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与桐乡

文/王向红

宋元朝代及之前,文献提及的桐乡,都是指桐城,可谓是桐城的代称,到了明朝,就不一定是指桐城了,有可能是浙江的桐乡市。这是我从一位南通籍的陈老师在一个微信群里叙述而得知的。明朝宣德五年(1430),划出浙江崇德县东境六乡,设置桐乡县。桐乡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现在属于嘉兴五县市之一,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一派江南水乡景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美誉。1993年撤县设市,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桐城人与桐乡人交往和联系的时间较久。据桐城老县志记载,在宋朝,桐城人张汉卿,为监兴国军管库时,因与太守论事不合,即唱和陶潜《归去来辞》而去职。归隐三十二年后,时任宰相桐乡人赵汝愚多次推荐而不就。明末清初的大儒,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农学家桐乡人张履祥(字考夫,号杨园),深受桐城人的尊敬和爱戴,在清嘉庆年间,桐城人李宗传为其著述出版作序;在道光年间,桐城人苏惇元为其作《张杨园先生年谱》。在明朝,桐城人阮鄂还曾经率领军队在桐乡英勇抗击过倭寇。

阮鹗,字应荐,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都御史、浙闽巡抚。在巡抚浙江时,倭寇勾结内奸徐海、陈东等,率匪兵三万余围攻乍浦,阮鹗多方募集勇士,突围破阵,并潜兵夜袭嘉兴临平山,方解乍浦之围。倭寇于是调转兵力于桐乡,加紧围攻县城。阮鹗料有此举,连夜拼杀进城,他手持宝剑授令知县金燕说:“吾走,则汝斩我,惟汝亦然。”他死守城头,招募冶者“煮铁汁灌城下倭”,与官兵浴血奋战四十余日,为总兵胡宗宪诱杀徐海、陈东赢得了时间。阮鹗随后又督兵乘胜追击,收复仙居县,奇袭舟山岛,使倭寇受到了重创。

桐城人在桐乡做官的较多,如方克等。

方克,字惟力,号西川,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先后知贵溪、桐乡二县,在桐乡,多惠政,御众诚,整治坏人坏事,革新社会弊端,废除众多的例银样绢名目,此举受到士民高度称赞。《桐乡县志》称方克“ 宽厚简重,有循良风”。因政绩卓著,方克被擢升为南京四川道御史。当他离任时,桐乡吏民也“争留其履”,并为方克修建了一座“去思碑”。此事后来被浙江按察使钱宏记了下来,并将其祀于浙江名宦祠。

刘玉树,字仲芳,号南村。由浙江桐庐县丞,升署桐乡县令。政治上以端正风俗为先,劝学教孝,薰德善良。洁己奉公,为一时循吏最。钱唐章藻功,撰写《桐赋》赠与之,以赞扬其清德。

还有桐城人马之璋等在桐乡任过职。近代以来,桐乡人徐自华,南社女诗人、秋瑾女侠的挚友,也是桐城人吴芝瑛的挚友,徐自华与吴芝瑛两人义葬秋瑾的故事至今让人钦佩。桐乡在当代还出了两位有名的文化人丰子恺和茅盾。

称呼桐乡的县市还有闻喜县,闻喜县古称桐乡,秦朝时更名为左邑县,汉武帝刘彻在此欣闻平南越大捷而赐名 “闻喜”,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迹颇多。魏晋有地图之父裴秀,唐有中兴贤相裴度,宋有抗金名相赵鼎,清有“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境内存有唐玄宗所书御碑和韩愈撰文。

桐城人与闻喜人之前互有任职。如桐城人刘崇仁,字元夫,号见山。明万历丙子宾贡,官六安州训导,升山西闻喜县教谕,不久升县令,有惠政,致仕日,士民攀辕泣,刻石像,用车子把石像送至桐城,以志不忘,卒年九十四。闻喜人杨缙,以进士,任桐城令,为政平恕,等同孔彦麒知县,曾经对人说:“郡邑之治本,惠养。桐民瘠而劳,吾抚之。”犹其担心扰民也,后擢升御史。

桐城与闻喜县也比较有缘,闻喜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名称就叫桐城镇,您说巧不巧,难道是他们有意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桐城   桐乡   闻喜县   明朝   嘉兴   县志   倭寇   御史   进士   浙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