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王”孙可望,葬送南明复兴的最后希望,带路党的下场如何?

王朝更替时,最能体现一个王朝君臣的风骨;外族入侵时,最能彰显一个民族的血性。在农民起义军和满清入关的轮番折腾下,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生机耗尽的大明朝轰然倒地。满清入主中原,大顺、大西农民起义军,南明小朝廷纷纷不敌,吴三桂缅甸擒杀永历帝,李定国忧愤而死,郑成功退守台湾,清廷一统天下的大势难以逆转。

明末乱局

史料记载,满清八旗军共计约十万,却轻易打败了大顺、大西、南明政权,固然有八旗战力爆表的缘故,更多的原因恐怕是带路党所致,降清明将丛出不穷,对清畏缩不前,对明军、义军如同打鸡血般冲锋在前,导致抗清力量举步维艰,最终败亡。

清初对投降的汉将封有五王: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义王孙可望。前四人,南征北战,为清廷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唯有孙可望率五十余溃卒降清,稳坐北京城,靠出卖西南军情,引兵入云贵,封为“义王”,清廷得以兵败李定国,擒杀永历帝,浇灭了南明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

汉奸孙可望,一生与“义”字结缘,可惜为人处世尽逆“义”而行,名不副实,令人生厌。

不争气的南明,带路党遍地

孙可望,是张献忠的义子,贵为大西军的平东将军,节制诸军,深受义父器重。1646年,北上抗清的张献忠,似乎已预知难逃身死,杀尽妻妾幼子,临终赠言孙可望。

张献忠: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何为孝?“父在观其言,父没观其行”。义父的遗嘱言犹在耳,孙可望便被争权夺利的欲火烧坏了大脑,挟持永历帝,乱杀大臣,引兵欲杀李定国,结果能力撑不起狂妄的梦想,众叛亲离,交水一役(今云南曲靖)十万大军溃散,仅剩五十余骑追随亡命败走。

带路党孙可望,葬送南明复兴的最后希望

孙可望,清廷封为“义王”。 刚被李定国暴揍的满清,闻孙可望归降,喜出望外,搁置了“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悲伤,亲王带队出城一路红地毯迎接,顺治皇帝在国事操劳之际都要接见孙可望,赐银—万二千两,封“义王”。自感知音难遇的义王大人,激动地无以复加,和盘托出西南军政实情,顺便批评了清廷竟然会心虚地要放弃西南,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意气飞扬,好不快哉!可是在满清君臣眼里,小人得志,丑态毕露,且忍他一时。

何为忠?“安民报国,舍生取义”。安民报国,是苏武牧羊的十年持节,是岳武穆的精忠报国,请问身为汉人、曾为明臣的孙可望,你做到了哪一点?惨败而逃,怒火、仇恨蒙蔽双眼的孙可望,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兄弟之情,哪有我一时荣华富贵痛快,降清叛明,我走我的路,哪管身后的洪水滔天!

彼时的孙可望可谓 “春风得意马蹄急”,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 却没有想一下,荣华富贵怎么来的如此容易?一个降将,一个兵不过百的势穷之人,未立寸土之功,享受的荣华富贵盖过三顺王、吴三桂,这正常吗?短视之人,看不见危险,厄运却不会放过懵懂的小羊羔。

随着西南抗清的节节败退,大清已安稳无忧,孙可望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一个王爷想用驿站接送自己的弟弟,被御史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顿,可怜的孙可望还得低头下气的赔礼道歉。有人揭发孙可望放债取利,顺治借题发挥遣人训斥一番,明明大家都这么干,偏偏孙可望这个王爷不行,可见清朝对权贵不法处置之言,值得后世效仿。惊恐不安的孙可望,终于死了,有人说是射杀,有人说是毒杀,清廷的诰文当然是病死的。世袭罔替的王位,慢慢降格,最终取消世袭,汉奸孙可望用烂大街的名声换来的家族荣华富贵随风而去,令人唏嘘。

李定国,南明之擎天之柱

孙可望封王,最该感谢的是他朝思暮想欲除之而后快的李定国,是顽强抗清的永历小朝廷。降清叛徒的价值,在于已的能力,更在于南明实力的强弱。只要南明还在,活的会很舒服,南明越强享受的待遇越高,南明灭亡,降将汉奸的滋润生活也就走到了尽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尽”,最后落得一无所有。再者中国人讲究忠孝之义,叛徒敌我共厌之,清廷列洪承畴、刘良佐为贰臣,可见汉奸在主子前也不受待见。

大明陨落,南明败亡,或许是王朝更替的必然,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千古流芳,或遗臭万年,世人自有公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大顺   明朝   王朝   起义军   义父   清廷   幼子   荣华富贵   汉奸   满清   下场   孙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