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帝王王莽成功建立了新朝,却为何改革却失败了?

中国历史上不乏“奇皇帝”,而在西汉后期建立新朝的王莽是“奇之又奇”的一位。

王莽篡汉 谶纬神学还是顺天应民

王朝末年的西汉,已然囿于疲病之中,大汉天子一统中原,北击匈奴的豪气早已荡然无存,权贵阶级蓄奴俾、扩田地,地主豪绅势力壮大,侵吞国之土地,成为当时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起义不断,伟大帝国尽显颓败之气。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他从黄门郎干起,封新都侯,官拜大司马,又加上敢于直言进谏,弹劾外戚,便获得了正直的名号。汉哀帝死后,王莽官任大司马,扶植汉平帝,孺子婴在位期间,以“摄皇帝”身份成为西汉王朝实际的掌权者,在这期间,王莽一方面加紧笼络儒生士大夫,另一方面自己掏钱买地送给贫民,极尽笼络人心之能事。

从“摄皇帝”到“代皇帝”到真正的皇帝,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王莽既非汉室宗亲,又无征战征伐,如何成为王朝的皇帝是他面临的难题,但他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那时人们笃信祥瑞爻谶,王莽摄政期间,各地祥瑞不断,种种“自然之力”似乎在昭示王莽的天命所归,百姓群臣更加相信王莽是“奉天命”来当皇帝,以至于孺子婴将王位禅让给王莽的时候没有流血,没有牺牲,这场篡汉称帝的历史性事件,俨然顺天应民。

新朝自始建国。那一年王莽53岁,权力的簇拥之下,其雄心敢教天地换新颜。

“始建国”成为新朝的第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年号纪年。“始建国”这个年号仿佛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始皇帝”,新朝是一切之始,也从这一年开始纪年,之后就是始建国二年、三年……万世而不竭。始建国,寄托着王莽对于王氏家族永恒传承的信念,也意味着王莽心目中的正统的儒家天下从此开始,今后再也不会改变。

成为皇帝的王莽一心想要改革,却总是好心办坏事,这与他本身的性格和认知有很大的关系。王莽是一名典型的儒家理想主义者,他建国号为新,以《周礼》为蓝本,学其形而不得其神,秉持一颗天下大同的初心,意欲创建众生安稳的乌托邦世界,却忽略实际情况,推新政,开国库,本想为民解困,却没有长远的发展之计,最终国库虚空,民无生机。

对内大肆改革 百姓未得其利

新朝建立后,王莽遵照《周礼》推行新政,即所谓的“托古改制”。改制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诸多方面,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这场万象更新的改革在开始似乎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随着时间的更迭,这场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改革就显现出真面目。

王莽改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制度和奴隶制度的改革。中华民族千年以来植根于土地,土地改革无疑是动摇国之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王莽很早就认识到贵族豪绅阶级持续不断的土地兼并,是导致阶级矛盾的重要原因,要巩固封建统治,必须抑制土地兼并,这就需要将土地国有化,即推行王田制。

于是在公元9年,他颁布诏令:

一是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家中田亩以八位男子为标准分配,但凡有八位男子,那么授田九百亩,不到八位男子,而且土地超过九百亩的,需要将多出的部分分给宗族邻里。

二是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企图废止奴隶制度。但是没有经过流血牺牲,没有刮骨疗毒,这场自上而下的王田制改革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牢固确立的情况下毫无用兵之地,反而严重损害公卿贵族等的利益。

因而在大地豪强的强烈反对下王田制只推行了四年便以失败而告终。它不但没有能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反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混乱,使人民蒙受了苦难。

加上王莽本人性情急躁,轻于改作,好逞威风,博求虚名,弃良臣而信奸猾,无法正确估量改制的实际成效,频繁更改地名,民众苦不堪言,许多措施半途而废,甚或仅限于法令条文的颁布,不能真正施行。

除此之外,王莽还屡次改变币制,用货币贬值的方法,聚敛财富。摄皇帝期间,王莽就开始货币改革,大泉五十、小泉直一、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铜货)二十八品等等频繁又混乱的币制改革,是一次次的针对全部民众的财富掠夺,整个社会处于民生凋敝的混乱之中,“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道”。

身为天子却朝令夕改,完全没能意识到天子的谈笑风生牵动的是数万民众的生死存亡,这场中国货币史上绝无仅有的混乱、荒唐、频繁的改革,是历史的灾难,更是人民的灾难。

除此之外,王莽更改官制官名,将山林川泽、币制、盐、铁、酒悉数收归国有,建立五均赊贷制度以及六筦政策,以国家之手来调配商业市场,平衡物价,抑制商人过度剥削,增加国库收入。

而音乐、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也一律向周礼看齐,甚至连历法、漏刻、度量衡都进行了改革,一系列的改革并没有让王莽看到天下大同的和乐场景,反而加速了新朝的灭亡。

十年征战 连年天灾 王朝覆灭成为必然

国内改革一片动荡的同时,王莽改革的触手伸向周边的属国、异族,他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导致汉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急速恶化,边境上烽火四起,西汉自宣帝以来与匈奴稳定的关系就此打破。

建国元年,王莽命使臣通过欺诈的手段骗得西汉时发给的“匈奴单于玺”,且以“章”代“玺”,在匈奴的印章上加一个“新”字,其一是试图降低匈奴单于的地位,将匈奴降为与新室诸王同样的地位。其二这是建立符合儒家理想的国际秩序,是新朝改制的一个重要关节。

王莽军事层面上颇有效仿汉武帝的姿态。汉王朝多年积攒的财富足够支持新朝发动一场对匈奴的全面战争。王莽派遣宠臣,选拔十二位将领,全面进击北方匈奴,战线东至渔阳,西至张掖,遍及整个北方边境。军队士兵既有来自郡国的调拨,也有招募赎罪的囚徒,粮食也从各地源源不断地送来。

王莽计划先抵达前线的军人就地驻扎,等到凑够三十万人,储备下三百天的干粮之后,大军就从十条路线同时进攻,一举把乌珠留单于赶到更北方,像汉武帝削诸侯王权力一样,针对匈奴开展“推恩令”,在草原上分立十五单于,分化北方的势力,一劳永逸解决匈奴问题。

但是,纸上谈兵的空想与实际的操作相差悬殊,仅仅是招兵储粮,就早已超出三五个月的时间节点,这样冗长的、无节制、无章法的备战,已经耗去前线战士的心力。

这场耗时十年的战争让无数百姓举家舍业,民众苦不堪言。加上西南夷句町王武装反抗、高句丽人民反抗,旷日持久的战争,连年的征兵徭役和错误的军事方略不仅耗空新朝国库,百姓负担持续加重,王莽终将丧失人心。

战争初歇,又紧随天灾。公元初前后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阶段之一,天凤四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饿殍遍地,哀鸿遍野,人竟相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新朝由此而灭亡。地皇四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起义军战士所杀,百姓们将王莽的首级“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没了王莽的天下也并不平静,王者已逝,群雄逐鹿,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王莽   周礼   单于   儒家   王朝   年号   匈奴   西汉   帝王   皇帝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