮他补,江冬秀还会帮他补一补。


胡适在杭州的爱情,瞒不过诗人的眼睛。

徐志摩知道这件事后,直接回去宣传了一把,闹得满城风雨,这件事自然就瞒不住江冬秀了。


当然,徐志摩并不是为江冬秀打抱不平,他是单纯歌颂敢于突破礼教追求真爱的勇气。


——


看着年幼的两个儿子,江冬秀有点伤心,但她没有吵闹,也没有破坏丈夫的暧昧。


她只是写信催丈夫早点回家。


在她眼中,胡适只是短暂走错了路,在外面贪欢,晚上还是要回家睡觉。


可她没有想到,曹诚英怀孕了。


胡适很开心,他虽然已经有了2个儿子,但还是第一次和“真爱”孕育孩子。

他对曹诚英说:“你等我离婚,我就娶你。”


他是真的打算好了要离婚,给心爱的女子一个名分。


在当时,这不叫抛妻弃子,而是和封建制度彻底告别。


但胡适没想到,他离婚的话刚说完,江冬秀就冲进了厨房,一手拿刀,一手提溜着孩子,崩溃大喊:“好!离婚!我先砍了2个儿子,再自尽,你去娶你的曹诚英!”


这是江冬秀第一次对着丈夫歇斯底里。


此前,她站在原告席帮着别的原配打官司,也是这副模样,但胡适从未正面见过妻子拼命的样子。


他瞬间怂了,落荒而逃,自此再也不提离婚的事。


——

等候良久没有等到回应的曹诚英知道,自己这一场爱情,好像又无疾而终了。


她独自打掉孩子,养了许久才养好精力。


胡适深感抱歉,帮她联系了自己的母校,送她出国求学。


学成归国后,曹诚英成了农学院第一位女教授,在学生眼中,她是那个专业的、严谨的、慈祥的、包容的老师,可在江冬秀眼中,她就是破坏自己婚姻的罪人。


而曹诚英,也过不去心里的坎。


她没有和胡适再联系,专心于学业,做了很多贡献,她还把自己毕生的积蓄都捐给了家乡,捐给了学生。


她忘不了胡适,但也不敢有任何怨言。


她也曾试图走进婚姻,可当好不容易谈好亲事时,江冬秀出现了,她把曹诚英和丈夫的过往全部告知了男方父母,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男方退缩了。


曹诚英没有怨言。

她主动取消了婚约,全盘接受世人对她的指责。


此后余生,她把自己贡献给农业,贡献给学生。


她不是坏人。


1947年,在复旦大学门口,有个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年轻产妇。曹诚英见了,把家里仅剩的茶水和鸡蛋都送给了她。


说实话,我总觉得命运待曹诚英不算公平。


她的感情经历太坎坷。


若是不谈感情,所有人对曹诚英都是交口称赞,她人品好、有责任心、善良、专业、严谨、能吃苦耐劳。


可一旦谈及感情,她就会面临“荡妇羞辱”。


是她,不守妇道,和已婚之人纠缠不清;


是她,识人不清,没有坚守底线。


可这些指责,却甚少落在胡适的身上。

甚至,提及胡适,大家称赞他对小脚妻子的不离不弃,连张爱玲都夸他和江冬秀是神仙爱情。


至于中国第一位农学女教授曹诚英,就成了两人爱情路上的垫脚石。


——


1973年,71岁的曹诚英走完了人生之路。她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在去世之际,把全部的遗产都捐献给了家乡,给家乡修桥补路。


她为东北地区的农业教育、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可许多人提及她时,却只记得,她和胡适的那段“滑稽”感情,却忘记了,那一年的她,也才只有21岁。

或许,对于女孩而言,有些路,一步踏错,万劫不复。


如若人生可以重来,她是否还会选择和胡适开启那一段情呢?


这里是灵笙,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胡适   杭州   表妹   原配   农学   小脚   封建   妻子   丈夫   母亲   徐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