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情报界的“半个上帝”


威廉一世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 Wilhelm Friedrich Ludwig ),即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称帝,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其后,德意志帝国迅速崛起,短短三十年内就跻身欧洲强国之列。这位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皇帝很重视情报工作,他任命威廉.施蒂贝尔( William Stieber )为情报组织负责人。这位在德国情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情报头子不负威廉一世的期望,谱写了传奇的情报经历,并被后人冠以"半个上帝"的雅号。

一、始于背叛的情报之路

1818年,威廉.施蒂贝尔出生于普鲁士,他的父亲是虔诚的路德派教徒,一心希望施蒂贝尔子承父业。虽然家庭中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但施蒂贝尔对宗教却没有任何兴趣,反而从小就对权力有着莫大的向往,而且特别喜爱争斗。上大学后,施蒂贝尔潜心研究法律,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

施蒂贝尔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做一名律师,深人骨髓的对权力的渴望使他不甘心就这样靠帮人打官司度过一生。1854年,他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踏上了间谍之路。而最令人不齿的是,这条道路的出发点竟是始于他对亲人的背叛。当时的德国,各种工人运动开展的热火朝天,施蒂贝尔向警方告密,称他的叔叔煽动工人进行罢工,将自己的亲人送人牢房。从此,他开始为警方效力,成为了一名间谍。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那些反对当权者的异已分子。施蒂贝尔利用自己的律师身份做掩护,潜伏于工人组织中,表面上他义务帮助那些罪名轻微的嫌犯,尤其是政治犯辩护。暗地里,他骗取嫌犯的信任,套取工人运动的相关情报,然后再暗自报告给警方。由于工作成绩十分突出,施蒂贝尔很快便得到了奖赏,升为了警长,从此便青云直上。

升官之后的施蒂贝尔,更加卖力地为警方效劳。但他从来没有将忠诚放在心上,而是奉行"有奶便是娘"的策略,不仅向德国,也向欧洲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提供激进分子的名单。对于他来说,个人的利益与国王的利益一样重要,甚至前者更加重要。威廉一世退位后,施蒂贝尔并没有得到继任者的信任,被迫逃离德国。由于他一直为多个情报客户服务,迅速的与俄国建立了联系,甚至得到沙皇的庇护,还为其重新组建了俄国的情报机构﹣-"奥赫拉纳(俄国秘密警察)"。

二、纵横欧洲的德意志特工


俾斯麦

1863年,施蒂贝尔得到了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赏识,重返德国。他授命为即将进行的普奥战争搜集奥地利方面的资料。在这次行动中,施蒂贝尔抓住机会,向众人展示了其过人的间谍才华。他装扮成沿街叫卖的货郎,以售卖宗教用品为掩护,走街串巷,足迹遍布奥地利的大街小巷,搜集了大量至关重要的情报。当他凯旋而归时,时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冯.毛奇不禁欣喜若狂,对他刮目相看,赞不绝口。对于这样的成绩,俾斯麦给予了大方的奖赏,施蒂贝尔先是被委以重任,管理军队警察,而后又被授勋,还被任命为摩拉维亚的布吕恩总督。

在获得普奥战争的胜利后,以铁血闻名的俾斯麦宰相计划进一步扩张普鲁士的领土,彻底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此时,法国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成为俾斯麦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在俾斯麦的策动下,先是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爆发出争端,接着特意炮制出的"埃姆斯密电"成功地激发出普、法两地人民的民族仇恨。

1870年7月19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俾斯麦借此机会将德意志民族团结在一起,对法作战。在普鲁士军队的强大攻势下,法军连连战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率8.3万官兵正式向普鲁士军队投降。9月4日,法国国内不堪拿破仑三世的投降,发生政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1年1月28日,巴黎在被包围四个月之后,宣布有条件投降。2月16日被迫与普鲁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战败的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份,并付给普鲁士50亿法朗的战争赔偿。

这场改变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战争以法国大败、德国完成国家统一为结局。普鲁士之所以能战胜当时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打败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法国军队,与其出色的战前情报准备工作密不可分,而这正是施蒂贝尔的杰作。

1868年,也就是战争开始前的两年,施蒂贝尔就启程前往法国,着手进行情报的搜集工作。他在18个月的时间里招募了超过1万名间谍(也有学者认为其招募的间谍数目为4万),建立了一个覆盖全法国的间谍网,将法国各个城市、乡镇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施蒂贝尔不仅安排间谍搜集情报,还特别重视战斗指挥官的现场侦查,他分批组织了普鲁士军官,尤其是未来可能会指挥战斗的军官,乔装打扮,潜入法国的各个战略要地,实地查看地形、地貌,熟悉战场和行军路线。同时,他还创造性地将美人计引人到情报工作中来,精心挑选了一批德国美女供职于法军餐厅,这些负有特殊使命的女服务员与生性浪漫的法国军官打情骂俏,顺理成章地套取了很多有用的情报信息。

有了如此细致周密的情报保障,普法战争爆发后,普鲁士军队对法军了如指掌,在法国国土上行军就像在自家后院散步一样轻松,法国人对此大吃一惊。战败后,法国自己也承认,与法国军官相比,普鲁士军队的参谋更了解法德边境。

普法战争结束后,施蒂贝尔对法国的情报活动并未松懈下来。他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情报策略,雇用大量法国人搜集法国情报,基本完成了情报网的本土化,德国对法情报活动的隐蔽性大大加强。

施蒂贝尔为获取情报不择手段。只要有效,再卑劣的法子他都使得出来。为了成功地获取法国陆军的情报,他甚至指派贵妇人去勾引法国陆军大臣。他在柏林开设了一家名为"绿宫"的特殊妓院,只对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们开放,在觥筹交错和软玉温香中,施蒂贝尔抓到了很多上层人物的把柄,以此胁迫他们为自己服务。

三、推陈出新的"半个上帝"

施蒂贝尔极具创新精神,他采取和使用的措施及方法,很多都成为后世各国情报机关和间谍的必备招数:

1.在情报机构中下设专门的假情报机构,用来迷惑敌人,混淆敌方视听。二战期间,英国情报机构将此方法发扬光大,成立了专门的"欺骗委员会"。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二战中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战。

2.建立电报和书刊检查制度。从此,大规模情报"海选"成为各国情报机构的必修课。

3.正式有意识的使用"美人计"。自此之后,"美人计"成为了间谍活动的必杀技之一,二战时纳粹德国曾建立了大名鼎鼎的"凯蒂沙龙",苏联的情报机构克格勃也以训练精良的"燕子"闻名于世。

4.在国外建立秘密情报站,使国外情报的获取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固定化、细致化。后来的纳粹德国更是衍化出名目繁多的驻外情报站。

施蒂贝尔的这些创新使情报活动完成了从业余到专业的转变。他任职期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根据普法战争的需要,将参谋总部改为司令部,下设情报部,德国的情报组织第一次拥有了自己正式而独立的机构。

四、晚景凄凉的迟暮"英雄"

施蒂贝尔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想要继续扩展其事业,攫取更大的权力。可他的身体却违背了主人的意志,拖了后腿。

1877年,他因为严重的痛风而险些瘫痪,三年后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

威廉.施蒂贝尔对后世的情报发展影响深远,在情报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愧被称为"半个上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德国   俾斯麦   普鲁士   德意志   情报界   贝尔   法国   欧洲   间谍   情报   情报机构   上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