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在刀光剑影的残酷斗争中,古人为什么能通过厕所逃生?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厕所古已有之,古籍《墨子·备城门》当中记载:“五十步一厕,与下同溷。入厕者不得操。”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城墙上每五十步设立一间厕所,其下设置溷,也就是指猪圈,上厕所的人不允许带武器。

厕所在中国古代最早被称为 “溷”,也就是猪圈的意思。此外,还有溷厕 、溷轩、溷藩几种叫法。此外,厕所也被称之为 “圊”, 即粪槽的意思。

古人对于厕所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墨子甚至专门在其著作当中提到对于厕所的设置问题。

而汉代的时候,厕所用处颇多,不仅作为收集粪便用以肥田的场所,甚至还是用以逃跑的好去处。那么古人是如何用厕所来逃跑的呢?

一、厕所的起源与发展

厕所是我们现代人都熟知的东西,毕竟人有三急,大家肯定都去过厕所。

厕所古已有之,但是与现在有些许的不同。西安半坡村发掘出的五千年前氏族部落遗址中的“厕所”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厕所。

我国最早的厕所记载出现于西周的《仪礼·既夕礼》中,其中有“隶人涅厕”的叙述,这里的“隶人”是奴隶的意思,“厕”说的是当时的用来如厕的土坑。

前文说了,圂是厕所名称之一。在先秦时期,“圂”仅仅具有猪圈的意思,到了秦汉时期,“圂”逐渐新增了几种含义,成为猪圈和厕所的合称。

随着猪圈与厕所组合的模型出现,有了“屏圂”、“圂厕” 等名称。

“溷”与“圂”含义基本相同,仅有稍微差异,“圂”仅指猪圈与厕所结合的建筑形象。

“溷”,古称作“圂、圊、匽、屏”等,均意为猪圈,多指带厕猪圈,又称为厕所。目前,已将二者混为一谈,不作区分。

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就可以得知,以前的厕所一般是与猪圈在一起的,而这也为后文所说的,借助厕所逃跑有一定的关系。

《史记·酷吏列传》中汉景帝时期贾姬如厕野猪误入的记载可以证明早期厕坑应该十分简陋,隐蔽性较差,但无法得知厕所与猪圈的结构。

不过,根据考古发现的厕所模型的明器来看,到了汉代,厕所的形制相对固定了下来。

一般上方是人们用来如厕的厕所,大多由几块木板组成的坑位,而下方设立猪圈,人们的排泄物就直接流入猪圈中。

这可能也是古代厕所名叫圂厕的原因,因为在古代厕所和猪圈大多是设立在一起的。

不过早期的厕所使用并不广泛,古代人还是比较习惯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也就是随地大小便,少数建立的厕所结构也相当简陋,以至于落入溺亡。

2011年上映的电影《刀剑笑》当中就有一个名场面,大公公在如厕的时候,因为体重过沉,将厕所的木板压塌,直接掉入了下方的粪坑中。

由此可见,古代如厕还是一个颇为危险的行为。那么,古人是如何利用厕所进行潜逃的呢?

二、用途多样的厕所,古人绝佳的逃跑场所

之前我们已经介绍了,古代厕所发展到了汉代,基本已经定型,也就是上层厕所供人排泄,下层用作猪圈。

看似平平无奇的厕所,却有着大用处,它是古人用以遁逃的重要场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鸿门宴当中,刘邦接如厕逃出了项羽的围杀。

鸿门宴原文当中记载:“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也就是借着这个如厕的功夫,项羽便逃了。可以说要是没有厕所,可能就没有我们之后所熟知的大汉王朝,这奇妙的蝴蝶效应真是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趣味。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借助厕所逃跑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案例。

就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一名枭雄——曹操,他的父亲曹嵩,曹嵩在被陶谦追杀的时候,也想借助厕所逃跑,但是最终失败被杀。

《魏书》当中记载:“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 ,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由此可见,也不是谁都能借助厕所逃跑成功的。

所以,为什么古人都想借助厕所来逃跑呢?平平无奇的厕所怎么就成了古人逃跑的圣地了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厕所聚集大量污秽之物,所以聪明的古人大多将厕所远离居住的地方,大多设立在偏僻之处,毕竟到了夏天那个味道可不太好受。

因此古人大多在偏僻的后院建立厕所,距离后门较近。所以当古人想要逃跑时,假借上厕所,实际上是偷偷溜到后院,从后门悄悄的跑掉了。

再其次,因为古代厕所大多是上下两层的设计,并且多紧靠院墙,以此方便将粪水排出院外。

所以当想要逃跑的古人跑到厕所时,就可以轻易的从二层的厕所翻墙而出,借此迅速遁逃。

最后,从结构上来说,下层的猪圈中粪水一直堆积,肯定是要想办法排出去的。

所以大多在后墙上开凿“厕窦”、“窦洞”,也就是用以排污的洞口,其作用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下水道口。

所以就算逃跑者想要翻墙而不得,最起码也可以通过钻厕窦来逃跑,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痛苦。

三、厕所发展的影响

古代厕所功能如此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人们借以逃跑的重要地点,因此在以后的历史当中,人们也加重的对厕所的重视程度。

到了东汉时期,厕所开始区分男女东汉早期,其结构也更加完善。

在南阳发现的东汉墓中,出土了两个厕所,两者并列,其中一个厕所不仅有便坑,且设了导尿槽。

另一个厕所只有便坑,体现了男女分厕的形制,这个墓的厕所结构已与现代有相似之处。

除了厕所与猪圈相连的形制外,也已有单独的厕所建筑结构,其下建有堆肥的积粪池。此时的厕所不仅具有饲养家畜的功能,还能够积肥以灌溉农田。

汉代厕所由于结构发展造成功能的变迁,与这一时期农耕的发展密切相关。

汉代厕所形成与猪圈结合为一体的建筑模式,以达饲养家畜和积肥的目的,反 映了汉代过着定居生活,社会生产以农业为主体

结语

厕所,是我们每天都会频繁接触的一个场所,最初为满足人类日常生理代谢所需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文化因素渗透于其中。

目前许多国家致力于推行厕所革命,可以看出,厕所的变革其实是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映射,也被视作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厕所的硬件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健康息息相关,以至于很多国家都发起过以大规模建设公共厕所为目的的厕所革命。

而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人便如此的重视厕所,作为当代人的我们更应该深刻反思厕所的重要性,推动厕所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魏书》

《史记·酷吏列传》

《墨子·备城门》

《广雅·释诂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墨子   项羽   古人   厕所   古代   形制   如厕   刀光剑影   猪圈   汉代   残酷   结构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