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如此奸诈无常?原来他有一个反复无常的祖先

三国第一奸诈小人

在三国这个大舞台上,各路英雄大显身手,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在乱世之中,司马懿论出身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绍兄弟,论雄才大略远不如曹操,论运筹帷幄更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论意志坚定给刘备提鞋都不配,论征战沙场估计也就是被孙坚孙策父子秒杀的货。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最终竟然成为三国最大的赢家。


司马懿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一个人能成功,自然是有其优点的,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必然有超越大部分人的优点。

相比于袁绍、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司马懿当然也有这些人难以匹敌的地方。

而司马懿最大的优点,就是——奸诈无常

对于司马懿来说,他其实本身没有袁绍、曹操、刘备等人那么雄心勃勃,也没有争霸天下的打算。

因为出生比较晚,待他成年,天下已经陷入诸侯割据的时代,也没有一块地盘让他另起炉灶。

事实上,司马懿也确实没有参与争霸天下,他只是窃夺了曹氏的天下。


在谈及司马懿窃取曹魏政权时,有很多人往往会拿曹操来说事,觉得曹氏根本没有立场去批判司马懿。

其实这根本不是一回事。

曹操确实有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刘备等人评论其为“汉贼”,也未必有错。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曹操迎接献帝刘协的时候,刘协除了一个皇帝的名号,啥都没有,曹操的地盘都是自己一手打下来的。

司马懿就不一样了,在司马懿掌权的年代,天下三分,大势已定,他本是魏国辅政大臣,却为了一己私欲,窃取了曹魏的天下。

在讲究忠孝仁义的年代,他的做法可谓是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做到了极致。

关于司马懿的奸诈无常,还不仅仅在于窃取曹魏政权一事上。


1.老妻拒食

司马懿的正妻叫张春华,也是奠定司马氏基业的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的母亲。

张春华自幼智慧过人,对司马懿实现抱负有一定的助益。

在曹操初任司空之时,听闻司马懿之名,便想将其招入朝中任职,而司马懿深知汉室国运已衰,在前途未明的情况下,不想上曹操这条船,于是装病不起,拒绝征召。

曹操不信,多次派人去刺探消息,发现司马懿一直卧病不起,一动不动,这才作罢。

有一天,风和日丽,司马家在太阳下晒书,忽然暴雨来临,司马懿一时心急,不由自主便从床上跳起来去收书。


这时候,家里唯有一个婢女看到此事,张春华担心司马懿装病一事被婢女泄露,便亲下杀手,杀死了婢女,然后又面不改色去烧火做饭。

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晋书·列传第一》

从此之后,司马懿十分看重张春华,张春华也不负所望,成为司马懿的贤内助。

可就是这么一个贤惠的妻子,在晚年却遭到司马懿的嫌弃。

司马懿晚年宠爱柏夫人,正妻张春华想见司马懿一面都很难。有一次,司马懿生病卧床,张春华便煲了一碗参汤去探望。


谁知道,司马懿一见人老珠黄的张春华,便心生厌弃,当面骂道:“你这个老东西真讨厌,哪用得着烦劳你出来呢!”

张春华羞愧无比,又心生怨恨,便拒绝进食,准备绝食而亡。

这一切让张春华的儿子们看到了,在求情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跟着张春华绝食。

这可不得了了,要只是张春华一个人如此,哪怕真的饿死了,估计司马懿也只会叹口气罢了。

可是,这几个儿子可是他的希望啊,怎么能跟着这个老东西去死呢?

司马懿便假心假意前来道歉,给了一个台阶后,张春华也不再折腾。


你以为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吗?

当然没有!

后来司马懿经常对人提起此事,并沾沾自喜地道:“这个老东西死了不可惜,只是担心苦了我的好儿子们罢了!”

帝尝卧疾,后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帝惊而致谢,后乃止。帝退而谓人曰:“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晋书·列传第一》

老妻拒食的典故,让我们认识到了司马懿的无情,这也是他为何能奸诈反复的根本原因。


2.红妆促战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军军营前叫阵,辱骂、挑衅各种手段都用尽了,司马懿就是坚守不战。

情急之下,诸葛亮决定派人送去一套女人的衣裳侮辱司马懿,意思是说,你司马懿胆怯不敢应战,干脆穿上女妆做女人算了!

诸葛亮的做法确实激怒了魏兵将士,所有将士都火冒三丈,请求出战。

而司马懿却老神在在,根本不当回事,甚至还亲自将女妆穿上给众将士看,表明自己根本不在意。


诸葛亮的红妆促战不仅没有起到激怒司马懿出战的作用,反而成就了司马懿。

不过,司马懿面对如此羞辱,竟然敢当众穿上女妆,也不得不说他真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堪称忍者神龟。

3.反复无常

司马懿的反复无常例子其实有很多,我就列举两个最有名的。

第一个就是洛水之誓:

高平陵政变之时,曹爽带着皇帝去给曹叡扫墓,被司马懿趁机关在了京城之外。

本来这个时候曹爽要是跟司马懿对抗到底,以他的身份地位,加上皇帝在手,胜率其实是远大于司马懿的。


就在这时,司马懿派朝中重臣去劝降,并亲自在重臣面前指着洛水发誓,说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会保留他的爵位,以后荣华富贵少不了。

软弱的曹爽还真信了司马懿的鬼话,就这么投降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接过兵权的司马懿很快食言,诛了曹爽满门。


第二个就是何晏之死:

何晏本是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何进的儿子死得早,留下孤儿寡母,碰上了正好这一口的曹操,于是何进的儿媳妇成了曹操的后宫之一,何进的孙子成了曹操的养子。

因为何晏出身地位高,小时候就不太喜欢寄人篱下的感觉,经常口出狂言,让曹丕对他很不喜欢。

曹丕上位之后,何晏别说重用,甚至连一个小官都没捞到。

曹丕死后,曹叡到底是晚辈,好歹还是给了他一个冗官,也得不到重用。

好不容易熬死了曹叡,曹芳继位之后,轮到曹爽掌权,何晏自然就投奔到曹爽手下,终于登上了朝堂。


所以,何晏也算曹爽一党,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懿令何晏参与审理曹爽等人的案子,让他戴罪立功,好赎罪。

谁知道,当案子审完之后,司马懿再次出尔反尔,将何晏与曹爽等人一起诛灭三族。

身为一国实际掌权者,却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并且是在并不是非杀不可的情况下依旧要违背诺言杀死何晏,可见司马懿的反复之心已经深入骨髓。

4.偷窥儿子

在高平陵政变的前一夜,司马懿才将自己的计划告知司马师和司马昭。

二人得知计划之后,反应截然不同。


司马师也许是因为一直蓄养死士,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的原因,安然自若,跟平时一样照常睡觉。

而司马昭则不同,整晚都睡不着。

这些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些司马懿是怎么知道的?

原因是,司马懿告知两个儿子计划之后,便派人私下偷窥,因为他根本对两个儿子都不信任!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晋书·帝纪第二》

对于司马懿这种人,自身就是阴险狡诈到了无与伦比,自然看身边所有人都是阴险之徒,难保不会有那个儿子为了将自己摘出去,而私下去告密。


司马懿的家世

以上四点都是司马懿性格的体现 ,反映了他的奸诈无常。

事实上,司马懿的性格完全是天生的,或者说是遗传自祖上的血脉。

要知道,司马懿之所以能政变成功,除了曹爽的无能,以及他自己的阴险狡诈这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同样重要。

那就是他的家世,司马懿家世同样不普通,所以才能在曹魏政权中联合其他士族清除曹魏宗室力量。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官任骑都尉,秩比二千石。


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曾官任颍川太守,秩二千石。极有可能就是黄巾之乱时期的颍川太守,所以颍川黄巾之乱才如此严重。

司马懿曾祖父司马量曾官任豫章太守,秩二千石。

司马懿高祖父司马钧曾官任征西将军,同样是秩二千石。

在汉朝时期,秩二千石是一个坎,代表着成为了王朝的真正统治者一员,也是所谓诸侯的起点。

往上四代都是二千石高官,如果说这样的家族在东汉末年比比皆是的话,他的第十二世祖来头就更大了。


司马懿十二世祖殷王,在楚汉之间反复横跳

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名为司马卬,乃是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原本与汉王刘邦地位相等的诸侯。

秦朝末年,司马卬原本是一路起义军将领武臣的部将,后来随项羽入关,因平定河内有功,被项羽封为殷王,成为河内的诸侯。

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史记·项羽本纪》

公元前205年春,司马卬第一次背叛项羽,投靠刘邦。

没过多久,司马卬被当时被项羽封为信武君的陈平打败,再次投降项羽。


两个月过后,司马卬被汉军俘虏,再次投靠刘邦。也正因为司马卬的再次投降,项羽迁怒陈平,才促使了陈平归汉。

一个月后,刘邦挟魏、殷两路诸侯兵马与楚军大战于彭城,汉军兵败之际,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楚,而殷王司马卬却没有第三次投降的机会了,直接被杀。

短短半年时间,司马卬数次反目,在楚汉间反复横跳,最终自食其果。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祖上的前车之鉴,在东汉末年,局势未明的情况下,司马懿才拒绝曹操的征辟。

也许正是因为祖上基因使然,司马懿才成为了三国第一阴险狡诈的小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奸诈   晋书   河内   太守   项羽   司马   反复无常   刘邦   诸侯   祖先   无常   儿子   何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