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代高僧: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

(察哈尔格西,图片来自察哈尔文化网。)

洛桑楚臣(慈诚),又译为罗布藏楚勒图木、罗布桑朱力特木,是清朝中叶蒙古草原上著名的佛学大师,在察哈尔一带享有盛誉,是蒙古族历史上有名的藏学、文学、医学家。

洛桑楚臣著作颇丰,仅以藏文创作的《察哈尔格西全集》就有10卷222篇文章。至今流传甚广的作品有仪轨诗文《马奶献祭》《祭火仪轨欢乐之源》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将藏地流传甚广的《萨迦格言》以及《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翻译为蒙古文。

洛桑楚臣是蒙古族人,生于1740年,姓卫古特氏,察哈尔左翼镶白旗三苏木人。7岁随叔父学习蒙文、藏文,23岁时进北京雍和宫进行学习,因才学出众,获格西学位,被称为察哈尔格西。

洛桑楚臣在48岁建成察干乌拉庙。察干乌拉庙位于察哈尔镶白旗察干乌拉山,是清代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寺院与印刷中心。曾刻印了《宗喀巴传记易知善乐之源》《马奶献祭》《祭火仪轨欢乐之源》《善语宝藏》《育民甘露》《善语宝藏诠释如意钥》《育民甘露注解如意宝饰》等众多书籍。

雍和宫求学

雍和宫

洛桑楚臣最初在家乡附近的梯布寺求学,后遵上师教令前往雍和宫求学。在雍和宫时,洛桑楚臣因为没有什么财产又不善世故之事,因此常常被一些喇嘛针对,他住的房间多半是破旧不堪或光线黯淡的。但洛桑楚臣却不把这些当作困境,依旧精进修学。

洛桑楚臣从不曾因为衣食等琐事放弃修法,有时彻夜背诵佛经至天亮。在北京七八年,却只去过两次庙会。在其上师阿嘉仁波切圆寂后,洛桑楚臣决定从雍和宫返回家乡弘法,尽管此时他距离拉然巴(格西学位的一种,是格鲁派显宗的最高学位)仅一步之遥,还是舍弃功名利禄回到了察哈尔。

察哈尔格西与阿嘉活佛

阿嘉呼图克图是藏传佛教有名的转世活佛系统,是宗喀巴大师出生地青海塔尔寺最大的活佛系统。

根据洛桑楚臣弟子在其传记中的记载,(二世)阿嘉仁波切是洛桑楚臣的根本上师。

洛桑楚臣在雍和宫学习时,阿嘉(洛桑丹必坚赞)仁波切从藏地来此讲法。洛桑楚臣虔信上师阿嘉仁波切,对待上师极恭敬,并帮助上师保管书籍、抄写文稿以及干其他杂活等。阿嘉仁波切也毫无保留地将各种显密教法传授给洛桑楚臣。

《察哈尔格西传》

洛桑楚臣二十八岁时,阿嘉仁波切圆寂。二十年后,阿嘉仁波切的转世——第三世阿嘉仁波切(洛桑蒋杨嘉措)于北京返藏时,洛桑楚臣特意前去拜见,并邀请三世阿嘉到察干乌拉庙住了八天。此时阿嘉仁波切正在拉萨色拉寺学习,但缺少学习所需的银两。洛桑楚臣便号召当地僧众供养银两,自己也供养了一百两,将共计六百两供给阿嘉仁波切。据说这些银子对阿嘉仁波切后来的求学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后来,三世阿嘉到喀尔喀出任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外蒙古最大的活佛)的经师时,还曾特意与洛桑楚臣相会。

察哈尔佛教

尽管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多时,但到洛桑楚臣所在的时期,察哈尔一些地区的人们对佛教教理的认知并不清晰,就连出家僧人也存在这种现象。

二世阿嘉仁波切在梯布寺举行法会时曾问寺院僧众,本地是否有宗喀巴大师的文集,众人答没有。又问是否有《菩提道次第广论》或《菩提道次第略论》,众人亦答无。洛桑楚臣当时心想,这些僧人既然是宗喀巴大师的追随者却从来没有听闻过宗喀巴大师的教言,实在令人疑惑。当地的百姓甚至连宗喀巴是印度人还是西藏人都搞不清楚。

在这场法会的二十六年后,也就是洛桑楚臣四十七岁的时候,他向上级禀报了在新建成的寺院(察干乌拉庙)中塑造宗喀巴大师像的想法。同时,他开始用蒙语写作《宗喀巴传》,并将自己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心得写成念诵文《习气之理心想事成》,教导弟子们在法会上念诵。

察哈尔格西著作《宗喀巴大师全传》

洛桑楚臣还在自己的寺院建立了察尼特扎仓(闻思学院),教授僧众系统的佛法知识、举行辩经活动。为彼时的内蒙古佛教培养了一大批僧才。

洛桑楚臣是察哈尔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弘法利世的一代高僧。

洛桑楚臣还是一位医学家。他以藏文写成的《满阿西吉德》(认药学》)《扎达嘎苏勒》(《诊脉概要》)《巴斯满玛尔扎苏勒》(《油剂制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蒙医文献。

1810年,洛桑楚臣圆寂,终年71岁。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察哈尔   洛桑   藏文   乌拉   蒙古   僧众   佛教   活佛   内蒙古   高僧   寺院   大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