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俄乌战争,谈弱国战争三要素


俄乌战争将近一年,双方仍在战场上拉锯,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关于战争三要素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但弱国面对强国的实力不对等战争,小国如果能打成持久战,甚至战胜对手,我认为需要以下三要素:

同仇敌忾的凝聚力、视死如归的意志力、抵御侵略的正义性。

古今战史,概莫如是。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开始了对古希腊的多次入侵战争,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和温泉关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波斯当时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除中国在外的其它文明古国都已被它征服,版图横跨亚非欧。波斯国王更是一个“波斯秦始皇”式的狠人——大流士一世。

古希腊只是一个个松散的小城邦,各城邦之间文化不同,还经常相互攻伐。

波斯帝国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军事实力,都达到了完全碾压希腊人的程度。而入侵战争不仅一次次铩羽而归,波斯帝国最后还败亡在希腊人的手上。

他们能以弱胜强,就是凝聚力、意志力、正义性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

那么凝聚力和意志力从何而来呢?

波希战争时期,双方都是奴隶社会,战败的一方不仅会失去土地和财产,人民也会被俘成为奴隶。所不同的是双方参战军人的属性。

希腊一方:

希腊军队的军人,全部都是有财产的自由民,平时各自营生,战时才被召集起来;

奴隶不被信任,不会让他们上战场,只能承担后勤或者被铁链锁在船上划船;

无产者买不起上战场的装备,也不用到前线作战,其实也是对他们不信任。

波斯一方:

波斯帝国因为版图太大,在全国分了5个军区,战时,各军区派军队前往参战,这就导致了这支军队民族、肤色、语言、战斗力各不相同,波斯军队人数虽多,但却很杂,缺乏协作能力;

各军区长官还会存一点私心,派出的军队还不是本军区的精锐,三个和尚没水吃嘛;

最主要的是参战的军人,大多都是奴隶。

战争对波斯人的奴隶军来说,胜负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他们也没有什么需要保护的,就算战败做了俘虏,也不过是从波斯奴隶变成希腊奴隶。他们不反戈一击就算很不错了,哪还谈得上凝聚力和意志力?

希腊的军人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土地和家人,他们无法承受战败的后果,因此更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凝聚力和意志力。

再说正义性。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古代发动战争前,都会发一个声讨对方各种罪行的檄文,以表明师出有名,就是强调正义性。

到现代,国际社会有了规则之后,各国为发动战争,也都会找一个借口(突然袭击的事情只有日本人才干)。比如俄罗斯人,开打之前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就相当于我们古代的征讨檄文。

正义性,对内能提高士气,凝聚力量。对外能获得理解、支持和帮助。

战争如果失去了正义性,军队再多也是白给。

雇佣军拿钱磨洋工,毕竟赚钱还得有命花。义务兵比波斯奴隶军的心态不会好到哪里去。

那么,你们觉得乌克兰具备弱国战争三要素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波斯   正义性   战争   弱国   希腊   帝国   意志力   凝聚力   奴隶   军人   军队   三要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