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张居正耿耿于怀的故事:明朝一小吏骚操作拿捏将校

明朝的时候,军队的将校如果要升官,是需要论功行赏的,一个将校功的大小如何评价,取决于他在战场上斩获的敌军首级有多少。

首级就是人头,比如说一颗人头一级,这些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可以说一个将校斩获了多少人头,可以升多少级,这些都是有专门的规定,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有个在兵部工作的小吏,他的工作之一是负责把写有将校斩获多少人头的报告收上来,转交到兵部管事的官员手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故意把报告上的一个字洗去,再填上同样一个字,然后拿着报告让兵部的官员看,说报告的字有涂改,怎么办呢?按规定出现此种情况必须要严查。

怎么查呢,就坐着等,等到将校们贿赂的银子交够数了,这位吏又会给管事的官员说,字虽然有涂改,但是仔细检查贴黄,发现原来就是同一个字,报告并无作弊。于是兵部官员也就不再追究。

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的:当时那些要论功行赏的将校们,很少有不冒功的。什么叫冒功?就是报告上号称斩首多少多少,实际上全是谎报。认真追究起来,他们砍下来的很可能是当地老百姓的脑袋,为了充数军功,滥杀无辜。如果没人较真,这些脑袋,不管是不是敌军的,都是战功,大家升官发财,万事大吉。

但是如果有人较真,这些脑袋就可能成为罪证,这帮将校罪过可不小。所以,这个小吏的官职未必及得上这些将校手下的一个排长。但是他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着这些将校的命运,将校们是升是降,权力全在这个小吏的手里。

这个故事出自明朝最能干的大臣张居正之口,张居正讲完这个故事后感叹,说如果你是那个将校,你不贿赂那个小吏行吗?那些将校之所以怕那些小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小吏,并不是指望能从那些小吏手里捞到好处,而是怕他们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举动,就祸害到自己的前程乃至身家性命。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有疑问,如果那些将校自己不冒功,不杀老百姓的脑袋充军功,不是就不怕那个小吏作手脚了吗?虽然说清者自清,但是仔细想想,那个小吏告诉管事的官员说,仔细检查贴黄,发现原来就是同一个字,报告并无作弊,于是兵部官员也就不再追究。如果小吏说经调查,不是同一个字,报告确实作弊,兵部的官员是不是也会应允,继续深究下去,也是没完没了了,不是吗?

这个故事引申到今天,也依然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就是我们虽说不能像故事中用好处去贿赂领导身边的小吏,但是尽量与人为善,不要去得罪这类人为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将校   明朝   小吏   兵部   管事   耿耿于怀   人头   这个故事   官员   脑袋   操作   报告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